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英語教學,特別是初中英語,老師們往往會皺起眉頭。其原因可想而知:學生不想學,怕吃苦;上課不肯聽;不會聽課、做筆記;課后不鞏固,遺忘率高;考試成績不理想,師生都沒成就感??傊?,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種種問題?主要是我們的課堂出了問題。教學的高效很重要的一點是看課堂是否鮮活,看我們的眼里有沒有學生。怎樣才能讓英語課堂教學鮮活起來呢?我覺得三方面的“研究”比較關鍵。
一、研究自己,潛心學習
英語教師自身的素質決定了課堂教學是否具有鮮活性。而我們有的老師自我成長意識差,常年不愿意在教研組開一節(jié)公開課,也不愿去聽別人的課;有的老師課前也許備好課,但課堂組織一般,沒有生氣,作業(yè)布置也很不科學,要求學生抄寫單詞5遍、8遍,甚至抄寫Reading的內容3遍,結果學生怨聲一片;還有的老師工作非常認真,加夜班,不午休,有空就往教室跑,結果其他學科老師對他有意見,學生也不滿意,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英語教師首先要把自己作為教育教學研究的對象,認清自我。
1.從自身出發(fā),研究自己,檢查自己,走向專業(yè)自省。要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通過回顧教學歷程去發(fā)現(xiàn)得失成敗,總結出最基本的經驗或是規(guī)律;通過向同伴學習、研討汲取他人長處來完善自身。當然,對于教材的熟悉和挖掘也是非常關鍵的,我們不能就教材而教教材,更應借助于教材進行系統(tǒng)的、連貫的、有一定生活趣味的英語教學,使英語課堂鮮活起來。
2.定期規(guī)劃自己,確立目標,提高自己,建立專業(yè)自信。有人說:在師范院校所學的知識足夠教一輩子書用的了,而我認為教師每天的工作都是新的,因為我們的工作對象是人,而且是青少年,他們的成長、變化、發(fā)展、塑造,都是我們要關注的。我們不能僅僅看到那點英語知識,而要不斷地確立目標,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并以此來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寓教于樂,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學生的發(fā)展便是教師的成功。
3.堅持學習,不斷反思,善于總結,逐步實現(xiàn)專業(yè)升華。學習應該是一輩子的事情。教師的學習對象可以是書本、同行、專家和學生。向書本、同行、專家學習大家都認可,但向學生學習,則成了不少老師掛在嘴上的口號。事實上,一個有強烈責任感、高素養(yǎng)的教師工作上在意的不只是領導的表揚和家長的評價,更在于學生的感受與認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學生的反應上可以感覺到自己的教學差距,教師期待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學生也期待遇到不斷成長和發(fā)展的好老師。所以,我們是在教授學生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這就是古人“教學相長”的道理所在。
二、研究教學,把握課堂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協(xié)作完成的一個過程,英語課堂教學的鮮活性突出表現(xiàn)在師生在課堂教學現(xiàn)場的外在表現(xiàn)和情感流露?!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外語教育要從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轉向重視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學習外語的過程不再是一個枯燥地背誦和記憶的經歷,而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一個不斷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因此,教學過程重在創(chuàng)設鮮活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讓師生在語言的交流和應用中提升英語學習的效果。
1.教師的愛和尊重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尊重是所有教育教學的前提。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主體如果得不到尊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就不會被學生認可和接受,辛勤的付出看不到效果,甚至會在師生間產生沖突,形成對立。一次聽課,我遇見這樣一幕:有個學生在開小差,沒能回答出老師的問題,老師非常生氣,讓學生一直站著,并要求他課后抄寫課文5遍。學生一臉的情緒,內心一定會對老師有反感,這就會直接影響他學英語的興趣。我覺得首先要讓學生坐下,不能站一堂課,課后還要對學生說明究竟該怎么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這樣,學生就會從內心認同,在課堂上積極地互應。
2.教師的責任感是課堂鮮活的保障。教師的愛和尊重是教學成功的前提,但僅有前提還不夠,因為那只是好朋友,而不是好老師。我們要注重保護學生的安全感和自尊心,不論是優(yōu)生還是暫時的學困生,決不能挖苦、諷刺、打擊其學習的積極性。我班里有個學習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她非常用功,但成績就是跟不上其他人,同學們偶爾會嘲笑她。于是我就不著痕跡地讓她回答難度較低的問題,答對了就大力表揚,使她自信心倍增。半學期下來,成績大幅度提高,家長再給她請家教她都不要,并對家人說:我的老師最好了,我哪也不去了。的確,孩子們在入學時個個都是懷揣美好的理想和渴望走進校園的,而被我們有的教師教育一段時間后,對學習就感覺索然無味了。為什么呢?他們的積極性和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怎么還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呢?
3.關注學生感受、還給學生自主空間是完善教學的根本。自主學習是學生認識、理解、掌握知識的重要學習方式,教師要設法創(chuàng)設情境,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教學的活動,充分表現(xiàn)自己。教師要注重新型課堂教學的構建,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切忌滿堂灌、一刀切。
三、研究學生,激發(fā)潛能
教學過程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英語課堂教學的鮮活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質表現(xiàn)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是否主動積極。
1.努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去接觸、認識,進而激發(fā)起學習的欲望,使他們明白學好英語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世界,發(fā)展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促進思維的發(fā)展,為將來更好地適應世界的多極化、經濟的全球化和社會的信息化奠定基礎。
2.努力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由于每個學生在年齡、性格、認知方式、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我們要鼓勵學生:沒有學不會的英語,只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我們必須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啟發(fā)學生基于自己的優(yōu)勢進行學習。比如在學到重要詞匯如different、pay、say等時,我要求學生課后查字典,歸納出該詞的用法、形式上的變化以及近義詞或詞組的用法,學生用心準備,上課時積極展示自己的成果,自信心十足,自豪感很強。
3.努力教給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教師從事的是教學活動,而不單純是“教書”,在選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調節(jié)課堂節(jié)奏、氣氛等諸多因素中起主導作用。面對新的學習內容,學生有時會望而生畏,這時教師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鼓勵學生嘗試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并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揚長避短。這樣,學生會學得輕松愉快,課堂也生動活潑起來。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想獲得教學的成功,享受教育教學活動的愉悅,必須創(chuàng)設鮮活的英語課堂,努力在各個方面提升自已,使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學技藝都能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學。
(劉秀珍,泗陽縣實驗初級中學,2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