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博物館建館60周年系列慶?;顒又?,“翰墨薈萃——美國收藏中國五代宋元書畫珍品展”于11月2日正式與觀眾見面。本次展覽是繼2002年“千年遺珍——晉唐宋元書畫國寶展”和2010年“千年丹青——日本、中國唐宋元繪畫珍品展”之后,上博舉辦的中國晉唐宋元書畫系列大展的第三部曲。
此次展覽首次將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納爾遜藝術博物館和克利夫蘭美術館所藏的中國古代書畫珍品聚集到一起,共計六十件展品,涵蓋了五代、宋、元四百多年的時間跨度,希望通過經(jīng)典性、學術性和互補互動性三大特點,向觀眾展示這一段中國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建立各種典范風格和各種技法形式達到成熟和精詣的輝煌時期。
經(jīng)典性,即集中了諸多在美術史上具有經(jīng)典意義的傳世名跡。如北宋李成《晴巒蕭寺圖》、李公麟《孝經(jīng)圖卷》、趙佶《摹張萱搗練圖卷》、喬仲常《赤壁賦圖卷》,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圖卷》、陳容《九龍圖卷》等,都是中國美術史上重要畫家具有典范意義的標志性作品。書法中的北宋黃庭堅《草書廉頗相如列傳卷》、南宋《皇室書法冊》、元趙孟頫《行書王羲之四軼事卷》、鮮于樞《草書石鼓歌卷》等,俱為書法巨作。
學術性,是指本次展覽的一些展品為學術研究提供了深入探討的空間。如署款五代董源的《溪岸圖》,曾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舉行的研討會上引起激烈的討論,意見不一,值得繼續(xù)探討;又傳為北宋范寬的《雪山樓閣圖》、傳為巨然的《溪山蘭若圖》、傳為南宋馬遠的《春游賦詩圖》等,對其作者歸屬或主題內容等,都是需要深入探討的課題。
互補互動性,體現(xiàn)在此次展覽中的不少展品是國內博物館收藏所闕如或稀少的。如南宋金處士、周季常、林庭圭的宗教畫,元張羽才、羅稚川、張羽、姚廷美、劉貫道等人的畫跡,得以在國內首次露面,為觀賞和研究提供了難得的機會。此外,為配合美方展品,上海博物館還補充了七件有關聯(lián)的藏品同時展出,如配合北宋《睢陽五老圖:畢世長像冊頁》,附展上博藏《睢陽五老圖題跋冊》;為對照董源《溪岸圖》,展出上博藏《夏山圖卷》等,將海外展品和館藏品進行比較,有利于研究的展開。
大都會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納爾遜藝術博物館和克利夫蘭美術館是美國收藏中國古代書畫作品最豐富和最精美的藝術館。上海博物館與四大館有著長期合作交流的歷史,曾多次向大都會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美術館借展,舉辦各項專題特展;雙方專家、學者互相進行訪問、學術考察和參加研討會等活動更是頻繁,在項目合作和學術交流方面,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這次四大館慷慨借出館藏精品,使流轉美國的中國藝術珍寶首次回到祖國,不僅為弘揚中華文明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也是進一步加深中美兩國博物館合作交流的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