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瑜 陳紅慧
摘要 傳統(tǒng)PBL教學方式存有不足。在對網絡環(huán)境下PBL教學過程的含義、起源和發(fā)展及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等一系列問題進行闡述后,設計網絡環(huán)境下PBL教學設計步驟,最后以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部分為例,列舉新的問題呈現(xiàn)方式。
關鍵詞 PBL;網絡環(huán)境;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489X(2012)12-0136-02
Web-based PBL Instructional Design Research and Enlightenment of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Chen Jiayu1, Chen Honghui2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traditional PBL teaching methods, but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t can have a new strategy.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tatus about the research of PBL and a series of related theoretical basis and PBL, then design a teaching process. Finally, it takes Primary Mathematics space and graphic for example, listed new presentation of the problem.
Key words PBL; network environm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Authors address
1 Community college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China 250314
2 Accounting Institute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 Technology, Jinan, China 250103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首創(chuàng)的,目前,已由單一的醫(yī)學領域運用到本??埔约爸行W教育中。我國對PBL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醫(yī)學教育領域和教育領域。其中,PBL在醫(yī)學教育領域的研究相對成熟,涉及基本理論、設計、開發(fā)與評價等;教育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論、基本內容的研究,對于一些應用型的研究比較困乏。
國外對于PBL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關于學生業(yè)績的研究、關于學生態(tài)度的研究、關于元認知技能的獲取與運用的研究和關于影響PBL效果因素的研究。筆者認為:基于問題的學習是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問題情境或者是構筑虛擬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以達到與真實學習環(huán)境同樣的效果,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參與到問題情境中,以此來達到培養(yǎng)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目的。
1 網絡環(huán)境下PBL教學設計步驟
1.1 PBL教學過程
根據Barrows的模型,網絡環(huán)境下PBL教學過程大致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組織學習小組:呈現(xiàn)問題之前,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以5~6人為宜,小組內的每個成員之間都要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為今后的協(xié)作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人際氛圍。
2)開始一個新問題:呈現(xiàn)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將復雜的問題以接近真實問題情境的方式呈現(xiàn),每個小組有一個記錄員記錄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具體細節(jié),便于指導教師從問題記錄中發(fā)現(xiàn)問題。
3)后續(xù)行動: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小組成員要及時互相交流對問題的認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其中,小組成員間的自評及他評在這個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活動匯報:各個小組以召開學習匯報會、書面報告等形式來闡述解決問題的過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注重問題解決的過程,發(fā)掘問題背后所隱含的潛在價值。
5)問題后的反思:在PBL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解決并不代表整個教學過程的結束,還需要對整個問題解決過程進一步反思,提煉問題的精華。
1.2 網絡環(huán)境下PBL教學過程的關鍵——“問題”的呈現(xiàn)
PBL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因此,問題設計得好壞直接關系PBL效率的高低。PBL中的問題應該是開放的,置于真實生活的場景之中,問題的解決途徑也可以是多樣的。在問題呈現(xiàn)過程中應注意兩個問題:1)使學生卷入到問題當中,把問題看成是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2)確保所呈現(xiàn)的條件沒有把問題的關鍵因素暴露出來,不要使用所給條件與所需條件完全對應的問題。
2 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部分問題呈現(xiàn)
方式研究
2.1 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部分
“空間與圖形”的內容與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以此為例有利于人們處理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
2.2 小學數(shù)學PBL教學過程中問題的呈現(xiàn)方式研究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標準》)的要求以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特點,可將問題按如下方式呈現(xiàn)。
1)通過動態(tài)表象來呈現(xiàn)問題。在學習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一定理時,將所要呈現(xiàn)的內容以教師手動或動畫的形式演示。利用三條繩子,首先固定一條繩子的長度,通過變更另外兩條繩子的長度,看能否圍成三角形,并作相應的記錄。根據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的長度與不能圍成三角形三邊的長度相比,得出只有當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時,才能圍成三角形。在圍三角形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心里想象的圖形與實際相結合,由此進一步理解這個原理。
2)創(chuàng)設動態(tài)情境。運用Flash動畫、Authorware課件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呈現(xiàn)動態(tài)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例如,在研究全等三角形的有關性質這一節(jié)課時,既可以用已經折好的三角形通過平移、旋轉等演示全等三角形的有關性質,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動態(tài)情境。
3)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在研究立方體的體積時,可以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學習。例如,新建一個已知大小的游泳池,需要多少瓷磚?在處理類似這樣的問題時,可將所要處理的問題以動畫模擬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
4)編制試題。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資源豐富多樣,各種信息高度共享,將各種問題編制成交互式試題,根據測試的情況檢驗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比如利用在線測試系統(tǒng),學生進行自主測試,并根據測試的情況及時選擇要重點復習的知識,及時了解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3 結語
目前,網絡環(huán)境下PBL教學模式已廣泛應用于教學,它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能力,這與《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提出的終身學習是一致的,同時也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注重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基本理念相符,其必將在我國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瑞琴.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PBL在中職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8.
[2]于曉蔚.國外“基于問題的學習”的研究及其對“研究性學習”的啟示[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9.
[3]韓丹.基于PBL網絡課程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