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讓學生先學后教,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隨著探究問題的逐步深入,學生也在其中增長了經(jīng)驗,掌握了新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實驗和總結的過程中,自身的探究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關鍵詞]先學后教;科學教學;探究
《校園里的小動物》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2單元的內(nèi)容。小孩子對于小動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所以在教授這一單元的內(nèi)容時,為了使學生的探究能夠有目標、有計劃、有成效地開展,教師在了解學生情況和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制訂一個預習計劃是很重要的。
一切探究活動都始于問題,沒有問題就不會有好奇心的產(chǎn)生;沒有問題也就不會產(chǎn)生研究的興趣,不會出現(xiàn)解決問題的需要,不會形成科學探究的過程,更不會獲得科學探究的結論。因此,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筆者首先設置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蝸牛。
問題一:蝸牛能聽得見聲音嗎?
對于這個問題,在觀察和實驗之前學生做出了不同的猜測。有的認為蝸??梢月犚娐曇?,因為它有觸角,觸角就是蝸牛的耳朵;有些學生認為蝸牛聽不見聲音,因為在蝸牛的身上看不出和人類相似的耳朵。面對學生的爭論,筆者啟發(fā)學生們:“那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樣的實驗來知道蝸牛是不是能聽見聲音呢?假如它可以聽見,那么聽見聲音后蝸牛又有著什么樣的反應呢?”隨后學生分組研究做試驗。有的對著蝸牛大喊大叫,有的對著蝸牛拍巴掌,甚至還有一組將錄音機的聲音調(diào)至最大,以至別的同學都捂起了耳朵。一時間,教室里炸開了鍋。實驗結束后,組內(nèi)意見統(tǒng)一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蝸牛沒有耳朵,聽不見聲音。
問題二:蝸牛喜歡吃什么東西?
學生們帶了各種各樣的事物來喂蝸牛。這一實驗過程是學生針對猜想進行的。教師在實驗中要幫助學生明確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蝸牛喜歡吃什么?”鼓勵學生并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進行猜想和設計實驗。學生一邊喂蝸牛一邊及時把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雖然是先學后教,以學生的探究為教學主體,但教師的輔助工作必不可少,如記錄蝸牛喜歡吃什么食物的表格,就由教師事先設計好。表格記錄可以有兩種形式:一是請學生在事先設計好的表格中畫出自己猜想的蝸牛喜歡吃的所有食物。當蝸牛吃了哪種食物,講究及時記錄下來;另一種就是在喂養(yǎng)的過程中,喂了什么食物就在表格中畫上這種食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的作用是注意記錄表的設計要簡單易操作,不要使記錄成為學生探索過程中的負擔。
當學生對“蝸牛喜歡吃什么食物”這一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后,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匯總實驗的發(fā)現(xiàn):蝸牛覓食范圍非常廣泛,主食各種蔬菜、雜草和瓜果皮;農(nóng)作物的葉、莖、芽、花、多汁的果實;各種青草青稞飼料、多汁飼料、糠皮類飼料、餅類飼料均食。
問題三:蝸牛喜歡居住在什么地方?
在預習案設計中,這是一個重點問題。我把這一問題提出后,學生們很快有了回答“蝸牛喜歡住在潮濕的地方”,有的說“蝸牛喜歡沒有太陽但是有風的地方”,還有的甚至說“蝸牛在不同的季節(jié)喜歡住在不同的地方”。那么到底蝸牛喜歡住在什么地方呢?學生們在記錄紙上記錄下自己的猜想,以便于和以后的實驗結果做比較。
每個實驗組都為蝸牛設置了不同的家,并在家中放入食物,把蝸牛放進去,進行小組觀察(安排在課后,時間稍長)。經(jīng)過觀察記錄,學生們對蝸牛喜歡的居住環(huán)境都有了明確的認識:“蝸牛喜歡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偶爾也會出來曬太陽?!?/p>
教師補充: 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松多腐殖質(zhì)的環(huán)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陽光直射,對環(huán)境反應敏感,最適環(huán)境:溫度16~30℃;空氣濕度60%。
在《蝸牛》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要鼓勵學生敢于自己提出問題,還要對問題進行整理和明確,使其符合四個原則。
1.科學性原則。經(jīng)過整理和明確的問題,應符合科學基本原則,是可以通過觀察、實驗、調(diào)查進行研究和證明的。
2.可行性原則。經(jīng)過整理和明確的問題,應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學生能夠接受并且可以操作的。
3.簡單性的原則。經(jīng)過整理和明確的問題,應該是直接、明了、單一、具體的問題,而不是那種籠統(tǒng)、抽象、涉及多個方面的問題。
4.感興趣原則。經(jīng)過整理和明確的問題應該是學生感興趣的,是非常愿意探究和操作的。
學生獲得知識的途經(jīng)無非有兩個,或從別人的傳授中獲得,或從自己的學習中獲得。而通過自學獲得的知識往往會記得更牢。并且,學生通過自學獲得新知時,會產(chǎn)生一種愉悅的心情,這在一般學習中是不可能體會到的。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興趣,是比較關鍵的。先學后教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的興趣。
最后,學生在自主探究后教師要收集資料,使學生自學的信息能及時反饋。通過信息反饋使學生或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開始還不知道自己的方法是對是錯,對于正確的做法必須堅持,欠佳的做法必須改正,從而不斷調(diào)整自學方法,使自主探究能力不斷提高。而教師則可以通過課堂反饋發(fā)現(xiàn)問題,進一步指導學生調(diào)整自主探究的方法,并通過要求學生對章節(jié)內(nèi)容進行小結,鍛煉他們對知識結構的歸納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能力。
責任編輯: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