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要: 作者對孝感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yè)課程英美概況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 《英美概況》多媒體教學教學現(xiàn)狀教學對策
一、引言
在國際化的趨勢下,高素質的人才備受青睞。我國外語界日益重視外語教學的人文性和實用性,努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主要英語國家概況》這門課程(A Survey of Major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以下簡稱概況)正是為了使學生熟悉英國和美國的風土人情﹑民族性格及民族發(fā)展史,從而加深對主要英語語言國家的了解,開闊眼界,提高英語的應用能力。但長期以來,概況的教學效果并不樂觀。本文分析我院《英美概況》多媒體教學的現(xiàn)狀及其原因,并從課程開設﹑教材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理論探討,以求提高教學水平,也使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改善。
二、《英美概況》的教學現(xiàn)狀
《英美概況》是高校英語專業(yè)高年級的一門主干課。《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在專業(yè)課程設置中明確指出《英美概況》課應該開設在大二下學期,開設時間為一個學期,但對該課程開設的周學時及講解的先后順序無具體規(guī)定。這給概況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也給教師結合教學實際開設課程創(chuàng)造了條件[1]。
(一)教學目標
概況的總體目標是:系統(tǒng)介紹英﹑美﹑加﹑澳﹑新等主要英語國家在歷史﹑地理﹑政治﹑經(jīng)濟﹑社會教育等背景知識,尤其是有關這些國家的發(fā)展現(xiàn)狀﹑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等基本文化事實和文化現(xiàn)象,以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識別力和理解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在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過程中理解﹑掌握并運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際和成功的溝通。
(二)存在的問題
根據(jù)我的調查和了解,目前在我院概況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課程設置
我院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yè)的《英美概況》開設在大三上學期,每周兩個學時。要在短短的一學期里講完英美兩個國家的所有章節(jié)是有難度的。有的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課程進度很快,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結果導致學生“消化不良”;有的教師只選取部分章節(jié)詳細講解,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導致“營養(yǎng)不良”。另外,很多理工科的學生也很愿意了解英美文化,但卻沒機會系統(tǒng)學習。當前大學生知識性需求與投入不成比例的矛盾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題。
2.教材選用
關于概況的教材很多,我院現(xiàn)在使用的有兩個版本:重慶大學周寶娣主編的《主要英語國家概況》和來安方主編的《英美概況》。通過比較,我發(fā)現(xiàn)兩者都著重介紹英美兩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地理﹑社會風土人情及歷史,且先后順序也一致。兩者區(qū)別在于:宏觀上,周版包括的國家更多,而且在章節(jié)后提供了練習題和課外學習網(wǎng)址,可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微觀上,來安方版的語言更平實親切,采取述評結合的方式介紹,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時而穿插一些趣事,很生動。我認為:學習概況既要從整體上系統(tǒng)把握兩國的基本事實,又要具體了解一些文化現(xiàn)象。因此在備課時結合了兩種教材的風格,先整體把握周版的內容,再有所偏重地選取教材中相關的內容作補充講解。
3.教學模式
我通過訪談了解到:在目前的課堂中,教師仍處于核心地位。他們雖然花了很大心思備課,可仍有學生“不領情”,覺得空洞無味。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無法在有限的課時內大量地﹑生動地﹑多感官刺激地向學生傳輸豐富多彩的文化信息,學生往往對英美國家的整體印象淡薄和模糊。有的教師制作了精美詳細的課件,可是講解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學生仍覺得上課猶如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我院教師雖然專業(yè)素質過硬,但實地考察經(jīng)驗不足。只有一名教師有過出國訪學經(jīng)驗,多數(shù)教師在講解時缺乏身臨其境的感受,導致課堂不夠生動和細膩。我認為《英美概況》是一門對教師要求很高的課程。除了有過硬的語言基本功外,還要對英美國家的情況了如指掌。最好有在國外學習生活的切身經(jīng)歷,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揮灑自如﹑游刃有余,但是目前大多數(shù)教師很難做到這些。
4.教學手段
多媒體設備作為在《英美概況》中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但在使用現(xiàn)代化技術時,有些教師也遇到很多問題。比如:網(wǎng)絡操作技術不夠熟練﹑選用網(wǎng)絡素材不當﹑過度發(fā)揮多媒體優(yōu)勢甚至讓多媒體取代自己成為教學的控制者,使學生誤以為《英美概況》課就等同于影視課。還有部分教師制作的課件內容落后,甚至出現(xiàn)明顯的知識性錯誤。此外,學生缺乏課外的網(wǎng)絡平臺和自主學習平臺,無法實現(xiàn)資源共享和師生的交流討論,教師也不能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
三、教學對策的探討
為了解決目前我院《英美概況》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我結合教學實踐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理論探討。
(一)課程設置科學化
該課程應該面向全校學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學生,以適應國際化大趨勢下國家對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的需求。另外,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很有必要延長課程的學習期限,可分別在大二下學期學習英國概況,大三上學期學習美國概況。這樣學生可以形成“營養(yǎng)均衡”的知識體系。
(二)教材使用合理化
學生在語言基本功﹑學習方法﹑思維習慣等存在差距。因此在選用教材時要看具體對象,不能“一刀切”?;A扎實的學生可選用全英文的教材,基礎薄弱的可采用中英文對照的版本,思維能力強的可引導其進行研究性的學習,對缺乏學習方法的學生則可以進行個別指導。
(三)教學模式最優(yōu)化
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尤其課件的制作要隨著時事的變化而有所增減,這樣學生所學才能更有實用價值。而且在選用網(wǎng)絡素材時要結合課程和學生的認知要求,避免堆積大量音視頻材料。此外,還要適當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為教學服務,實現(xiàn)教學手段的優(yōu)化整合。
(四)師資水平國際化
《英美概況》這門課程需緊跟時代發(fā)展,關注世界局勢。因此,教師必須勤于學習,掌握英美等西方國家各方面的最新動態(tài),及時更新修改課件內容。還要對本國的國情有所了解,以便引導學生進行中西橫向對比,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性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此外,學校應提供更多機會,讓專業(yè)老師出國考察,親自經(jīng)歷感受。只有這樣,教學內容才會更有深度和感染力。
(五)教學方法多樣化
除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方法,還可通過邀請外籍教師舉辦專題講座﹑小組討論﹑知識競答﹑觀看影片﹑網(wǎng)絡平臺交流﹑撰寫課程論文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
四、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概況》具有時代性強﹑教學量大﹑學習時間短﹑綜合性強的特點。要教好這樣一門知識型的課程,對教師要求很高,除了具備扎實的語言基本功,還需對英美國家的情況了解甚多。教師還應該深入淺出,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課內教學和課外廣泛涉獵,提高學生英語的實際使用能力,增強學生對英美文化的敏感度﹑識別力,以及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
參考文獻:
[1]來安方.英美概況[M].大象出版社,1995.
[2]劉安洪.關于“英語國家概況”課教學的思考[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4,(4):86-89.
[3]周寶娣.主要英語國家概況[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4.
此論文是孝感學院教學研究項目《英語國家概況》多媒體教學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