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良興
坐落在滇中聞名遐邇的高古樓旁的玉溪紅塔區(qū)北城中心小學,歷史雖然比不上中華的茶文化,卻也不短,身承1685年的敬一書院,至今已逾300年,而北城中小的德育,與極為講究的功夫茶相比,有異曲同工之妙。
“香、色、味”
茶香靠聞,?!跋恪笨棵?。全國聞名的小學,其實難副;十里八鄉(xiāng)聞名的北城中小,其實更難副。為何?來者皆鄉(xiāng)親、街坊,他們對“愛國基礎教育全國示范學?!?、市“文明學?!薄坝裣幸患壨晷 钡扰曝业暮x如何未必清楚,但對學校知根知底,眼看學校舊貌換新顏,眼看孩童帶書香,眼看教師多笑臉,學校之香,全在他們的口碑,古人循香買酒,北城家長循香送學。
品茶先品色,入校先品景。自北城鎮(zhèn)樂學巷往東,近校門,“扶元新韻,德才日馨”的辦學理念懸墻相迎,入門直趨數(shù)十米,為一宣傳欄,欄側有聯(lián):煥然起七級,文乃重千秋。左轉,目光越過塑膠操場達紅色的主樓—敬一樓,與左側的“東紅樓”—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共同拱衛(wèi)著操場。校園內,樹木錯落,花草相間,種類繁多,奇石點綴其中,給人以清新自然之感;尊鄉(xiāng)重土,在教學樓的一樓、三樓創(chuàng)設了獨具特色的古樓文化長廊,二、四樓則是關于“愛”的文化長廊,以明“篤愛”之訓。兩廊文化,連接古今,彌漫校園。
入北城中小始,味已上舌尖,觀古樓文化長廊,則味入舌中矣。凡文化長廊,分表里或者色韻兩流。入表易入里難,著色易蘊韻難,難在“功、工”二字,功者用心,工者細致,韻味方出。少年宮由老教學樓經(jīng)過加固、翻新、維修而成,建有百鳥林、旋律舞池、國球室等13個教室,各教室的名牌,像一件件藝術品。進入教室,面對學生的書畫、泥塑等陳列品,觀者不經(jīng)意間由察變?yōu)槠芬?。此時,味或已入喉。
“水、火、沖工”
功夫茶之“功夫”二字,要在水、火、沖工三者中求之,非“器具更為精致”而已。
育人環(huán)境即水。茶之味,盡在水中?!恫杞?jīng)》說:“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其下。”就“香、色、味”而言,北城中小當為“山水”,且炮制必精。如布局之精,辦公區(qū)近校門,樓名勤仆苑,接待家長客人而無需擔心驚擾教學;教學區(qū)即敬一樓,坐北朝南,與喧鬧的街道保持了相當?shù)木嚯x;活動區(qū)居中,既便于孩童安全玩耍,也便于教師投以關懷之目光;教師休息區(qū)名憩香樓,與教師休息室、教工食堂依次比鄰而居,休息室之布設,與街角的咖啡屋等無異,茶葉、休閑書刊具備,品飲悅閱可矣。如設計之精,校園東墻一段,為他人倉庫紅墻,但設各色小花籃幾十許,參差貼掛墻上,且設自動噴淋管套一閥可澆,以免澆花時濕衣臟身,一與校園環(huán)境格格不入之墻,就此成為優(yōu)雅之所。
愛心為火,對學生、對教育的愛愈強,則火愈旺,水沸茶香。蘇東坡詩云:“活水仍須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勢生猛之謂也。憩香樓前,立有山水小石,刻紅漆“篤愛”字樣,為教師休息區(qū)點睛之筆。以愛育愛,讓學生知道愛是世間最樸實、最真摯的情感,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當為教育之責;但更重要的是,教師應該懷有對學生和工作的摯愛,言傳身教。
水火皆備,沖工居要。沖工,教師之能。試拈數(shù)例。少年宮國學室走廊外墻,經(jīng)典詩文誦讀要點不僅簡明扼要,而頗具開放之風,于朗讀規(guī)律,“最好是睡前朗讀,以養(yǎng)成習慣?!晳T即為‘三定:定時、定地點、定朗讀者”;于朗讀作品,“不僅兒歌、故事可以朗讀,經(jīng)典著作、名篇佳作都未嘗不可”。少年宮教室里的凳子椅子,相當部分為教師就地取材、物盡其用而設計,形形色色者,不下數(shù)十種。2011年11月,玉溪市小學科學教師“高效課堂”教學競賽與研討活動上,北城中小安然老師講三年級上冊《誰流得更快一些》,利用有趣的動畫課件銜接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寬松、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從而將一等獎收入囊中。
“茶道”
中國茶道涵蓋七種主要義理即“七義”: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導引(茶氣功)。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一心”)是“和”,謂之中國茶道的“七義一心”。
北城中小的“茶道”,為“六義一心”:教藝,從教育教學技巧的掌握到對教育藝術的追求;師德,強烈的責任感、愛崗敬業(yè)、為人師表;教禮,師生、師師、教師與家長,禮儀周備;教理,教育教學之理論學習與研究;教情,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之情,對學生的關愛之情;教育學說,即“以研促教,以研促師,以研興?!保匝芯控S富和發(fā)展教育教學之理論和實踐之說。而北城中小“茶道”的核心(“一心”)是“愛”。
“六義一心”“烹茶精”,北城中小的教育功夫茶,已然“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嚨”,而全校教師的“茶道”功夫,正日益精進,“神明凌霄漢”當可期。
責任編輯/晏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