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輝
摘 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fā)展,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主動學和怎么學、會不會學。體育課堂有效性表現(xiàn)為課堂學生參與積極性高、學習效果顯著;教室上課輕松,組織有條理;器材和場地利用率高,無資源讓費。即教師在相對輕松的工作狀態(tài)下,使學生在相對寬松的學習氛圍中,能充分利用所有場地與器材獲得較大的收獲,因此,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升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體育教學 有效性 提高策略 分層
一、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
(一)教師主動參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指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及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人認識需要的情緒表現(xiàn),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tài)度。興趣是需要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人們的興趣往往與直接或間接需要有關。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感興趣,就會產(chǎn)生親近這種事物的傾向,并積極參與有關活動,表現(xiàn)出樂此不疲的極大熱情。
體育課的特點是不停學習與不停的時間的反復循環(huán),老師一味以口令指揮學生進行學練,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失去興趣。在教學實踐中,老師的主動參與會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的適時參與、有目的的有聲引導,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課堂教學效率。
(二)整合器材,大膽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
場地和器材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著輔助作用。隨著學生的發(fā)展,體育場地和器材的不斷豐富,使體育課堂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學生對場地、器材有了興趣,必然能帶動學習有效性的提高。一批新型的器材填補了學生體育器材的空白,如:飛盤、輪滑等,同時,器材的改進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有效性,如:軟式排球。在原有的條件下,通過改變利用方式和手段提高了利用率和學習有效性。天然資源包括學校校園的自然資源及附近公園,如:斜坡、樓梯等,這改變了傳統(tǒng)體育課一定在操場上的思維模式,使學生有一種新鮮感,練習很放松,很容易達到教學目的。
(三)整合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有效性。
1.改革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將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有機統(tǒng)一起來,促進中學生身體素質(zhì)和技能的大面積提高。(1)分層次分段教學。真正做到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跳起來摘到“桃子”,使優(yōu)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后進生吃得了,每個層次都應有一定的教學目標和評分標準。(2)按技術分組教學。根據(jù)學生對技術的達標程度進行分組??紤]學生掌握動作的情況,分組具有靈活性、實效性、針對性。(3)按性別分組教學。性別差異是學生在體育中表現(xiàn)出來的最明顯的差異。男生在速度、靈敏性、力量上占優(yōu)勢,而女生在柔韌、協(xié)調(diào)性方面占優(yōu)勢,男生積極,靈活反應快,但是自控能力差,女生細致,好靜,自控能力強,但是惰性大,怕累。針對這些情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將男女分成兩組,明確各組的目標,有區(qū)別地進行練習;在分組練習的基礎上,公開各組的標準。
2.學生分層。
主要依據(jù)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和接受知識的能力進行分層,同時也考慮心理發(fā)展需要。主要采用教師指令分層法(根據(jù)學生的體質(zhì)狀況和個性特征,把學生分成相應的練習小組,分別在不同的地點進行不同難度要求的練習,達到目標者上升一個層次,未達目標者下降一個層次。)和學生選擇分層法(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質(zhì)能力和技術自己選擇練習項目和難度,升降同上)。在教學前通過問卷調(diào)查,查看有關學生體育檔案資料,以及咨詢相關班主任的態(tài)度、興趣愛好、學習習慣的情況的了解,目的是使分層更加合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對層次的稱呼上采用隱性法,即:名號暗層。例如:在鉛球教學前可根據(jù)學生的技術動作和熟練情況分為徒手練習(鞏固動作、保持受型)層和持球練習層(增加難度、激發(fā)興趣);根據(jù)心理需要分為挑戰(zhàn)(嘗試練習、感受體驗)和拓展(提高難度、培養(yǎng)信心)兩個層次。
3.教學目標分層。
對教學目標的分層設置是分層教學的前提工作,是決定教學活動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具體的做法是教學目標層次化,即采用“名號暗層”的隱性方法,這樣做既可以避免學生一些潛在心理因素的作用,又能保證學生的自尊心不受傷害。根據(jù)學生的層次不靜止的、變化的可變的觀念對學生技能和掌握知識的水平進行定期的檢測,對各層次學生進行小規(guī)模的調(diào)整,激勵學生向更高層次邁進。
4.改變評價方式,提高參與積極性。
分層評價,其特點是評價者承認了學生的差異性,并依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制定了不同標準的評價。該方法的評價內(nèi)容主要包括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課下學生的自學、鍛煉情況,方法是注重學生平時的評價內(nèi)容,加大綜合評價的力度,從而使評價更為合理、公平。經(jīng)過了試驗嘗試和補充,通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標準的評價模式,使學生得到了公平的評價,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和學習的快樂,樹立了信心,增強了練習、嘗試的勇氣。
二、對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反思
提高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有效性必須從細節(jié)入手:“細節(jié)決定成敗”,在進行教學實踐活動時往往有些細節(jié)會直接影響課的結(jié)果。一些教師就是沒有重視相關細節(jié)性的東西,導致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降低;提高有效性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教學理念的有效性;教師始終是課堂教學的掌控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學有效性直接受到教師教學理念的影響;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有效性必須以學生為研究主體:無論我們從事什么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研究都離不開“學生”這個對象,沒有學生作為研究的服務對象,那么研究是毫無意義的。因此抓住學生的變化就能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提高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有效性不能離開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必須對學生進行興趣的培養(yǎng),只有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