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階段學生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語文教學不應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書”的封閉式教學,教師應努力營造開放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會他們閱讀的方法,使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應用于課外,通過閱讀開闊視野,擴展知識面,不斷提升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課外閱讀 ;興趣;讀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材料?!辈⑻岢鲂W階段學生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從實際情況看,許多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大量課外閱讀,是制約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語文教師也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閱讀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性。
一、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愛上讀書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苯處煈匾暸囵B(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從“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
1.講故事,激發(fā)閱讀興趣。學生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講故事。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來誘導學生愛上閱讀。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有趣的成語故事,并告訴他們這個故事是從《成語故事》一書里看到的。感興趣的學生就會主動去找這本書來讀。下一次,教師可以讓讀了這本書的學生當主講者。
2.樹榜樣,培養(yǎng)閱讀意識。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師可以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感染學生。一旦閱讀的意識培養(yǎng)起來,不僅學生當下受益,還將滋養(yǎng)其一生。
3.自由讀,拓寬閱讀視野。課外閱讀應是自主、自愿的閱讀,只要內(nèi)容健康,學生愛讀什么就讓他們讀什么。學生無拘無束地享受閱讀樂趣,視野才能不斷拓寬。
二、教給方法,使學生會讀書
課外閱讀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教師要借助教材資源,以“課內(nèi)帶課外,課外促課內(nèi),課內(nèi)學方法,課外求發(fā)展”,形成“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的課內(nèi)外良性互動氛圍。課外閱讀書籍種類繁多,內(nèi)容深淺不一,為了防止學生只追求故事情節(jié),教師可以這樣進行指導:
1.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一位專家在調(diào)查小學生課外閱讀情況時設置了這樣的調(diào)查題“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 》”,我能背誦其中一段:“ ”。讓人感到遺憾的是,許多學生雖然能寫出自己最喜歡的書,但寫不出其中一段完整的話??梢娨恍W生的閱讀興趣停留在消遣和獵奇層面,未把閱讀當做知識積累、豐富情感、借鑒寫作技巧的一種好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可以根據(jù)不同年級提出不同要求,如低年級學生摘抄好詞,并進行仿寫練習;中年級學生摘錄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級學生摘錄時要注明出處,寫讀后感。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知識,豐富自身的文化底蘊,培養(yǎng)其健康的閱讀趣味。
2.指導學生運用好的讀書方法。曾國藩曾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qū)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閱之書宜速宜多。閱書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苯處熆梢愿鶕?jù)文章的不同體裁,讓學生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讀”法。精讀就是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再繼續(xù)讀;略讀速度較快,常常一目幾行,意在了解大概內(nèi)容;瀏覽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來瀏覽報紙,搜集信息資料。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注意人物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捕捉精彩語段用情去讀,透過意象展開想象。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jīng)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科學的?!闭Z文教學不應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書”的封閉式教學,教師應努力營造開放的學習氛圍,教會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應用于課外,通過閱讀開闊視野,擴展知識面,力爭“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參考文獻
[1]胡培培.小學中高年級課文閱讀的層面淺探及操作策略[J].江蘇教育,2007(18).
[2]于永正,陸恕,劉憲華.批注式閱讀:不動筆墨不讀書-“主題閱讀”三人談[J].小學語文教師,2010(4).
責任編輯:王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