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最讓老師感到棘手的就是作文。而盡管有各種作文范文閱讀,但學生的作文水平不但沒有預想的提高,反而有退化的趨勢。糾其原因,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并不是通過這些范文學習如何寫作,而是單純?yōu)榱藨独蠋煵贾孟碌淖魑娜蝿?,學生作文抄襲成風,作文沒有真情實感已成為普遍現(xiàn)象。作為一名語文執(zhí)教者,我深感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責任之重。要想提高習作水平,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不失為一個良策。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是前人在讀寫結(jié)合方面的經(jīng)驗之談,在作文教學中,老師應該在講授寫作技巧的同時,引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激發(fā)閱讀興趣、積累寫作素材,從而逐步提高作文水平。那么教師怎樣指導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來提高寫作水平呢?本文中,我將就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
【關(guān)鍵詞】作文水平以讀促寫課外閱讀積累素材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052-02
一、對“讀”和“寫”的認識
作文教學到底難在哪里,經(jīng)過多次討論,語文教育者一致認為導致作文教學難的根源就在于“讀”和“寫”,說得具體點一是對讀的認識發(fā)生了偏差,二是對寫的認識不夠,三是讀寫互相脫節(jié)。
很多語文老師都知道,現(xiàn)在新課程的模塊和專題教學,在讀的方面偏向注重感悟和體驗其情感價值,也就是直接接收別人的思想成果,卻忽略文章的情感載體,即——表達方法、構(gòu)思技巧、敘述手段等,也即忽略了別人的思維方法和過程。而在寫的方面,因為近幾年語文作文考試的主打題型,也就是話題作文帶來的消極影響,以及缺乏相關(guān)的可操作的中學生寫作理論指導教材,還有語文老師自身的寫作素養(yǎng)的欠缺等諸多因素,寫作課的步伐一直停滯不前,徘徊于語文課的邊緣。
從另一角度講,語文教學中的讀的最終目標不是單純?yōu)榱藢W習,而是為積累寫作素材。學生通過閱讀,不僅要吸納體驗作家情感思想等思維結(jié)果,還要吸納作家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而后再把以往所積累的內(nèi)容,結(jié)合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認知,按題目要求生動具體、恰到好處的表達出來。而語文教學中的寫更不是讀的附屬品,而是在通過讀的積累和學習后的成果展現(xiàn),是對讀的直觀展示。從這個角度看,寫是讀的最終成果之一,因此,“讀”和“寫”的關(guān)系十分明顯,讀為了寫,寫依據(jù)讀,讀寫一體,這猶如鳥兒飛上藍天的一雙翅膀,互相作功,缺一不可。盡管這種認識有功利型之嫌,但卻是十分現(xiàn)實和科學的。
二、結(jié)合課文 指導寫作技巧
一篇好的課文,必定會有合理的布局和寫作思路,如果沒有這兩點,文章必然會顯得雜亂無章,條理混亂,此時即使文章的用詞多么精彩,語句多么華麗,也不會是一邊優(yōu)秀的文章。因此,在學習課文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注意文章的布局安排,寫作思路以及寫作方法。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的同時,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方法,特別是造句、措辭,并進行仿寫,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以提高寫作水平。
例如:《槐鄉(xiāng)五月》是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對槐鄉(xiāng)五月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描寫,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了槐花飄香的美麗季節(jié)。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先讓孩子們自己通過切身體驗與觀察,寫一篇自己對槐花的感受,然后再與課文進行對比,找出兩者的差距,通過學習課文的寫作手法及用詞造句,找出自己文章的不足,并加以改進。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以讀為主的訓練方法,安排四個層次的讀,每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任務。讓學生默讀靜思、以讀促說、讀寫遷移、讀背結(jié)合,將讀與思、與說、與寫、與背有機結(jié)合起來,通過幾個層次的讀讓學生欣賞文中如詩般美好的語言,感受槐鄉(xiāng)五月的花美人更美。
再如:小學六年級課文《錢學森》,這課的主要問題就是從寫作入手,品析語言文字,學習表達方法。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點可以是教師的教學思路,它應是教學設(shè)計和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主要線索、是學生的學習之路、是教學活動的“進程主線”。在教學《錢學森》一課中,學生對于研究點的探索及最終新的知識的獲得仍然離不開接受性學習??v觀整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已知的舊知的基礎(chǔ)上,進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獲取相關(guān)的知識。這種學習方式就是一種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教師作為引領(lǐng)者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學習中的研究點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解決研究點,獲取相關(guān)的知識,感受研究的快樂。
總之,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而通過閱讀課文,以讀促寫,正好符合學生的這一特性。如果學生能夠從課文學習中,做到有效的模仿借鑒,寫作將不再是老師和家長心中的痛。因此,教師要有目的的把課文閱讀和寫作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能夠最有效的發(fā)揮其模仿天性,從而提高作文水平。
三、放眼課外 以讀促寫
葉圣陶先生曾說:“寫作系技能,不宜視作知識。宜于實踐中練習,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講知識,或以為多講知識,即有裨于寫作能力之長進,殊為不切實際之想”。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除了講授課文寫作技巧外,還應鼓勵學生放眼課外,大量閱讀。當今很多學生談起寫作,就感到無話可說,無緒可理,甚至頭腦一片空白。這正是因為他們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沒有做到合適的素材積累。當然,寫作的素材一部分來源于學生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另一部分則來源于學生的課內(nèi)外閱讀。茍子在《勸學》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笨梢姺e累的重要性。沒有適當?shù)姆e累,學生即使對相關(guān)作文有自己的認知和想法,卻因為缺失積累,致使不能正確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讓他們明白積累對寫作的重要性。在引領(lǐng)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觀察和體驗生活,注重學生的生活積累的同時,鼓勵學生加大閱讀量,通過多讀書、讀好書來獲取寫作心得,積累素材。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同時,不僅要鼓勵學生博覽群書,還要引導學生有選擇的進行精品閱讀。從教育學角度講,我們都知道,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很明顯,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千差萬別,因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興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閱讀,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還能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所讀書籍的記憶力,從而加強素材積累。此外,教師應適當推薦一些名著,即精品閱讀,讓學生走進大師作品,盡享文化大餐。例如,除課文后所提供的如《格列佛游記》、《魯濱孫漂流記》、《水滸》、《西游記》、《求知如采金》以外,還為他們介紹往屆學生的課外讀本,如《朝花夕拾》、《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名人傳》、《童年》等,鼓勵學生一定要利用學習圖書資源,多借多看。此外,向?qū)W生講清楚,語文學習資源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自己要有很強的學習意識,留心身邊的學習資源。同時,學生應做好素材的積累工作,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欣賞文章的同時,要學會及時記錄精彩語句,相信,在不斷的積累中,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會有明顯進步。
四、以寫導讀 讀寫結(jié)合
以寫導讀就是指從寫作入手,拿自己寫的作文和課文進行對比,深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寫作技巧以及措辭造句,并找出自己文章的不足之處,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讀和寫之間的關(guān)系應該被有目的、有計劃的運用,其相互促進的作用應得到有效發(fā)揮。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通常能深刻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這也反映了學生求讀的心理。在寫作時,為了更準確的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學生會絞盡腦汁的回憶自己曾經(jīng)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精彩佳句,但卻往往發(fā)現(xiàn)自己閱讀的匱乏和語言表達的欠缺,可見,寫作對閱讀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把閱讀和寫作有效結(jié)合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有效達到以寫導讀的效果呢?比如在平時的作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會經(jīng)常要求學生寫日記、讀后感、作文之類的文章,其實老師應當抓住這樣的機會,適當?shù)恼{(diào)整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觀察生活,感知自然界,并把自己觀察到的記錄下來。在記錄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寫作形式死板,語言不夠具體生動,閱讀量太少,從而會自覺的加大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達到以寫導讀的作用。同時,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相似的文章,讓學生和自己所寫的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自身在寫作順序、寫作手法、以及用詞造句方面的不足之處,實現(xiàn)讀寫結(jié)合。如在教學《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時,老師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并寫一篇相同主題的作文,并強調(diào)要寫夏日烈日和暴雨的特點,等學生完成后,再讓他們閱讀課文并進行對比,仔細閱讀的同時,找出兩者的差距,并修改自己的文章,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自覺地咀嚼,品味文章的獨到之處,以培養(yǎng)審美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提高閱讀及寫作水平。
結(jié)論:
總之,讀與寫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lián)系,教學中教師要抓住讀和寫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因勢利導,以讀促寫,寫中促讀,讓學生多讀多寫,在讀中積累,在寫中運用,扎扎實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水平。我想,不管是課內(nèi)閱讀,還是課外閱讀,只要掌握了讀書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寫出好的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