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富祥 任毅
齊家樓初級中學是慶陽市西峰區(qū)一所只有五百多人的農(nóng)村學校。以前,由于生源逐年減少,辦學舉步維艱,到2008年,學校面臨撤并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借新課改東風,背水一戰(zhàn),大膽革新理念,提升辦學活力,短短幾年間,探索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辦學之路,打造出屬于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現(xiàn)在學校已名揚省內(nèi)外,前來觀摩學習的人絡繹不絕。
書香飄滿校園
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一所好學校一定要有先進的理念。2008年,經(jīng)過深入研究,結(jié)合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齊家樓初級中學借課改新風進行了大膽實踐,也正是新課改讓這所“藏在莊稼地里”的農(nóng)村初中煥發(fā)了活力。
學校副校長拓俊儒說:“新教育實驗倡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等六大行動。因此,學校從營造書香校園做起,讓讀寫成為師生的必修課。”
學校要求,全體教師每學期精讀一本教育經(jīng)典名著、一本學科教學著作,每月讀一本教育教學期刊,每月觀看一部名人名家影視講座,每周撰寫一篇1000字以上的教育教學反思、一篇2000字的教育隨筆。教師邊閱讀,邊寫筆記和心得,在齊家樓初中,這樣的要求并不是走形式,而是真正付諸行動,因為每個教師的隨筆和教研日記,校長段蘭峰要親自審閱并簽字。
一時間,教師的讀書風氣濃了,教研能力迅速提升。學校順勢開通了教育教學研究網(wǎng),教師在網(wǎng)上開通了教學研究博客,一年點擊量超過35萬,教師發(fā)表博客千余篇。同時,學校組織教師讀書會,分享教育智慧,交流教育教學藝術(shù),堅定教師的理想與教育信念。
教師要讀書,學生也一樣,學校提出了“晨誦、午讀、暮省”的讀書方法:學生每天早晨誦讀中國古代經(jīng)典文學作品20分鐘,背誦《論語》以及《大學》《中庸》《孟子》《道德經(jīng)》《千字文》等國學經(jīng)典的主要篇章;每天中午默讀經(jīng)典文學作品20分鐘;每天下午師生寫隨筆、日記,記錄師生成長中的點點滴滴。
學校要求,學生三年要達到寫1000篇日記的目標。每閱讀完一本書,學生都要寫讀書心得。一位叫李娜的學生在一篇《感恩老師》的心得中這樣寫道:“感恩老師,并不需要我們?nèi)プ鍪裁大@天動地的大事。它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下課后,在校園里看到了老師,一抹淡淡的微笑,一聲禮貌的‘老師好,這也是感恩……”
學校每個班級都配有一臺電腦,學生將暮省隨筆打印,交給語文老師或班主任,然后發(fā)到學校網(wǎng)站上。
學校為此制訂了《齊家樓初中學生“階梯閱讀”推薦書目》,讓學生完成三年讀100本名著的目標。拓俊儒說:“學校每學期為每個班購買60本書,每班都有一個圖書柜,有專人負責借閱?!?/p>
2009年5月,齊家樓初中成功舉辦了甘肅省讀書活動現(xiàn)場會,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副司長張世平、甘肅省政府副秘書長張翀、甘肅省教育廳副廳長李貴富和市區(qū)有關(guān)領(lǐng)導參加會議。2010年11月著名教育家任小艾專程赴齊家樓初中觀摩了學校的讀書活動,并給予高度評價:讀書是洗滌靈魂、陶冶性情的妙方,生命也因讀寫而美麗,通過讀寫喚醒師生成長自覺。
新模式催生活力課堂
學校所推崇的新教育理念與新課改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在新課改中,學校更是如魚得水。
最初幾年,齊家樓初中通過學習杜郎口等省外名校的課改經(jīng)驗。拓俊儒說,學校選擇了“眼睛向內(nèi)”,內(nèi)挖潛力;思想向外,不斷學習的方式;堅持“快樂學習,幸福成長”的教學理念,聚焦課堂、研究課堂,從調(diào)整課堂結(jié)構(gòu)、變革教學方式入手進行了大膽改革。
由仿到創(chuàng),現(xiàn)在,齊家樓初中已經(jīng)形成了具有自己學校特色的“和諧互助,當堂達標”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在齊家樓初中,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課時間不超過10分鐘,其他時間都交給了學生,將課堂還給學生,將課堂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記者看到,學校每個教室四周都布滿了黑板。教室中間,縱向排成的三排課桌,學生分組排位,對面而坐。這樣的創(chuàng)新并不僅僅體現(xiàn)在形式上,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上也是一樣?,F(xiàn)在,在齊家樓初中,每一位學生都是老師,他們在課堂上爭搶著講課,自信、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拿著教鞭自信大方地講解習題,老師和其他同學仔細聆聽。
課堂教學開始時,每個小組在自己的黑板上寫上所要講解的題目,然后由一名小組成員上去向全班同學講解,向全班同學展示他們合作探究的成果,其他組員加以補充,最后由老師進行點評。
這樣給教學帶來的好處就是:難點在交流中攻克,快樂在學習中綻放。
拓俊儒說,這種張揚著生命活力的課堂,變化的關(guān)鍵在于教師的教學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轉(zhuǎn)變,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在學生獨立學習時,遇到疑難問題,先尋求同桌(合作對子)或小組幫助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組間討論來解決。全班解決不了的,教師就參與學習,幫助點撥釋疑,課堂回歸到了本真。
說到學校的教學模式,拓俊儒這樣解釋道:教師根據(jù)全班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性別、性格等特點,將全班學生分成6至8個組際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8人或6人學習小組”,課堂上遇到問題,先由每個學習個體自主思考、探究,解決不了的提交2人組進行研討,2人小組解決不了的提交4人或3人小組討論,再不行就8人或6人小組共同討論解決,簡稱“842”或“632”學習小組。
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興奮點就是學習成果展示,學生走上了講臺,闡述自己的想法,并向同學展示,讓同學也讀明白,想明白,說明白。其實,說明白就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說到學校取消繁重的課外作業(yè)的事。拓俊儒說:“不是取消作業(yè),而是當堂達標,不留作業(yè)。經(jīng)過不斷學習和總結(jié),我們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評價體系是以學論教,讓課堂張揚個性,展示生命歷程。”
校長段蘭峰說:“‘和諧互助,當堂達標 有效課堂教學實現(xiàn)了合作規(guī)模最小化,合作樣式常態(tài)化,讓生命得到尊重,讓個性得到張揚,是師生共同經(jīng)歷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課堂,是師生共同體驗成長和美好生命狀態(tài)的課堂?!?/p>
校園文化育人細無聲
在齊家樓初中,每天上午都有25分鐘的大課間,在這段時間里,每個教室都會傳出不同的聲音,到處都是表演和學習的學生,有吹奏葫蘆絲的、有吹笛子的、有說唱快板的、有舞著手帕唱二人轉(zhuǎn)的、有表演京劇的、有誦讀《論語》《大學》等國學經(jīng)典的。
這些都是學校開發(fā)的校本課程。其目的就是為了傳承和弘揚民族和地方特色文化,構(gòu)建完整的學校課程體系,開發(fā)多元化的校本課程,優(yōu)化學校的教育資源管理模式,促進學生輕松愉悅的學習、和諧健康的成長。
現(xiàn)在,學校還針對各班學生特點開發(fā)了適合本班的班級課程??彀?、評書、書法、試唱、布貼和讀寫繪等校本課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nèi)容,也給了學生展示才華的大舞臺。
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交際能力、探究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學校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生活的樂園和創(chuàng)造的樂園。
在這樣的氛圍中,教師的教學熱情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濃了,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也活了,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也相應提高了。2008年實行新課改之后,齊家樓初中的成績評比從全市七八十名上升到了第十四名,在2010年的各項評比中,這個鄉(xiāng)村初中躍升到全區(qū)第二名。這些都是新課改帶給這所學校的活力和希望。
??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