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文
摘 要: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對化學學習和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就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變單一的教師獨立備課為集體備課,談了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 新課程 集體備課
新課程特別強調教師要有合作精神。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加強教師間的合作,開展集體備課,既有利于教師資源的開發(fā),又有利于備課效率的提高。它是學校層面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條件。為此,我對集體備課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下面簡要談談體會和感受。
一、集體備課的意義
新課程下的教學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簡單過程,而是“教師根據(jù)教育目的建構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過程、安排恰如其分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進行探索,從而使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這樣一個復雜過程。它是師生之間的一種對話和交流。教師要積極建構教學情境,認真設計教學過程,恰當安排實踐活動,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科學設計練習,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些任務的完成,單靠某一個教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通過集體備課,能夠產生爭鳴、互動、共享的教研效果。
二、集體備課的內容
1.備課標。在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2.備學生。要了解學生學習的全面情況,要討論學生學習的掌握情況,對癥下藥地討論現(xiàn)階段教學方案。
3.備教法。在認真研讀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全程教學計劃,在教學方法的上更注重探究性學習。
三、教學途徑和方法的選擇
新課程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重教學方法的革新。為此,教師要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是轉變學習方式的前提條件,只有創(chuàng)設了適當?shù)那榫?,才能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起求知的欲望,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把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把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樘骄繉W習。
2.設計活動。新課程要求教學要重視實踐、探索、發(fā)現(xiàn)等在教學認識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要想使學生實現(xiàn)主動學習和主動發(fā)展,就必須讓學生處于自主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的活動之中,通過學生主動經(jīng)驗和探索來發(fā)現(xiàn)知識的由來及知識之間的關系。
3.考慮互動。備課時,教師要考慮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和對話,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fā)現(xiàn),和學生一道去尋找真理,分享理解和感情,進而努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教學評價的設計。備課時,教師要認真設計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作出評價,以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精神。
四、對集體備課對反思
1.集體備課使教師備課工作充滿創(chuàng)造性和樂趣。以前備課枯燥乏味,教案不是認真?zhèn)湔n形成的,而是教案集的“復印件”,整天沒完沒了地抄、抄、抄,沒有能夠根據(jù)教材、學生實際來因材備課。進行集體備課再也不用抄寫教案,我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尊重生命,尊重差異,做到教材、教法與學生實際的有機結合。在備課研討過程中,同事們能夠坐下來,促膝而談,共同研究本單元教材設計的特點,使老師們從一大堆繁瑣卻無實效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有更充沛的精力來開展教研工作,備課工作充滿了創(chuàng)造的樂趣。
2.集體備課提高了教師的教研水平。相同的教學內容使得老師們有更多共同語言,能夠相互幫助、促進,共同解決課改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在集體備課中,一些大家平時感興趣的課題經(jīng)過討論往往會得到理性的升華,獲得的理論又將被用于教學實踐,從而推動教學、科研一起向前發(fā)展,這是一條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教育科學的道路,真正達到以研促教的目的。集體備課不僅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還能有效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
3.集體備課使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在集體備課中我組定時間、定地點、定課題、定主講人,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要求、統(tǒng)一內容、統(tǒng)一作業(yè)、統(tǒng)一考查。集體備課時大家各抒己見、集思廣益;集體備課后每位教師根據(jù)本班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實施;課后對教案的實施情況認真反思,寫出教學后記。通過循環(huán)往復的自我反思、總結、實踐,形成螺旋式的提高深化過程,使我們充分體驗成就感,增強研究的自信心,自我反思不僅促進教學研究的發(fā)展,而且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總之,集體備課是一項合作性的工作,其基本屬性是互動性和互惠性。教師們在動態(tài)的信息交流中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足,以便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從而進一步保證教學方式的變革和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閆建峰.新課程下化學教學的反思[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s2):104.
[2]竇增虎.高中新課程理念下化學集體備課的思考[J].青海教育,2011,(z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