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秋 金勝利
摘要:本文從詮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職能定位入手,在分析我國現(xiàn)階段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發(fā)展狀況及其在高校發(fā)展中的作用基礎上,對高等教育研究機構未來發(fā)展走向做出預判,得出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發(fā)展的兩大趨勢,即基本職能保持不變和參謀咨詢與院校研究職能有所拓展的結論。
關鍵詞:高等教育研究機構;職能;發(fā)展趨勢;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2)11-0042-02
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加快,高等教育研究對高校發(fā)展的作用愈發(fā)凸顯。作為高等教育研究的載體——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在高校發(fā)展中處于何種地位,發(fā)展狀況如何,其自身的職能定位如何,能否更好地為高校發(fā)展服務,這一系列問題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研究者給予關注和解答。從詮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職能入手,對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在高校發(fā)展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行剖析,就可以對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發(fā)展趨勢做出科學的預判。
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職能詮釋
1978年廈門大學設立高教研究所,這標志著我國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步入專門化階段。目前,我國普通高?;径荚O有專門的高等教育研究機構,雖名稱不一,但基本職能大體相同,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一)教育科學研究職能
從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工作范疇來看,教育科學研究包括宏觀研究、中觀研究和微觀研究。
1.宏觀研究。運用高等教育科學理論和其他學科理論,進行哲學層面的理性思考和判斷,如高校的辦學理念、大學精神、現(xiàn)代大學制度等可為國家教育決策提供智力支持,多由研究基礎較好的綜合性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機構擔任。
2.中觀研究。運用高等教育管理學相關理論對高校發(fā)展的全局性問題進行研究,如高校辦學定位論證、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確立等可為高校的發(fā)展指明方向,是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機構最重要的研究職能。
3.微觀研究。運用教育學相關理論對高校發(fā)展涉及的具體問題進行研究,如高校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學內容與方法等方面具體內容的研究,可為高校日常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指導。
(二)人才培養(yǎng)職能
1984年廈門大學高教究所開始招收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標志我國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具有人才培養(yǎng)的職能。從目前看,并不是所有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機構都具備人才培養(yǎng)職能,只有研究基礎較強的高校才具備高等教育學碩士、博士授予權,如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等。而一些研究基礎薄弱的院校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則不具備人才培養(yǎng)職能。同時,部分高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機構還承擔對高校教師和管理人員進行教育科學知識培訓的任務。
(三)參謀咨詢職能
高校每一項重大決策和制度的制定都需要進行科學的論證,并需要集體表決。高校領導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和決策者,受時間和精力的限制,難以對所需決策問題做出系統(tǒng)詳盡的分析思考,這時就需要有智囊團對各種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嚴密的論證,并提供決策方案。高等教育科研機構作為高校內部掌握高等教育知識和規(guī)律的權威機構,可以擔任高校政策、決策制定“智囊團”的角色。事實證明,我國高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對高校的發(fā)展很好地發(fā)揮了參謀咨詢作用。
(四)教育科研管理職能
我國絕大多數(shù)高校將教育科學研究項目的管理工作納入到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工作范疇,教育科研管理職能成為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重要職能,甚至在某些層次不高的院校,由于研究職能的弱化,人才培養(yǎng)職能的缺失,參謀咨詢職能發(fā)揮的不佳,教育科研管理職能成為其工作的全部。
(五)學術交流職能
我國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基本都承擔著高等教育科研交流工作,如參加各種學術會議、舉辦或承辦各種教育科學會議、與校外或社會學術團體進行學術交流、編輯出版教育科學研究雜志刊物等,學術交流職能是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基本職能。
(六)院校研究職能
院校研究是以單個院校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改進管理實踐為目的,具有自我研究、咨詢研究、行動研究特征的教育研究。更符合大學決策者建立教育研究機構的初衷,應該成為多數(shù)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主要任務,尤其是學術性的高等教育研究機構更應該加強此類研究。
二、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在高校發(fā)展中的地位
與作用分析
(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在高校發(fā)展中的應然地位與作用
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在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起到橋梁紐帶作用,是高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理論陣地。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相對于高校其他機構,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為學校發(fā)展提供服務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不斷提高服務質量。首先,高等教育研究機構應立足于學校的發(fā)展定位,在學校的辦學理念、發(fā)展方向上給予科學的理論論證及支持;其次,在學校管理和決策上,應充當“智囊”的角色,為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助力;最后,在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過程中,提供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指導。鑒于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在高校發(fā)展中的作用,它又應該在學校組織中居于何種地位?筆者認為,在行政機構與科研機構的選擇中,定位于科研機構較恰當,以便于參謀咨詢職能的發(fā)揮,又不干預高校的行政權力。
(二)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在高校發(fā)展中的實然地位與作用
現(xiàn)階段,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在大學組織機構中的位置復雜多樣,有的定位相當明確,隸屬學術科研序列;有的則處于行政與科研二者兼具的位置,這類機構的特征決定了它的發(fā)展空間。在學術上不可能與已經基本完成學術化變革的教育學院、教育科學研究院等組織相提并論;行政上不能與完全行政化且初步具備院校研究功能的發(fā)展規(guī)劃處、政策法規(guī)處等同日而語。所以,許多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位置比較尷尬,一些地方高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尤其如此;還有的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由于環(huán)境和自身條件的限制主要從事行政工作或教學輔助工作,幾乎不涉足高等教育研究范疇和咨詢服務功能,游離于學校教學與科研工作及管理決策之外,處于學校組織機構的邊緣,地位岌岌可危。
三、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發(fā)展趨勢
高校對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職能要充分認識,保證其在高校內部組織中的適當位置,為其提供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高等教育研究機構才能更好地擔當“智囊”角色。對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發(fā)展趨勢也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為其更好的履行職責創(chuàng)設條件。筆者認為,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發(fā)展趨勢可概括為以下方面。
(一)基本職能保持不變
1.教育科學研究仍將是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首要
職能。教育科學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機構與生俱來的職能,不論高等教育研究機構職能定位將如何變化,教育科學研究都是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生存和發(fā)展的立足之本,是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本質屬性。
2.人才培養(yǎng)仍將是高水平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機構
的重要職能。高校決策的專業(yè)化和管理的專業(yè)化要求大學教學、行政等管理人員也要具有教育專業(yè)知識,以提高教學和管理的成效。培養(yǎng)高等教育管理專業(yè)人才的任務仍將是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重要職能。隨著高等教育專業(yè)人才需求的增加,將會有更多的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具有人才培養(yǎng)的職能。
3.教育科研管理職能將淡化,學術交流職能將加
強。隨著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行政事務管理權限的集中,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將從高等教育研究機構中剝離,納入到學校專門的科研管理部門?,F(xiàn)在有些高校已經將此項工作并入科研處。學術交流功能是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發(fā)展的動力源泉,高校要實行開放式辦學,作為高?!爸悄覉F”的高等教育研究機構也要更加以開放的姿態(tài)開展學術交流,不斷提高學術交流的層次和水平,及時了解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動態(tài),把握高等教育發(fā)展趨勢,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咨詢參謀作用。
(二)參謀咨詢與院校研究職能有所拓展
1.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參謀咨詢職能將凸顯。隨著高校管理任務的日益繁雜、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和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建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參謀咨詢職能將會凸顯。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可以依據(jù)自身教育科研優(yōu)勢參與學校各項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定,為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戰(zhàn)略部署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服務;可以有選擇地進行教師、學生事務的分析研究,為學校的人力資源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議;收集掌握學生數(shù)據(jù),對學生的生源情況、專業(yè)選擇、就業(yè)情況及時了解,為學校學生事務分憂解難等。
2.院校研究職能將成為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一個
新標識。院校研究是以解決本學校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為主要對象,服務于學校的管理和發(fā)展,從這一點看來,院校研究近似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教育科研職能中的微觀研究。與其又有所不同,按照院校研究協(xié)會(AIR)的專業(yè)組來判斷。到目前為止,院校研究協(xié)會經多年實踐后確定下來的7個專業(yè)組,就是對院校研究范圍及研究方向的最基本的界定。這7個專業(yè)組是:Ⅰ招生管理與學生事務;Ⅱ機構效益、科學與結果評估;Ⅲ學術項目與教工事務;Ⅳ資源管理與質量提高;Ⅴ政策分析、規(guī)劃與管理;Ⅵ院校研究的理論、實踐和倫理;Ⅶ院校研究的技術與工具。由此可見,院校研究側重于自我研究、管理研究、咨詢研究、應用研究。包括院校信息的搜集整理、研究和報告、院校年度報告的撰寫與研究、院校日常管理中的專題研究、院校管理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研究、院校管理戰(zhàn)略研究等諸多方面。
當前,我國許多高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已經涉足院校研究領域。院校研究將成為高等教育研究機構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將以院校研究為主要手段為學校的發(fā)展決策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
總之,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機構要想在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中能夠生存和發(fā)展,提高在高校組織機構中的地位,必須要大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尤其是院校研究,更好地為高校發(fā)展提供決策咨詢。
參考文獻:
[1]李慶豐,薛素鐸,蔣毅堅.對普通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定位的幾點思考[J].民辦教育研究,2006,(1).
[2]蔡克勇.關于我國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的幾點認識——在表彰全國優(yōu)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暨2005年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協(xié)作組會議上的講話[J].中國高教研究,2006,(1).
[3]劉獻君.大學教育研究機構的主要任務是進行院校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6,(4).
[4]張大良.加強研究機構建設,提高高教研究水平[J].中國高教研究,2012,(2).
[5]劉占文.大學教育研究機構如何從邊緣走向“軸心”[N].中國教育報,200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