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研究柏林藝術大學建筑專業(yè)開放式教學方法及其對中國建筑教學改革的啟示,分析柏林藝術大學建筑教學方法和普通工科大學的不同,從教學組織和教學內(nèi)容方面介紹了柏林藝術大學建筑教育的特點,對教學過程中要開設的課程和要完成的項目設計作了簡要的羅列。
關鍵詞:柏林藝術大學;建筑學教學;教學組織;教學內(nèi)容
中圖分類號:G64;TU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2909(2012)06005506德國柏林藝術大學(UniversittderKünsteBerlin)有著300年的發(fā)展歷史,是一所藝術門類綜合的高等學府,目前擁有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音樂學院和表演藝術學院,也是柏林兩個有建筑設計專業(yè)的大學之一(另一所是柏林工業(yè)大學)。柏林藝術大學建筑專業(yè)教育制度上采用德國高校典型的Dipiom體系,也招收和培養(yǎng)博士生。德國的高等教育體系和英、美以及中國的有所不同,沒有本科和碩士研究生之分,只是分為低年級階段(Grundstudium)和高年級階段(Hauptstudium),這是兩個很明顯的分界,畢業(yè)以后稱為Dipiom。美國和中國的學生本科畢業(yè)后到德國留學,德國的高校只認定這些學生相當于完成了德國的低年級階段,可以從高年級階段開始就讀,目前中國把在德國取得Dipiom學位認定為碩士學位。
作為一所藝術大學中的建筑學專業(yè)教學,柏林藝術大學建筑教育和普通的工科大學中的建筑專業(yè)教學有很大的不同,前者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感性認識,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創(chuàng)意能力的培養(yǎng),如重視工作模型的表現(xiàn)手法,新的設計思想和理念的運用。同時,規(guī)定學生要有一個學期的工作實踐訓練,完成真實的設計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將設計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結合起來,真正體會建筑設計的內(nèi)涵,促使學生真正融入社會實踐。柏林藝術大學在建筑設計領域被公認為是培養(yǎng)建筑設計大師的地方,在建筑界有著很高的聲譽。學校的教學氣氛相當活躍,充滿了開放、輕松、自由、有活力的學習氛圍。
一、中國一般工科大學建筑專業(yè)教學方法
中國工科大學中的建筑學專業(yè)課程設置主要分為5個方面:美術基礎類課程,建筑史和建筑設計原理課程,建筑力學和結構課程,建筑技術、材料和構造課程,建筑設計訓練課程。其中,建筑史和建筑設計原理,建筑力學和結構,建筑技術、材料和構造等課程的教學主要用講課的方式,輔以部分練習,讓學生學習這方面的專業(yè)知識。這種教學方法會產(chǎn)生幾個方面的問題:建筑史論課程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缺乏積極思維,不會去尋找新的建筑哲學思想來開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路;建筑力學和建筑結構課程太多地注重力學和結構的計算公式,而忽視了建筑師所需要的結構創(chuàng)新方式和能力的培養(yǎng);建筑技術和材料課程缺乏綜合訓練的內(nèi)容,忽視建筑師執(zhí)業(yè)過程中對技術綜合設計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一般工科大學中建筑學專業(yè)的教學特點是:建筑力學和結構以及建筑技術和材料方面的課程基礎總課時較多,學生基礎扎實,但是對建筑結構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不足。
二、柏林藝術大學建筑專業(yè)教學設計的理論和實踐
(一)教學組織
柏林藝術大學的建筑專業(yè)的學習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為低年級階段Grundstudium(按德語直譯為基礎階段),一般要求跟班上課,兩年內(nèi)修完。后一階段為高年級階段Hauptstudium(德文意思是主要學業(yè)階段),這一階段不要求跟班學習。德國的學生在大學階段也常常會去設計公司工作一段時間,或者去國外別的學校學習1~2個學期,然后再回來繼續(xù)學業(yè),所以高年級階段往往會修3~5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學生可以根據(jù)所需要的學分自主選擇。德國建筑教育是開放的教學組織結構,不同年級的學生經(jīng)常一起上課、共同學習。低年級和高年級的課程體系均由4個專業(yè)板塊(prüfungsbereich)和1個項目設計板塊(projekt)組成(表1),這四個專業(yè)板塊為:造型表現(xiàn)(gestaltung),建造和設計方法(bauundplanungsmethoden),建筑歷史及社會學(geschichteundgesellschaft),構造與技術(konstruktionundtechnologie)。各個專業(yè)板塊在每一個學期均會提供多門課程供學生選擇,項目設計板塊也會在每個學期提供3~5個項目設計課程讓學生選擇。學生的選課由這樣的板塊體系引導,修完學校規(guī)定的課程和學分后才能進行畢業(yè)設計。
德國的大學里教師比例很高。柏林藝術大學建筑專業(yè)要求必修課必須是教授職稱才能開課;講師則只能獨立開設選修課。1個教授通常會再帶1~2個講師,和1個學生助理一起上課,學生助理一般在該學期選課的學生中挑選。柏林藝術大學建筑專業(yè)每個學期開設的課程很多,必修課每學期幾乎都開,每個版塊的選修課也都會在2~3門以上。開設的選修課多了,學生也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學生也可以自由選擇選修的課程,甚至可以在在一年內(nèi)就把高年級階段所有的課程都修完。如在2009/2010學年冬季學期的選課列表(表2和表3)中可以看到,高年級階段“版塊2:建造和設計方法(BauundPlanungsmethoden)”提供課程:城市規(guī)劃與城市設計2、集體研討模式轉換、建筑設計2、園林文化和環(huán)境藝術3(現(xiàn)代景觀設計:藝術和建筑之間)、政府的危機和柏林亞歷山大廣場。該學期就開了3門必修課和3門選修課,提供了高年級階段板塊2中規(guī)定要修的所有課程,如果學生有能力的話,一個學期就可以修完這個板塊中所有的課程。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張云德國柏林藝術大學建筑學教學研究
表1柏林藝術大學建筑專業(yè)高年級階段需要修滿的課程板塊12課程名稱板塊1:造型表現(xiàn)(Gestaltung)12造型表現(xiàn)訓練2(必修課)(ExperimentellePraxisderGestaltung2)
美術技法和訓練2(必修課)(TechnikundPraxisderDarstellung2)
造型藝術口頭考試(MündlichePrüfungGestaltung)
選修課三門(Wahlpflichtfcher)板塊2:建造和設計方法(BauundPlanungsmethoden)12建筑設計2(必修課)(Gebudeplanung2)
城市規(guī)劃2(必修課)(StdtebauundStadtplanung2)
景觀設計和環(huán)境藝術(必修課)(LandschaftsplanungundLandschaftsgestaltung)
建造和設計方法口頭考試(MündlichePrüfungBauundPlanungsmethoden)
選修課口頭考試(MündlichePrüfungWahlpflichtfach)
選修課三門(Wahlpflichtfcher)板塊3:建筑歷史及社會學(GeschichteundGesellschaft)12建筑歷史建筑理論及建筑規(guī)范2(必修課)(GeschichteundTheoriederbaulichrumlichenOrdnung2)
建筑歷史及社會學口頭考試(MündlichePrüfungGeschichteundGesellschaft)
選修課三門(Wahlpflichtfcher)板塊4:構造與技術(KonstruktionundTechnologie)12建筑構造2(必修課)(Baukonstruktion2)
建筑結構2(必修課)(Tragwerkslehre2)
建筑設備技術與設計2(必修課)(VersorgungsplanungundVersorgungstechnik2)
構造與技術口頭考試(MündlichePrüfungKonstruktionundTechnologie)
選修課口頭考試(MündlichePrüfungWahlpflichtfach)
選修課三門(Wahlpflichtfcher)項目設計版塊12項目設計課1(Projekt1)
項目設計課2(Projekt2)
項目設計課3(Projekt3)
項目設計課4(Projekt4)
專業(yè)實習(BerufspraktischesBegleitseminar)表22009/2010學年冬季學期課程列表(VorlesungsverzeichnisWiSe2009/10)——低年級階段(Grundstudium)板塊12課程編號
Vst.-Nr.12課程名稱Veranstaltung12任課教師
ZugeordneteLehrperson12教學方法
Vst.Art.低年級階段項
目設計板塊12222500112BerlinerHaus,F(xiàn)ilmischesWohnen
(柏林住宅,電影中的居住空間)12Arets,Schamun12Projekt
項目設計222500212Lecadavreexquis(自由表現(xiàn)設計方法)12Gtz,vonSpreckelsen12Projekt
項目設計222500412DieMaβhaltigkeitimWohnen(節(jié)制的居住空間)12Frhlich12Projekt
項目設計板塊1:造型表現(xiàn)12221100112EinführungindieGrundlagendesEntwerfens
(設計基礎原理)12Sobejano12Vorlesung講課221100212EinführungindieGrundlagendesEntwerfens
(設計基礎原理)12Riegler,Jürgens,
Markus12Projekt
項目設計221100312EinführungindieGrundlagendesEntwerfens
(設計基礎原理)12Nolting,Landt12übung作業(yè)練習221100412RAUMUNDBILDITechnikundPraxisderDarstellung1
(空間和圖案1–美術表現(xiàn)技法和訓練1)12Cousin12Vorlesung/übung講課/作業(yè)練習221100512RAUMUNDBILDIAktzeichnen
(空間和圖案1–人體寫生)12Ranner12übung作業(yè)練習222100612RAUMUNDBILDIITheorienderGestaltung
(空間和圖案2–造型藝術理論)12Herbstreuth12Vorlesung講課222100712RAUMUNDBILDIIExperimentellePraxisderGestaltung1Grafik
(空間和圖案2–造型表現(xiàn)訓練1–圖形)12Zscharnt,
Stefanescu12Vorlesung/übung講課/作業(yè)練習222100812RAUMUNDBILDIIExperimentellePraxisderGestaltung1deconstruct
(空間和圖案2–造型表現(xiàn)訓練1–解構)12Ranner12übung作業(yè)練習板塊2:建造和
設計方法12222200112Gebudeplanung(建筑設計)12Frhlich12Vorlesung/übung講課/作業(yè)練習222200212StdtebauundStadtplanung1
(城市規(guī)劃與城市設計1)12Krischanitz12Vorlesung講課222200312GartenkulturundFreiraumentwicklung1:RaumoderNichtRaum:GrundFragenderLandschaftsarchitektur(園林文化和環(huán)境藝術1:空間或非空間:景觀設計的基本問題)12Schultheiβ,
Hennecke12Vorlesung/übung講課/作業(yè)練習板塊3:建筑
歷史及社會學12222300112GrundkursII:Architektur,Raum,KulturKulturwissenschaftlicheGrundlagen
(基礎課程2:建筑,空間,文化–人文學科的根本)12Hauser,Meyer12Seminar研討板塊4:構造
與技術12221400112Baukonstruktion1(1.Sem)
[建筑構造1(第一學期)]12Riegler12Vorlesung講課221400212Baukonstruktion1(1.Sem)
[建筑構造1(第一學期)]12Riegler,Jürgens,
Markus12übung作業(yè)練習221400512Tragwerkslehre1Grundlagen
(建筑結構1–原理)12Gengnagel12Vorlesung/übung講課/作業(yè)練習222400312Baukonstruktion1(3.Sem.)
[建筑構造1(第三學期)]12Riegler12Vorlesung講課222400412Baukonstruktion1(3.Sem.)
[建筑構造1(第三學期)]12Riegler,Jürgens,
Markus12übung作業(yè)練習222400612Tragwerkslehre1–ebeneTragwerke
(建筑結構1–結構形式)12Gengnagel,
Sternitzke12Vorlesung/übung講課/作業(yè)練習222400712VersorgungsplanungundVersorgungstechnik2
(建筑設備技術與設計2)12NytschGeusen12Vorlesung講課222400812VersorgungsplanungundVersorgungstechnik2
(建筑設備技術與設計2)12NytschGeusen,
Ljubijankic12übung作業(yè)練習表32009/2010學年冬季學期課程列表(VorlesungsverzeichnisWiSe2009/10)——高年級階段(Hauptstudium)板塊12課程編號
Vst.Nr.12課程名稱Veranstaltung12任課教師
ZugeordneteLehrperson12教學方法
Vst.Art.板塊1:造型表現(xiàn)12223100112RAUMUNDBILDIIIExperimentellePraxisderDarstellung(Kompipaket)-VomSockelbiszumLcheln(空間和圖案3-集中造型表現(xiàn)訓練-從墻腳直到微笑)12Meyer,Ranner12Allgem.Beratung
集中答疑242200212SOUNDSKIN/ExperimentellesEntwerfenimRaum
(空間設計實踐)12Schillig12Seminar研討板塊2:建造和設計方法12223200112StdtebauundStadtplanung2
(城市規(guī)劃與城市設計2)12Grazioli,
Hartmann12Vorlesung/übung講課/作業(yè)練習223200212BlockseminarModernTransfer
(集體研討模式轉換)12Arets,Schamun12Blockveranstaltung集中活動223200312GebudeplanungII(建筑設計2)12Arets12Vorlesung/übung講課/作業(yè)練習223200412GartenkulturundFreiraumentwicklung3:LandschaftsarchitekturderModerne:ZwischenKunstundArchitektur(園林文化和環(huán)境藝術3:現(xiàn)代景觀設計:藝術和與建筑之間)12Schultheiβ,
Hennecke12Seminar研討223200512KrisederParameter(政府危機)12Krischanitz12Vorlesung講課223200612BerlinAlexanderplatz(柏林亞歷山大廣場)12Arets,Kraus,
Schamun12Seminar研討板塊3:建筑歷史及社會學12223300212Typus-Form-Bedeutung(ArchitekturgeschichteimüberblickIV)Renaissance
[類型-形式-含義(建筑歷史概況4)-新生]12Bollé12Vorlesung講課223300312DieWienerModerne(維也納風格)12Kuhrau12Seminar研討223300512StrukturalismusinderArchitekturheute?
(結構主義影響當今建筑?)12Kuhrau12Seminar研討242400112WasisteinBild?(什么是一張畫?)12Hauser12Seminar研討242400712Kartografie(圖的繪制)12Hauser12Seminar研討242400912Landart(大地藝術)12Hauser12Vorlesung講課板塊4:構造與技術12223400112Tragwerkslehre2-RumlicheTragwerke
(建筑結構2-結構空間)12Gengnagel,Alper
mann12Vorlesung講課223400212VersorgungsplanungundVersorgungstechnik3
(建筑設備技術與設計2)12NytschGeusen12Vorlesung講課223400312VersorgungsplanungundVersorgungstechnik3
(建筑設備技術與設計2)12NytschGeusen,Ljubijankic12übung作業(yè)練習223400412Bauko2:Vorlesung“HautundKnochen”
(建筑構造2:講述“外表和骨骼”)12Gtz12Seminar研討223400512Baustellenbesuche(建筑工地參觀)12Gtz,Schnert12übung作業(yè)練習223400612PerspektivierungderArchitektur(建筑透視)12Tonon12Seminar研討2234007123DModellinginRhinoV4(3D建模RhinoV4)12Gengnagel12Seminar研討223400812ArchiCadAnfnger(ArchiCad初學者)12Steiner12Kurs電腦課程223400912AutoCADArchitecture-Grundlagenkurs
(建筑AutoCAD-基礎課程)12Heinke,Nytsch
Geusen12Seminar研討223401012VectorWorks Anfnger(VectorWorks初學者)12Steiner12Kurs電腦課程223401112MediaKursVondenRohdatenzurPrsentationeinesArchitekturProjektes
(多媒體課程-建筑項目渲染到成果)12Steiner12Kurs電腦課程223401212Lichtentwurf(照明設計)12Müller12Seminar研討223401312BauundRaumakustik(建筑聲學)12Ktz12Vorlesung講課高年級階段項目設計板塊12223500112UnConciousBerlin(神志不清的柏林)12Arets,Kraus,
Schamun12Projekt項目設計223500212AbstractCity:Toporaphy(抽象城市:地勢)12Gtz,vonSpreck
elsen12Projekt項目設計223500312Washeiβthier“Mitte”?(什么是“市中心”?)12Zach12Projekt項目設計223500412EinneuesMuseumfürdiealtenMeister(博物館改造)12Krischanitz12Projekt項目設計柏林藝術大學建筑專業(yè)的教學方式是德國建筑教育中典型的開放式教學組織結構方式。每個學期開設大量的課程,讓學生自由選課,修完學校規(guī)定的全部課程類型和總的課程數(shù)。開放式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我管理和計劃,可以有很大的選擇性;同時,由于學生有很多機會去挑選教師的課程,對教師提高學術水平和教學效果也構成一定的壓力和動力。
(二)教學內(nèi)容
對比中國的建筑教育,在德國的高校課程中很少設有Vorlesung(講課為主的理論課),建筑專業(yè)的課程都強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上課也沒有中國常用的通用教材,課程開始后,教師會開出一系列書單,或者指導學生自己去閱讀和課程相關的書籍。柏林藝術大學建筑專業(yè)的課程主要為3種類型。
其一,Vorlesung/übung——講述理論課和設計練習結合,大量的“建造和設計方法板塊”和“構造與技術板塊”中的課程均采用這種形式授課,教師在一個學期中布置幾個設計題目,1~2個星期完成,每個設計題目集體點評,當中有幾次集中的講課,講授一些理論性的概念。PeterBayerer先生主講的板塊2中的Baukonstruktion2(建筑構造2)課程,延續(xù)幾個學期,每學期布置4個題目,每一個題目內(nèi)容都是做一個快速設計,要考慮到特殊的構造問題,2周完成。學生看到作業(yè)布置的內(nèi)容后,就可以拿回去做設計,以工作模型和圖紙的形式表現(xiàn),2周后集中到一起,由Bayerer先生和2位講師一起來評圖,然后記下每位參加的學生的分數(shù)。學生在一個學期或數(shù)個學期完成這門課程的作業(yè),做完4個設計后就可以拿到這門課程的學分。Bayere先生出的每個題目都會是一個特殊的場地,要求學生用一種特殊的建筑結構來設計完成。有一個題目是讓學生用一張A0的普通卡紙,來設計和搭造一座高塔,卡紙的搭建只能用膠水,不能用金屬制品加固,學生用卡紙所做的模型不能超過原有卡紙的質量。有的學生的模型可以搭到二層樓那么高,塔得越高給的分數(shù)也就越高。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可以去感受結構支撐的極限,和一些連接方式,對培養(yǎng)建筑設計中創(chuàng)意思維方式很有幫助。另有一個題目是要求在一個高高的山崖上設計一座鋼結構的學生工作室,要從山崖上懸掛下來。學生練習如何在一種極端特殊的場地中,用特殊的鋼結構體系來建造一個建筑物。Grazioli先生主講的板塊2中的StdtebauundStadtplanung2(城市規(guī)劃設計2)課程,一個學期講完,要做4個設計題目,每2周1個,期間他分別和2位講師給學生講幾次規(guī)劃設計方面的知識。例如一個題目是在一個10m×50m,高10m的室內(nèi)空間中設計一個辦公場所,另一個題目是在柏林的一塊場地,需要將城市中感興趣的景點引申到該基地中,完成自己的設計。Grazioli先生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體會城市設計需要考慮的各個要素,從室內(nèi)到室外,從一塊基地擴展到整個城市。
其二,Seminar——教師和學生座談型的研討課。“建筑歷史和社會學板塊”中理論課基本上會用這種形式上課,這些課程中師生互動是教學的重點。師生圍坐在一起,對一個主題進行討論。在德國高校中上課是師生都很興奮的事,課堂氣氛也很隨意,學生經(jīng)常帶著咖啡,或者一邊吃三文治,一邊討論。教師只是每一次討論會的主持者,在討論過程中,大家都積極參與,每個人都在關注和思考,學生有很強的學習能動性和自信自強的生活態(tài)度。
其三,Projekt——項目設計課。在每學期初,教師都會公布課程的題目、內(nèi)容、時間及選課條件,供學生選擇。比較受學生歡迎的教授也會規(guī)定選課的人數(shù),一般不會超過20名學生。由于柏林藝術大學建筑專業(yè)每學期開設的項目設計課比較多,所以一般每門課不會超過10個學生選課。教授在上課的開始,會把教學大綱、具體的時間,以及設計基地安排發(fā)給學生,學生要自己去當?shù)氐囊?guī)劃部門購買設計基地資料和圖紙。在德國規(guī)劃部門里,設計基地資料都是公開的,只要花不多的錢,都可以買到設計基地地形圖。學生要對設計項目進行大量的實地調研,以及查閱設計規(guī)范和資料,然后繪成圖紙和介紹材料,制作設計基地模型,并要反映周圍的建設環(huán)境。開課2~3個星期后,就有一次集中評圖,學生要逐個介紹他們的方案構思,由任課教授、講師和學生助教一起評圖。這樣的評圖一個學期會舉行2~3次,學期末進行最后的設計成果評圖。如果學生當中需要教授改圖,可以和教授預約,會在每周的答疑時間進行,柏林藝術大學建筑專業(yè)的教授都有自己的辦公室,所以改圖也往往在教授的辦公室進行。項目設計課會有幾次講課,教授講授和項目選題有關的設計內(nèi)容,通常是一些設計方法和設計作品介紹。針對設計課的題目,會有相應的建筑周游參觀。筆者在學習EilfriedHuth先生主講的項目設計課WohnenundStadt(居住和城市)時,就和學生、教師一起去瑞士、奧地利、德國的幾個城市參觀居住建筑。出發(fā)前大家將要參觀的建筑資料整理成一本小冊子,參觀的時候可以對照了解。這樣的周游對以后的設計有相當大的幫助。建筑是一種三維空間藝術,好的設計往往要親臨其境才會有體會,并且在今后構思設計的時候有助于激發(fā)想象力。
三、對中國建筑學專業(yè)教學的啟示
中國的建筑學專業(yè)教學要重點放在“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上,在掌握一定的“藝術性”和“技術性”知識的前提下,著重培養(yǎng)建筑學思維能力、建筑技術和結構創(chuàng)新能力、建筑學造型創(chuàng)意能力。參考柏林藝術大學建筑學專業(yè)教學方式方法,針對中國新形勢下的建筑教育,可以得到一些啟示和建議。
其一,建筑史論課由教師將建筑歷史發(fā)展列一個提綱,推薦一些書目讓學生先去閱讀,上課的時候用座談型的研討課(seminar)形式,大家一起來討論建筑歷史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欲望。每一堂課都成為一次小型的“學術性”研究會,成為一次建筑歷史“頭腦風暴”,這樣的授課的方式,不但可以讓學生記住建筑歷史知識,而且最重要的是學到了利用建筑歷史知識來思考和幫助自己建立建筑哲學思想。這種訓練對學生成長成為大師級的建筑師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二,在建筑設計實踐中,建筑師并不需要做精確的結構計算工作,這部分任務由土木工程師來完成,建筑師更需要一種對結構形式與美感結合的想象力。建筑力學和結構等課程中,在講述基本的力學原理以外,可以讓學生更多地研究結構的各種支撐方法,動手做模型來體會結構的內(nèi)在關系,通過模型發(fā)展自己的想象力,并且驗證合理的結構體系。
其三,建筑師在對一個項目進行建筑設計時,必定會對當?shù)氐纳鐣?、人文、環(huán)境、時代背景做深入了解,才能進行方案設計。建筑設計課程采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由教師提出一個理論主題,或讓學生自己擬定主題,針對主題開展研究,并形成研究報告,在此基礎上再開始方案設計。這樣的設計課程,可以讓學生了解設計中對人文和環(huán)境的關注,使設計內(nèi)容更有深度,并且形成一套獨特的設計方法。
四、結語
柏林藝術大學建筑專業(yè)的課程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自學能力,重視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制作工作模型來輔助設計思考的習慣。教學內(nèi)容十分貼近真實的建筑設計實踐活動,注重和鼓勵學生探索和培養(yǎng)自己獨特的建筑美學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DieGeschichtederUniversittderKünsteBerlin[EB/OL].[2010-04-05].http://www.udk_berlin.de/sites/content/themen/akuelles/inder_ger.html.
[2]VorlesungsverzeichnisSommersemester2010online[EB/OL].[2010-04-05].http://www.udk_berlin.de/sites/content/themen/akuelles/inder_ger.html.
[3]Gtz,Bettina.ABSTRACTCITY#01Straβen[M].UnversittderKünsteBerlin,LehrstuhlfürEntwerfenundBaukonstruktion,Berlin,2009.
[4]Bollé,Michael.HardtWaltherHmer.ArchitektHDK(SchriftenausdemArchivderUniversittderKünsteBerlin,Bd.13)[M].Berlin,UniversittderKünste,2009.
[5]Geist,Jonas/Seidel,Matthias.HundertJahreHauptgebudederUniversittderKünsteBerlin[M].KatalogzurAusstellunginderGaleriederUdK,Hg.:UniversittderKünsteBerlin,2005.
[6]Kelp,GünterZamp/Zach,Juliane.KatalogzurJahresausstellungArchitekturderHdK1994,Hg.:HochschulederKünsteBerlin[M].FachbereichArchitekturBerlin,Auflage:300Exemplare,1994.
[7]Bollé,Michael.DerCampus.EinArchitekturführerdurchdasGelndederHdKundderTUBerlin[M].Hg.:HochschulederKünsteBerlin,VerlagWillmuthArenhvelBerlin,1994.
[8]Kelp,GünterZamp.WarteschleifenEinEntwurfsprojektvonArchitekturstudentenderHDKBerlin[M].Ausstellungskatalog,Hg.:GalerieAedesEast,Berlin,1996.
[9]Zach,Juliane.EilfriedHuthArchitekt.VariettalsPrinzip[M].Gebr.MannVerlag,Berlin,1996.
ArchitectureteachinginBerlinUniversityofArt
ZHANGYun
(1.CollegeofDesignArt,ChinaAcademyofArt;2.ArtisticDesign&CreationSchool,ZhejiangUniversityCityCollege,
Hangzhou310015,ZhejiangProvince,P.R. China)
Abstract:ResearchedontheopeningteachinginarchitecturespecialtyofBerlinUniversityofArtandtheenlightenmentofarchitectureteachingreforminChina,thepaperanalyzedthedifferenceofarchitectureteachingmethodbetweenBerlinUniversityofArtandotherordinarycollegesofengineering. Itintroducedthecharacteristicofarchitectureteachingfocusedonteachingcontentandteachingorganization,listedthecurriculumandprojectdesignsthatneedtobedoneintheteachingprogress.
Keywords: BerlinUniversityofArt; architectureeducation; teachingorganizatio
編輯詹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