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是作文的起步階段。《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作文遠離假話、空話、套話,說真話、實話、心里話。在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真實”為評價作文的第一標準,對學生滲透“寫真”理念;放寬作文時間,給學生呈現(xiàn)“寫真”的空間;多種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學會“作后”修改。
[關鍵詞]作文;真話;實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和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作文要遠離假話、空話、套話,而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但是,真話作文是否就是好作文?請看濟南一個四年級學生寫的一篇作文《錢,我的最愛》:“……但是今天的我卻非常喜歡這種糞土……有錢的人能上貴族學?!边@樣的“真話”讓渴望看到真話作文的教師感到驚心。確實,學生寫出這樣的話語是基于他所看到的一些不公正的社會現(xiàn)象,但這并不代表著他成熟的價值觀,教師可以及時加以引導,糾偏,如讓學生展開討論:你同意他的觀點嗎?錢固然重要,那怎樣才能掙到錢?如果你有很多的錢,怎樣合理地花錢才有意義?等等。通過討論讓學生形成健康的金錢觀、價值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千萬不能一味扮演“扳道工”的角色,粗暴糾偏,而應巧妙地加以引導,否則學生將不敢在作文中表達真言。如何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表真情、抒實感、創(chuàng)新意?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對學生滲透“寫真”理念
要對學生滲透“寫真”理念,教師首先得樹立“求真和求實”的作文教育理念。從第一節(jié)作文課開始,教師就要明確地告訴學生,評價作文的第一標準是“真實”,“真實”是作文的生命。教師長期堅持以“真實”為作文評價標準,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把“寫真”作為作文的第一標準,養(yǎng)成書寫真實生活、抒發(fā)真摯情感的習慣。其次,教師必須自己“寫真”,才能引領學生“寫真”。身教重于言教。每次寫作文時,教師除了用語言提醒學生在作文時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外,還要身體力行,在下水文寫作中用真實的故事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如指導學生寫“背著老師干的事兒”這篇習作時,有教師就寫了自己上四年級的時候,一次為了報復一個打小報告的同學,在放學后伙同其他“受害”的同學將他扔在路邊的泥坑里,那種愜意難以言表。后來,因為害怕那位同學的家長上門告狀,躲在其他同學的家里,心里感到十分害怕……教師的這篇“寫真”作文,讓學生明白“寫真”的魅力所在,讓學生學會用生活中的點滴情節(jié)、細節(jié)來豐富自己的作文。對學生滲透“寫真”理念的方法很多,教師還可以在班上樹作文“寫真”的典型、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為“寫真”提供素材等。
二、給學生呈現(xiàn)“寫真”空間
長期以來,許多語文教師習慣將作文訓練的空間完全圈定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倉促動筆,要想寫出高質(zhì)量的作文就很困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放寬作文時間,讓學生有時間去尋找寫作的“活水”,準備好充足的素材。如為了讓學生寫好《難忘的童年》這篇作文,教師可以提前一個星期告訴學生作文題目,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和父母、小伙伴一起回憶童年往事,從中找到素材。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描寫童年趣事的優(yōu)秀習作,學習布局謀篇的方法,學習表達情感的技巧。這樣學生就有“真”可寫,不再是愁眉苦臉地“閉門造車”了。
給學生呈現(xiàn)“寫真”空間,除了放寬作文時間,還必須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作文。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應該以活動組織學習。封閉的語文課堂已經(jīng)不適應新課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學,教師需要建立新的作文教學模式,將作文課堂拓展到社會、自然中去,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內(nèi)盡情地觀察、體驗、思考。如六年級的習作練習中,就有很多的內(nèi)容需要學生去調(diào)查、采訪,如調(diào)查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調(diào)查心中的名人等,教師應結合這些練習鼓勵學生積極實踐,展開調(diào)查,在實踐和調(diào)查中體驗和感受生活。
三、讓學生學會“作后”修改
好文章是不厭反復修改的。教師應讓學生學會在“作后”修改,這也是真話作文的保障之一。修改時,可首先讓學生自我修改。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作文修改的權利首先應該屬于本人。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反復推敲、邊讀邊悟、邊查邊改。其次,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集思廣益,合作修改。在小組合作修改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修改別人作文的同時寫下修改意見,如對全篇布局的看法、關于一個詞的換用等,給學生充分展露語言能力的空間。學生一邊是作者,一邊是讀者,在角色互換中互相溝通,合作評改。
當然,作文的成功取決于很多因素,但是讓學生說真話、表真情、抒實感、創(chuàng)新意依舊十分關鍵。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多反思,多創(chuàng)新,多實踐,引導學生寫出更多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責任編輯 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