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軍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035-01
所謂教學資源,即教學中各種可利用的條件,一般包括課件、教材、圖片、影視、案例等,還包含了教師資源、基礎設施等??梢?,教學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若想提高教學有效性,則可由教學資源入手,充分開發(fā)與利用多種教學資源,以增強課堂教學的知識性與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善用現(xiàn)代化電教資源,增加教學趣味性
在現(xiàn)代教育中,電教手段也是教學資源之一,可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使抽象知識變得形象化、簡單化,并實現(xiàn)教學資源共享。
第一,多媒體的多樣化表現(xiàn)形式,可增加教學趣味性。通過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電教手段,教師可創(chuàng)設出集視頻、音畫于一體的學習情境,可實現(xiàn)圖文并茂,靈活生動的教學效果,讓課堂教學更為形象而直觀,以豐富學生感性材料,使其逐漸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深刻理解知識。同時,多媒體教學還具有趣味性與知識性的優(yōu)勢,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政治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輕松學習。如教學《行為與后果》時,教師可展示多媒體課件:《一個小數(shù)點釀成的悲劇》:1967年8月23日,前蘇聯(lián)宇航員科馬洛夫獨自一人駕駛著“聯(lián)盟I號”宇宙飛船完成任務準備返航時,卻發(fā)現(xiàn)降落傘失靈,難以打開。最后飛船爆炸,宇航員犧牲。而造成這一事故的原因是地面檢查人員的粗心,忽視了一個小數(shù)點。通過這一故事,讓學生體會到行為與后果的關系,從而進入學習狀態(tài)中。
第二,通過現(xiàn)代化電教技術可共享教學資源。眾所周知,計算機的信息轉化、記憶與存儲功能是十分強大的,可為教學提供豐富信息,讓學生得到各種學習資源。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還應借助其他方式來拓寬知識面。而互聯(lián)網則是有效途徑之一,可實現(xiàn)資源共享,彌補書本上知識的不足。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可通過網絡來收集有關教學資源,然后篩選整理,將其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以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積累。另外,師生可通過網絡相互交流、討論。亦或教師將課堂重難點知識、教學案例、習題練習與分析等資料上傳到本班群中,讓學生課后下載查閱,實現(xiàn)資源共享。
二、把握德育教學資源,滲透教學德育性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是教學內容之一,這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素質與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因應試教育影響,不少學?;蚪處焸戎厣龑W率與考試分數(shù),對德育則不夠重視。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是重要構成環(huán)節(ji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抓智育,也要抓德育,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其樹立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第一,通過身邊德育資源來展開德育教育。在學生周圍,存在著不少德育資源,這需要教師善于發(fā)掘與利用。如社會、班上、校園中的好人好事,當?shù)匚幕瘋鹘y(tǒng)等,從而使學生得到情操陶冶,思想熏陶。如學習社會主義特色市場經濟、改革開放這些知識點時,教師可讓學生了解我國當前綜合國力的逐日提升以及經濟的不斷騰飛,以喚起愛國主義情感。
第二,將教學與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展現(xiàn)德育時效性。在政治教學中,時效性是其特點之一。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聯(lián)系社會生活,巧妙滲透德育教育,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提升學生思想品質。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多關注生活,善于觀察,多閱讀雜志報刊、新聞節(jié)目等,以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機結合,讓學生認識到政治的實際意義,從而愿意學習政治。
例如:教學《承諾的分量》時,教師可提問:①父母與朋友曾對你許下什么諾言?是否期待諾言的兌現(xiàn),若他們未兌現(xiàn),你們有何感受?②除剛才所提及的承諾,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承諾?然后教師可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料,引導學生感悟生活中處處有承諾。如政府的承諾,學校對家長、學生的承諾,醫(yī)生對病人的承諾等。這樣,從社會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認識承諾的意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關注社會生活。
三、抓住情感教學資源,增強情感體驗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其認知往往以情感為轉移,若學生具有積極情感與愉快情緒,他們則有活躍的思維,飽滿的熱情,從而積極學習。而若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則缺乏學習興趣,甚至厭學。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情感因素也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重視情感這一教學資源,增強學生們的積極情感體驗,以推動學生的政治學習。這就需要教師注意如下方面。
第一,政治老師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在教學過程中,只有當老師敬業(yè),熱愛自己的工作時,才會有飽滿的精神,才能關注學生,以自己積極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以情導學。
第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老師有好感時,他們才愿意認真聽教師上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同時,教師應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尊重他們的差異性,進行人性化教育,拉近師生的距離。
第三,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對于學生的進步,教師則需多多肯定與贊揚,并多多鼓勵與激勵學生繼續(xù)保持與努力。同時,教師還需因材施教,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體驗成功,增強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