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場地、器材是體育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發(fā)展體能的媒介,是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地利用場地與器材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那么,如何利用場地與器材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呢?需要體育教師對影響學生活動的場地與器材進行分析,減少影響體育學習的場地與器材的不利因素。
一、活動場地
1.根據光線與溫度選擇場地
自然環(huán)境中的光線、溫度環(huán)境因素影響著學生活動水平。光線過強、溫度過高,往往造成學生練習吃力、注意力不集中、心率加快、易于疲勞、學習興趣下降、頭痛惡心,產生幻覺等癥狀;一旦熱負荷超過了身體調節(jié)體溫的能力,身體可能因大量出汗,體液丟失而出現血量下降,導致運動能力下降,甚至還會造成熱傷害,如中暑、熱痙攣等。在冷的環(huán)境中進行體育活動,也會帶來不利影響,如保暖的服裝使人運動時動作不便,衣服單薄時機體散熱增加,周圍血管收縮至皮膚和皮下組織,血流量減少,骨骼肌的粘滯性增大,關節(jié)韌帶僵硬,運動能力受到影響,關節(jié)、韌帶、肌肉易于受傷等,易于發(fā)生運動性疾病(如凍傷等)和運動損傷等。所以,合理利用光線、溫度環(huán)境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體育教學中可根據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靈活機動的選擇教學內容、方法、組織形式,可降低練習要求及動作難度,減輕運動負荷,改變教學內容或變動練習場所,盡量避開過冷或過熱的鍛煉環(huán)境(排除利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對教材的安排,冬季宜進行活動量稍大的項目如耐久跑、各種球類(籃球、足球等)、健美操等,而不宜進行一些器械類項目如單杠、雙杠、支撐跳躍等;夏天溫度過高可安排運動量較小的項目如技巧、太極拳等項目;對安全系數較小的運動項目盡量避開較冷或較熱的天氣,如支撐跳躍、單杠、雙杠、實心球等,因為在較冷或較熱的環(huán)境下運動學生的注意力易于分散,較易發(fā)生傷害事故。充分利用學校環(huán)境,使光線與溫度的副作用減到最少,且能對教學起到一定的作用,陽光較強時可在學校的樹陰下進行運動量較小的項目,在有風的冬季利用學校建筑物擋風,減少不良因素;在進行中長跑教學時,應盡量安排在下午的課中進行,因為下午光線亮度低些,可以降低周圍色彩明度,使學生感到柔和一些。場地上的光線過強、溫度過高,容易使學生煩躁不安,課堂上的不友好行為和沖突性行為便會隨之增加,課堂秩序不易維持。
2.場地要干凈整潔
體育場地設施是體育教學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其條件程度的不同必將對學生的心理、生理產生變化。當學生處于一個整潔優(yōu)美、器材完善齊備、生機盎然的環(huán)境中時,能產生輕松、愉悅、安寧等積極的情緒體驗,往往表現得活潑開朗、自信大方、朝氣蓬勃、樂觀向上,并且富有同情心,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易于接受別人的意見,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躍躍欲試。如果學生生活在一個骯臟雜亂、噪音不斷、空氣污濁的環(huán)境中,往往會表現得萎靡不振、郁郁寡歡、情緒低下。實踐證明,經常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中的學生,常常表現出暴躁、怪癖、不友好、攻擊性強等不良性格特征。所以,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盡可能排除因場地帶來的消極因素,如盡可能使操場整潔、平整、舒適。
3.合理利用場地
合理利用場地包括兩個方面:第一,上課班級多、班級人數多的場地使用。當班級規(guī)模過大,人數過多,學生的個人活動空間受到他人擠占時,學生課堂行為會發(fā)生一系列變化。隨著班級人數增加,學生表現的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攻擊性行為便會明顯增加。因此在教學中可根據器材數量與班級人數科學合理地組織教學,如在教授學生雙杠動作技術時,因雙杠數量不夠而采用分組循環(huán)的教學方法;上課班級較多時,運用小場地合理地進行組織,也減少了班級與班級之間的接觸與干擾。當活動場地足夠大,可充分利用場地增加學生的活動范圍,提高學生的運動密度;第二,巧用、“借”用場地。體育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活動場地,這種選擇可巧用、“借”用現有的場地,如上投擲實心球可借用籃球場的邊線作為投擲的起點;上排球課時對于一些身材矮小、技術不佳的女生可用羽毛球場地進行初級的排球比賽;利用學校的現有場地組織學生進行越“野”跑,發(fā)展學生的耐力??傊?,合理地使用場地既能給每位學生提供合適的活動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易于學習的環(huán)境,也能為體育教師減輕額外的負擔,大大提高課堂教與學的效益。
二、體育器材
1.利用色彩為教學服務
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與場地、器材、標志物的色彩等環(huán)境因素有著密切聯系。例如,體育教學中,場地、器材、標志物等的色彩會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過程產生影響。心理學歸納出了色彩與人的生理、心理的聯系,如表1所示。
總之,不同的色彩環(huán)境,會引起學生一系列較為復雜的生理和心理變化,這種變化會直接影響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效果。如利用紅色做他們短距離跑的定向標志會使他們感到興奮、有勁,有利于速度的發(fā)展。在跳躍項目教學時,盡量安排在綠色場地上進行練習,使學生情緒穩(wěn)定,減少失誤。在投擲教學項目時,鉛球、手榴彈、鐵餅刷成淺黃色,標槍刷成淺藍色,因為這兩種顏色會使學生感到心情平穩(wěn),呼吸深沉,精神集中,同時會有器械輕盈向前的感覺。因此,把各種器材刷成適宜的顏色有利于學生掌握技術動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充分利用器材增加練習密度
根據筆者的經驗,學生對于器材類項目比較感興趣,學生手中有器材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奮性與學習積極性。所以,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利用體育器材上課,而且器材的多少對學生的練習密度與運動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投擲實心球項目安全隱患比較大,體育教師大多都通過控制實心球的數量來減少安全隱患,往往采取四人一球、單排同向投擲的組織練習形式,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的投擲次數有限,運動密度遠遠不夠。在實心球數量足夠的情況下,可安排兩人一球、間距足夠大、同時對擲的方式,只要教師時刻注意場上變化,讓學生服從指揮,時刻調控學生活動,學生的練習密度會大大提高。再如在一些球類的準備活動中,盡可能讓學生每人一球,盡管多了些隊伍的調動,但增加了學生練習的機會??傊瑸榱颂岣唧w育學習的有效性,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場地器材的實際情況最大化地利用器材,增加學生的練習密度。
3.器材的多功能使用為教學贏得時間
讓器材一物多用。如跳繩不僅僅可以用來跳繩,還可以用作“接力棒”組織接力游戲,又能布置成圓形進行跳圈練習。體操墊不僅可以用來做各種體操動作,可以當作“欄架”進行跨越,還可以當作“橋”組織學生進行跳躍練習。這種器材的多功能使用,因減少器材更換次數節(jié)省了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用于體育活動與學習技能。比如,有位體育教師圍繞著實心球開設了一節(jié)《多種方式拋擲實心球》的公開課,開始部分運用實心球擺成各種圖形,讓學生圍繞圖形做熱身慢跑的準備活動,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了,而結束部分則將實心球擺成一定的間距讓學生跳躍,還用腳夾球前拋,花樣很多,學生練習的熱情非常高,不僅學生上肢力量獲得了鍛煉,同時也發(fā)展了各種跳躍能力。由此可見,體育教師只要開動腦筋,根據器材的特點與功能,轉換視角與思維方式,任何器材都能開發(fā)出不同的使用功能,獲得不尋常的上課效果。
4.合理布置器材
合理布置器材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練習,并在練習中易于學生觀察,也便于體育教師組織與管理,有時也會具有美觀的作用。如體育教師在課的開始將器材放在哪個位置很重要,因為器材的擺放位置與放置的情況決定著學生是否在最短的時間內容易取到器材,學生在課堂中因取放器材造成時間的無謂浪費是得不償失的。我校毛雙平老師每次上乒乓球選項課課前都將乒乓球事先擺放好,盡管自己有些麻煩,但學生能在第一時間內取到器材,也避免造成學生哄搶現象。有位教師上了一節(jié)支撐跳躍的《橫箱分腿騰越》課,他一改過去常見的同一方向的橫箱擺放形式,改為逆時針方向的正方形陣型,教師在講解示范時不僅方便學生觀看,也很容易觀察到同組間同學的學習情況,而且教師的指導、調控與管理也更加方便。在學習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基礎與身高差異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并將橫箱調整到與學生身高相適應的高度,這種基于學情的器材布置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體育教師布置器材要根據需要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原則,其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