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瑾紅
摘要 去年我承擔了國家級的一個子課題實驗,實驗的對象是一年級學生。當我興致勃勃地開始實驗時,卻發(fā)現一種奇怪的現象:每當我提出問題時,班上就有許多孩子,不說話也不舉手,眼睛直勾勾地看著我。一些想發(fā)言的,要不發(fā)言的聲音很小,似蚊子哼哼;要不詞不達意,語言過于零碎和雜亂;只有極少數學生發(fā)言落落大方,聲音響亮,但表達也不夠清楚完整。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不僅關系著他們的學習和成長,而且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 低年級;口語;表達能力
針對低年級學生出現的課堂語言表達的現狀,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通過多種方式,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起促進作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低年級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可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引導學生“想”說
萬事開口難,要想讓孩子們說,教師就一定得讓孩子們先張嘴,得讓孩子們有想說的欲望。相比孩子們在家,天真活潑,想說就說,愛喊就喊,無拘無束,但在課堂上他們卻一反常態(tài),不愿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或表達自己的愿望。究其原因是學生怕上課說錯或說得不好而被老師批評,同學笑話。因此教師可嘗試讓剛入學的孩子熟悉環(huán)境,盡快互相認識,并且多進行一些交朋友的游戲。這樣一來,孩子們的朋友多了,陌生感消除了。面對朋友,還會有什么心理障礙?一種想說而且愿意說的欲望就自然而然產生。接著我注意在開始的拼音教學中充分利用圖片、兒歌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先一起說。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孩子們的心扉也慢慢打開,這時再進行小范圍練兵,如同桌對說,四人小組討論等。范圍小,但也能讓那些平時沉默寡言的孩子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一些想法,這樣保證孩子們都能在小練兵中得到訓練。班上一部分同學開始舉手了,開始發(fā)言了。于是我趁熱打鐵,在教完聲母后,我設計精美的課件,帶領孩子們走進漂亮的拼音王國,在國王的陪同下,來到聲母樂園。聲母朋友有23個,它們可熱情了,打著鼓,唱著歌,跳著舞,歡迎我們來了,先來的是誰,接著是誰?我們請眼睛最亮的來喊一喊吧!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這種挑戰(zhàn)性的語言讓好強的孩子自然會產生想說的欲望。通過一段訓練,我從孩子們的眼神中看到了躍躍欲試的感覺,孩子們的心扉也徹底打開了。
二、激勵學生“敢”說
孩子們想說了,那怎樣才能讓孩子在每一次交流中都敢說,都無后顧之憂呢?記得有一天早上,我們老師宣布明天要舉行一次測試。當天下午,鄰班的一個孩子,非常靦腆地走到老師面前,問:“老師,這次考試要考哪里呀?”老師非常生氣,說:“考哪里都不知道,讀什么書?”看著孩子一臉的無辜,我大為觸動。那孩子是我鄰居,才上一年級,才七歲,他很內向,在校從不舉手發(fā)言,今天是在家長的慫恿下,鼓足了很大的勇氣才來的。老師的一句話,澆滅了孩子好不容易燃起的說話欲望,這將給孩子留下多大的陰影。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語,盡可能保護孩子們的自尊心。同時教師還要更注意把目光投向這些所謂的暫時還不想表現出來的后進生。有一次,我剛剛拋出一個問題,我班的一個從不舉手的孩子居然舉手了。我非常高興,趕緊邀請他,沒想到,他說的是:“老師,你黑板上的拼音卡片掉下來了。”班上同學哈哈大笑,這個孩子迅速低下了頭。這時,我過去摸著他的頭對他說:“你是一個注意觀察的孩子,你真了不起!你如果敢挑戰(zhàn)老師提的這個問題,那你就是一年一班最勇敢的孩子,來嗎?”他猶豫了,我趕緊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并悄悄給他鼓勁,然后請組長幫忙,把小組該說的內容告訴他,讓他來說。孩子因為有了大家的幫忙,就有了自信,也終于大膽地瀟灑地表達了一回。我趁機大大地夸獎了他。老師的一言一行,似一股和煦的春風,吹走了他的遲疑,激發(fā)了他的自信,他收獲了一份喜悅,一份成功。就這樣在一次次嘗試中,他成了一個最敢于表達的孩子!孩子們有了榜樣,也開始舉手搶著發(fā)言,那些一說話就臉紅的孩子也開始滔滔不絕地討論,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也開始為堅持自己的看法與組員據理力爭。只要教師走進學生,了解學生,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充分認識、尊重孩子們的個體差異,把握它們不同的內在需求。這樣,就能在師生之間架起一道感情橋梁,讓學生充分感覺到老師是最可親、可信、可靠的朋友,從而敞開心扉,敢于交流。
三、培養(yǎng)學生“樂”說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教材,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觸動學生思維的“興奮點”,讓學生愛說、樂說。例如,為了讓孩子們有效的識記八個復韻母的形,教學中我這樣設計:ɑoeiuü六個單韻母寶寶最喜歡在家玩游戲了,今天,單韻母寶寶又玩起了變魔術的游戲。瞧,老大ɑ先和老三,變成了ɑi……之后,我問誰愿意來演一演六個單韻母寶寶在家玩變魔術的游戲?于是孩子們的小手如林,很快到黑板前玩起了游戲,一孩子說:“我是ɑ,我在前?!绷硪缓⒆诱f:“我是i,我在后?!逼溆嗪⒆觽儾滤鼈冏兂隽苏l……游戲結束了,八個復韻母寶寶也成了孩子們的好朋友。孩子們在快樂的游戲中毫無顧慮地自由表達,他們因為歡樂,就有了興趣;他們因為興趣,而有了動力,一場場愛說樂說的好戲不斷上演。
另外根據小學生特別喜歡得到老師表揚的心理特點,教師的語言評價要富有激勵性,且要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徹底掃除孩子們在練說上心理的障礙,增強孩子們表達的自信心。我們經常觀摩特級教師的課,他們在語言評價方面往往是妙語連珠、恰倒好處、得心應手,功力之深令普通教師望塵莫及,但這正是我們語文教師努力的方向。
老師的激勵語言,老師對待孩子們的態(tài)度固然重要,但卻比不上我們學校特制的“星卡”,那“星卡”就是老師對孩子們的樂說表現的最佳犒賞。孩子們渴望成為“星級陽光少年”,渴望他那最漂亮的照片能出現在校門口的展板上,那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于是我就充分利用這些星卡,讓這種肯定于無形之中鞏固了孩子們積極的心理定向。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養(yǎng)成樂說的良好習慣。
四、鍛煉學生“會”說
孩子們樂說了,就要讓孩子們學會怎么說,讓說有質量。首先,要求學生說普通話,并逐步養(yǎng)成說普通話的習慣,教師可利用每天晨讀的時間輪流請孩子上臺帶領大家吟誦古詩,朗讀課文,進行普通話訓練。其次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孩子學習先說什么,再說什么,在說的過程中要說出自己的理由和探究的過程。孩子們在說話過程中,教師還要隨時糾正其語病,提高其用詞的準確性,并提醒他們表達完整的意思,同時要引領孩子們進行大量的閱讀,積累豐富的詞匯,使孩子們的表達更具體,有血有肉。教師要讓孩子們樹立“動口即是練說”的觀念,從而自覺、隨時隨地地培養(yǎng)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鼓勵學生“勤”說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陬^表達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這既是小學語文教學任務的需要,也是由于口頭語言作為直接交際工具的性質決定的??陬^表達在每一節(jié)課都必不可少,這就為訓練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供了有利條件。只有讓孩子們充分練兵,才會熟能生巧。實踐證明,許多優(yōu)等生的嘴皮子就是經歷了無數次磨練才練就出來的。平時練得太少,怎會能言善辯呢?除了在學校多練之外,老師還可以建議學生每天吃過晚飯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談一談一天的收獲。爸爸媽媽也談,孩子也談。老師鼓勵學生們向爸爸媽媽說一說自己在學校都學會了什么,什么內容最吸引他,他對老師說的哪個問題最感興趣,他最喜歡哪節(jié)課上老師說的哪一句話等等。這樣邊談、邊聊天、邊復習,長期堅持,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總之,提高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任重道遠,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事,需要我們小學語文教師長期的有計劃、有步驟、有方法,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地進行指導訓練。只要充分創(chuàng)設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們口頭表達能力的環(huán)境和條件,就能提高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以適應現實生活和未來社會的需要。我堅信只要有耐心,有愛心,多管齊下,孩子們的良好口語表達就一定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