[摘要]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實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產生的體驗。課堂上有效運用情感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教師應將情感通過教學向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把認知與情感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情感成為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
[關鍵詞]教學;情感;作用;運用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首先應熱愛本職工作,愛自己的學生,和他們建立深厚的感情,即師生相互尊重和信任。在教學實踐中,師生情感的融洽,不僅有效地促進了思想品德課教學,而且還調動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情感的激發(fā)和交融是營造良好教學氣氛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把積極的情感帶進課堂,融進課本之中,打破單純說教的傳統(tǒng)講授模式,把說理與情感熔為一爐,做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動人,從而激活學生學習的興奮點,有效提高教學實效。
第一,教師的積極情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工作中,有的學生喜歡某教師,因而在各方面積極向上,甚至對某些方面不那么感興趣,但是,在“愛屋及烏”的特殊情感驅動下,他們還是頑強地堅持,闖過道道難關,直到取得優(yōu)異成績。曾經有一位教師在鄉(xiāng)下中學擔任班主任,有一天晚自習,他發(fā)覺班上一位學生生病了,于是帶著該學生去附近的村診所看病,這位教師拿回藥丸搗碎后耐心地喂給學生吃。自打這件事起,這個學生上課出奇的認真,成績突飛猛進,由一個中等生一下躍為尖子生,中考竟然順利考進重點中學。實踐證明,教師若能有效地抓住與學生情感交流的機會,與其產生情感,將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反之,如果師生情感格格不入,彼此厭煩,教師經常冷淡、訓斥學生,會使學生灰心喪氣,甚至產生消極對抗情緒。這樣,必然會抑制學生的積極性,并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效果。
第二,教師的積極情感有利于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
從學生的生理成長和發(fā)展看,他們的識記過程往往帶有情緒性,常表現出情感支配理智,甚至光憑情感行事。他們喜歡某教師,對這位教師就會無形中產生信任和尊敬,教師的一言一行,他們視為榜樣,在各方面加以模仿和效法。若教師在接受此良好反饋后,加倍關心學生,則會大大地促進學生的積極性,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的勁頭。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情感,可以產生不同的態(tài)度和行為。教師在課堂中的不滿、煩躁或恐懼的情感情緒,會使學生學習興趣減弱。反之,如果教師的情緒處于良好狀態(tài)時,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感受,起著啟迪智慧的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學生不僅會注意教師講授的內容和方法,而且還會判斷教師的情緒。通過這些情緒了解語言以外的很多東西,然后做出相應的反應。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積極肯定的情感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第三,教師積極的情感有利于師生之間產生良性互動
教師在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過程中,如果表現出對學生的信任、愛護、尊重,必然使學生從內心產生對教師的好感、依賴和敬慕。上課時提出問題,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法,進行一些辯論比賽,活躍課堂氣氛。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針對一些弱點,難點進行講解分析,這種積極的課堂情緒,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習水平的提高。
成功的教育教學離不開情感,那么,教師怎樣在教學中正確運用情感作用呢?
1.教師首先要傾注強烈的愛,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這就是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因為只有尊重、信任學生,才能接近學生,才能讓學生接受教師的教育教師的尊重將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教師真摯的愛,才能讓學生敞開心扉接受教師的教育并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否則,一個沒有愛心的教師,沒有真實、誠摯的情感,在教學中裝腔作勢,言不由衷,不可能會讓學生發(fā)生情感共鳴,師生之門也將被牢牢封鎖。
2.運用一定的教學藝術技巧,語言要飽含感情,以聲帶情。教學藝術是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神態(tài)等形象的教學活動來表現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親切和藹的面容,充滿期待的目光,適當的手勢動作,嚴謹、簡潔、意深、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才能幫助學生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并在行動上做出積極的反應,產生肯定的心理傾向,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育。
3.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要嚴中有情,以情促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個溫和的眼神、一個贊賞的微笑、一個肯定的點頭,都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精神力量,令學生興奮,思維活躍,從而在愉悅的心境中接受知識,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