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軍
〔關鍵詞〕 寄宿制學校;管理機制;探索
〔中圖分類號〕 G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3—0018—01
一、突出主線,探索方法,科學管理
規(guī)范、科學的管理是辦好一所學校的前提。寄宿制學校在育人上要突出三條主線,即突出管理育人主線。在管理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建立健全各項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師生行為;突出環(huán)境育人主線。寄宿生的“家”在學校,為使學生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環(huán)境的優(yōu)美、生活的歡樂,我們積極探索班級文化、走廊文化、板報文化建設的新形式、新思路,使校園的每一幅標語都能激勵人奮進,每一個角落都能發(fā)揮育人的功能,建設會說話的“墻壁”;突出活動滲透主線。充分利用課內(nèi)外教育資源,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自覺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在方法上,建立健全寄宿生檔案,落實有效的教育措施,促使學生健康發(fā)展。如,建立成長檔案,詳細記載學生入學以來的思想、學習變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學生在反省中成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礙,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xiàn)的典型問題分類,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為使學校德育工作序列化,學校德育工作的總體目標要明確,分級目標清楚,使學校德育工作沿著科學、規(guī)范的軌道不斷優(yōu)化。另外,還要抓課堂教學,全方位滲透德育教育。不論什么學科,思想內(nèi)容必須滲透,時時育人,處處立德。
二、分工負責,養(yǎng)成習慣,培養(yǎng)美德
1. 分工負責,落實責任。由于寄宿生的吃、住都在學校,因此要動員教職員工“全員關心學生、全程服務學生”。既要明確分工,又要全力協(xié)作,形成“愛心加耐心”的服務管理模式。
2. 養(yǎng)成習慣,引導自立。初中生年齡普遍較小,獨立生活能力較差,好多事情看起來是小困難,但對他們來說有時簡直束手無策。因此,生活指導老師必須俯下身子,進教室進宿舍手把手地幫助他們。親自教孩子們洗臉、梳頭、洗衣服、釘紐扣、整理箱子,手把手地教他們疊被子、打開水,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自立能力。
3. 樹立新風,培養(yǎng)美德。在當前,如何抓好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則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學校可開展“三禮”教育的活動,即“禮貌”、“禮節(jié)”、“禮儀”教育,培養(yǎng)學生“以懂禮貌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思想,從而樹立語言文明、舉止優(yōu)雅、精神飽滿、儀表端莊的學生形象。并結合開展“創(chuàng)普通話示范學?!?、 “創(chuàng)綠色示范學校”活動,讓廣大師生不論課內(nèi)、課外一律使用普通話,促使師生文明交際,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凈化學生心靈;栽植花草樹木,使校園綠樹成蔭,鮮花爭艷,為師生提供優(yōu)美而又舒適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讓學生擁有學校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意識,學校通過制定《文明班級標準》《文明宿舍標準》和《文明學生標準》,從細節(jié)上引導學生怎樣熱愛集體,怎樣學會做人,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使學生會學習,會做人,會生活,真正成為一代新型人才。
4. 培養(yǎng)興趣,活躍生活,發(fā)展特長。為了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學校成立體育、寫作、英語情景會話、書畫、攝影、計算機、舞蹈、聲樂、電子琴等興趣小組,要求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至少參加一項,以達到樂中求知、多元發(fā)展的目的。
另外,大力開展讀書活動,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通過創(chuàng)建 “讀書聲,聲聲入耳;天下事,事事皆知”的書香校園,營造一種 “人人有藏書、時時在閱讀、天天愛寫作、生生有作品”的校園文化氛圍,全面提高師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三、家?;?,構建網(wǎng)絡,形成合力
1. 定期召開家長會,形成家?;拥慕逃諊?。家長會是家校溝通的有效渠道。家長會上,家長們能聽取學校、班級的工作匯報,了解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情況,還能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為學校的快速發(fā)展奠定基礎。
2. 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更多地了解孩子。開放日里,家長可以到教室聽課,可以到辦公室檢查教師備課、作業(yè)批改,可以到學生宿舍查看飲食及住宿狀況,增強家長對孩子的信心。家長在課堂上看到自己孩子在學校里生活和學習的情況,從而關心和支持孩子專心學習,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另外,家長開放日活動還能拉近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師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