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十一郎
作為業(yè)內的知名企業(yè),今麥郎面對危機的反應水準并不高。
今麥郎酸價超標事件再次給公眾上了一堂食品安全課。
據(jù)媒體廣泛報道,7月11日,河南省三門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發(fā)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食品質量監(jiān)測信息公示”中,由山西運城今麥郎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三款“今麥郎”品牌方便面酸價超標。
資料顯示,酸價是脂肪中游離脂肪酸含量的標志,脂肪在長期保藏過程中,由于微生物、酶和熱的作用發(fā)生緩慢水解,產生游離脂肪酸,而脂肪的質量與其中游離脂肪酸的含量有關。酸價越小,說明油脂質量越好,新鮮度和精煉程度越好。在一般情況下,酸價略有升高不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損害。但如果酸價過高,則會導致人體腸胃不適、腹瀉并損害肝臟。
作為業(yè)內的知名企業(yè),今麥郎面對危機的反應水準并不高。被曝酸價超標的當日,今麥郎公司表示,正在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復檢。
一天后,今麥郎總裁助理侯興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工商部門檢出酸價超標的產品,在公司出廠前的檢測都是合格的?!惫菊驀矣嘘P部門申請復檢,復檢結果出來之前公司不便回應,但檢測結果出來后會第一時間告知公眾。
兩天后的7月13日,今麥郎才在其官方網(wǎng)站發(fā)布聲明稱,被河南三門峽市工商局檢測出酸價超標的方便面產自子公司山西運城今麥郎食品有限公司,該批次產品銷售于三門峽、運城地區(qū),已經組織相關人員對該批次產品全面召回。同時,今麥郎再次強調,對事件原因的排查結果以及該公司申請的復檢結果,“會在近期向社會公布”。
召回行為固然可嘉,但也是應當之舉,讓人不解的是,今麥郎何以不愿在第一時間做個負責任的表態(tài)?比如,“我們必定負起該負的責任”,這肯定會讓消費者心里舒服很多,也會讓事件的負面影響降低很多。
事實上方便面行業(yè)不光是今麥郎酸價超標,在三門峽工商局公布的名單中,還有中國閩中有機食品(新加坡)有限公司2011年12月25日生產的“閩中”牌紅燒牛肉面。有專家認為,酸價問題是整個方便面行業(yè)面臨的問題。要想杜絕酸價超標問題,方便面企業(yè)必須要加強對方便面成品及半成品存放管理,同時還應該加大對原材料質量的把關,不應為了節(jié)省成本而采用劣質原材料,否則最終受損的還是企業(yè)本身。
那么酸價超標到底是企業(yè)個案,還是行業(yè)的普遍問題?不能不讓公眾疑慮。
但遺憾的是,整個方便面行業(yè)選擇了集體“噤聲”。包括康師傅、統(tǒng)一這樣的方便面龍頭企業(yè)至今也沒有站出來“自證清白”。
不知為何,面對質量事件,行業(yè)集體“失語”似乎成了慣例。仔細想想,除了當年的山西陳醋“勾兌門”有醋企站出來澄清外,還真不多見。如三鹿三聚氰胺事件,雙匯瘦肉精事件,“毒膠囊”事件等,均無一企業(yè)站出來自證清白。
其實,自證清白很簡單,只需企業(yè)主動向相關方面提請檢測,然后及時向社會公布檢測結果,證明產品質量無任何問題就可以了。以方便面行業(yè)為例,如果康師傅和統(tǒng)一想自證清白,那主動就相關產品提請酸價檢測,行業(yè)其他企業(yè)必然跟隨,否則將失去賴以生存的市場。
也許有人說,這是“疑罪從有”的邏輯思維方式,和當今的法治精神相悖。但在對食品安全風聲鶴唳的當下,在公眾普遍對食品質量缺乏信任的大環(huán)境下,自證清白無疑是最直接、最迅速、最有效的打消公眾疑慮、取得消費者信任與好感的方式。盡管這需要付出額外的經濟成本與時間成本,但和消費者的信任相比,和帶來的品牌美譽度相比,和行業(yè)長遠的發(fā)展相比,孰輕孰重,想必無須贅述。
企業(yè)為何缺乏自證清白的勇氣?是怕招來“羨慕嫉妒恨”,還是擔心“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還是壓根就缺少對產品品質與實力的底氣?
這無疑是值得方便面行業(yè)、食品企業(yè)乃至所有企業(yè)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