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英語教學,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教師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求異、求新,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
[關鍵詞]英語;教學;尊重
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尊重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激勵學生求新、求異,努力尋求個性的感受、認識、方法和體驗,從而把學習過程變成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體現(xiàn)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開拓精神。
一、尊重學生的不同觀點和看法
在學習課文中 rock music一詞時,學生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對所提到主題音樂的理解是有差異的,有的學生喜歡,覺得它自由、放松,符合青少年活潑好動的特點;有的學生不喜歡,認為它聲音太大太吵。教師此時要充分尊重各個學生的獨特感受,不能扼殺學生自我感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談到 the Swedish rock band 演唱過的那些歌曲時,學生都很感興趣,因為這些與他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能力,教師可以安排一個小小的演唱會。演唱會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深入挖掘教材的價值,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鼓勵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二是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特長和能力的舞臺,突出英文歌曲在學生學習生活的地位,引導學生在課外多聽多學英文歌,學會通過唱歌學英語。在小小演唱會進行的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尊重學生對音樂的不同理解和喜好,讓學生充分、自由地展示自己的特長。 這樣以英文歌曲為主的小小課堂演唱會,既是對學生們學唱中文歌的一次檢閱,也激發(fā)了學生對英文歌曲的興趣,并且通過這次令人激動的小小演唱會,學生還可得到“唱歌學英語”的指導。
二、在討論問題中充分體現(xiàn)師生平等
教學中,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表達能力、交流能力時,還有必要對學生的認識進行提升、補充和糾正。教師在表述自己的觀點時采取的方法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將個人觀點直接強加給學生,而應該以一個參與討論的成員身份闡述自己的觀點,應該尊重學生對事物的獨特感受,為他們樹立價值觀。因為教師在學生中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他們的話對學生來說舉足輕重,只要學生領會,他們就會做出自我調(diào)整。這再一次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是一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了對新課改所提出的教學目標三個維度中“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落實。
三、 尊重和正確認識個體的差異性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解讀”是對建構主義思想的形象寫照,建構主義強調(diào)學習是多元化的,因為事物的復雜性、學生的差異性,每個學生對知識意義的建構自然會有所不同。
如Shall We Go To The Zoo教學片段:
T:Look at the map of the zoo here. What kind of animals can you see ?
S:Tiger,dolphin…
T:Do they live here as they do in the forest?
S:No,most of them live in the cages,but some of them can walk about in the zoo.
T:Why?
S:Because some of them are dangerous,while others are quite friendly.
T:Do you think it is good or bad to keep animals in the cages?
S1:It is good to do so because people will be safe in the zoo.
S2:It is wrong to do so because the animals are very unhappy in the cages.
S4:I don’t think it is good to do so because the animals will not get enough exercises and will probably get ill.
…
T:How wonderful! You really think a lot for the animals! I think your answers are reasonable. Anyway,we should be kind to animals,do you agree with me ?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和感受,又引導了一種主流的價值觀,使學生在交流中調(diào)整并形成自己對事物的新見解,真正體現(xiàn)出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我建構的過程。教師由教材中挖掘出了一個對學生的人文態(tài)度進行了解和教育的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即如何看待在動物園中圈養(yǎng)動物。因為這個問題基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生會有許多感受可說,而不同的學生感受是有差異的。差異又是一種資源,師生可以共享。這一片段的教學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理解和感受,讓學生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進行思想上的自我調(diào)整,教師只是適時點撥:要善待動物。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