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經(jīng)國集》中相關詞匯進行探源,通過考察《漢語大詞典》和《四庫全書》等相關文獻,得出這些詞匯在中日間的傳承變異關系。通過探討分析這些詞匯的來源和轉(zhuǎn)變,不僅有助于全面了解詞匯,而且對中日語言接觸史也有一定的價值。
關鍵詞:《經(jīng)國集》漢語 唐朝 日本
《經(jīng)國集》是日本平安時代初期的漢詩集。由淳和天皇刺令中納言良岑安世、滋野貞主、南淵弘貞、菅原清公等人編纂,于天長四年(827年)完成?!读柙菩录贰段娜A秀麗集》及《經(jīng)國集》同為天皇下旨編纂的文集,故稱“敕撰”。該時漢風鼎盛,《經(jīng)國集》成書時間晚于同為剌撰漢詩文集的《凌云新集》《文華秀麗集》。此書名典出曹丕的著名文論《典論·論文》:“文章者,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與《懷風藻》這部較早面世的漢詩集不同,《經(jīng)國集》收錄的詩歌不單包括五言詩,還包括長詩、雜言等種類的詩歌,而且著重平仄、押韻。
唐朝時期,中日交流密切,成書于中國唐朝時期的《經(jīng)國集》受唐朝詞匯影響甚大。經(jīng)研究,《經(jīng)國集》不僅傳承了中國唐朝詞匯,也吸收了不少中國古語詞,其中有些詞匯與本民族語相融合,產(chǎn)生了變異。下面將分別對《經(jīng)國集》中的漢語詞匯進行探源分析。
一、唐代新詞
《經(jīng)國集》中收錄了許多唐代詞匯,經(jīng)過查找探源,這些詞語首例現(xiàn)于唐朝,暫且稱為唐代新詞。如:
1.鯤海
《經(jīng)國集·賦類·小山賦》:“嗟大造之珠品,誠卑細而同慶。於是攝深思於一指,跨鯤海而無居?!?/p>
《漢語大詞典》對“鯤?!苯忉尀椤芭_灣的別名。”首舉例證為清朝丘逢甲《送頌臣之臺灣》詩之一:“鯤海三更夢,鷗天萬里春?!逼鋵崱蚌H?!币辉~古代就已出現(xiàn),《四庫全書》中最早出現(xiàn)“鯤?!币辉~在盛唐時期《李太白文集》:“而此君獨潛光后世,以期大用。鯤海未躍,鵬霄悠然。不遠千里,訪余以道?!笨梢姡稘h語大詞典》收錄“鯤?!钡睦C較晚,而《李太白文集》中出現(xiàn)“鯤海”一詞早于《經(jīng)國集》。“鯤?!睉侵袊瞥瘯r出現(xiàn)的新詞,日本《經(jīng)國集》收錄并使用。
2.幽襟
《經(jīng)國集·賦類·棗賦》:“投海傳繆公之遠慮,在篋開方朔之幽襟。”
《漢語大詞典》【幽襟】猶幽懷。首舉例證為唐朝杜甫《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沱江圖畫》詩:“繪事功殊絕,幽襟興激昂?!薄端膸臁逢P于“幽襟”一詞的例證也是在唐朝及唐朝以后,“幽襟”應是在唐代出現(xiàn)的新詞。
3.延英
《經(jīng)國集·賦類·重陽節(jié)神泉苑,賦秋可哀,應制》:“皇歡爰發(fā),睿興自生。資神泉之開敝,降恩席以延英?!?/p>
《漢語大詞典》對“延英”的解釋為:是延英殿的省稱。是唐代宮殿名。舉例證為《唐六典·尚書·工部》:“宣政之左曰東上閣,右曰西上閣,次西曰延英門,其內(nèi)之左曰延英殿?!辈檎摇端膸臁分小把佑ⅰ币辉~都是出現(xiàn)在唐代及唐代之后。因此,“延英”一詞也是在唐代開始使用。
4.景宇
《經(jīng)國集·賦類·重陽節(jié)神泉苑,賦秋可哀,應制》:“望景宇而高爽,瞻林沼以澄稀?!?/p>
《漢語大詞典》未收錄“景宇”。《四庫全書》最早例證是在唐代《藝文類聚》:“於是景宇肅澄,風高木斂,凄氣夕衰,零露晨湛。”可見,“景宇”也應是唐代新詞。
5.衣缽
《經(jīng)國集·見老僧歸山》:“道性本來塵事遐,獨將衣缽向煙霞。定知行盡秋山路,白云深處是僧家?!?/p>
《漢語大詞典》中【衣鉢】亦作“衣缽”。首舉例證為唐代崔顥《贈懷一上人》詩:“竹房見衣鉢,松宇清身心?!蹦壳盀橹?,查找《四庫》發(fā)現(xiàn)例證都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出現(xiàn),所以“衣缽”最早出現(xiàn)于唐代。
6.野客
《經(jīng)國集·奉和太上天皇訪凈上人病》:“高僧幾歲養(yǎng)清閑,病里天花映暮山。野客時來通幽問,疏鐘獨返白云間?!?/p>
《漢語大詞典》收錄“野客”首舉例證為唐杜甫《柟樹為風雨所拔嘆》詩:“野客頻留懼雪霜,行人不過聽竽籟。”再次查找《四庫全書》中還未找到比唐朝更早的例證,因此,“野客”應是唐代新詞。
7.丹閣
《經(jīng)國集·聞右軍曹貞忠入道因簡大將軍良公》:“久厭輪回多苦事,遙思聽法鷲峰中。昨朝劍戟陪丹閣,今夕僧衣向花宮?!?/p>
《漢語大詞典》收錄【丹閣】解釋有2個義項:①宮殿中的樓閣。舉例證為唐韋應物的《驪山行》:“翠華稍隱半天云,丹閣光明海中日?!雹谥钢袝」偈?。舉例證為唐代李嶠的《為王方慶讓鳳閣侍郎表》:“入?yún)⒌らw,出擁彤騶?!蹦壳啊端膸烊珪分小暗らw”的例證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因此,“丹閣”是在唐朝開始使用的。
8.金仙
《經(jīng)國集·和御制聞右軍曹入道簡大將軍良公》:“雖逢圣代多雨露,別是素懷奉金仙?!?/p>
《漢語大詞典》對“金仙”的解釋:指佛。首舉例證為李白《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詩:“朗悟前后際,始知金仙妙。”《四庫全書》有關“金仙”的例證最早現(xiàn)于唐代,故“金仙”應是唐朝新詞。
9.慧刀
《經(jīng)國集·歸休獨臥,寄高雄寺空海上人》:“圣人獨出鑒 獨臥白云里 忍鎧詎為穿 慧刀豈因砥。”
《漢語大詞典》收錄“慧刀”解釋為:佛教語。謂能斬斷一切煩惱的智慧。首舉例證為唐朝慧宣《秋日游東山寺尋殊曇二法師》詩:“慧刀幸已逢,疑綱於焉析。”查看《四庫》中最早收錄“慧刀”也是在唐朝,故“慧刀”應是唐代新詞。
10.曲弄
《經(jīng)國集·賦類 嘯賦·并序》:“暢山水之曲弄,流吳越之謳吟。爾乃韻無常調(diào),無出不妙,觀無定時,有興是要?!?/p>
《漢語大詞典》未收錄?!端膸烊珪分小扒辈⒉粏为毘霈F(xiàn),而是與“琴操”一起構(gòu)成為“琴操曲弄”。如《舊唐書》:“是知琴操曲弄,皆合於歌?!蹦壳斑€未找到比唐代更早的例證?!扒俨偾睉撌翘瞥霈F(xiàn)的新詞,在日語用法中就產(chǎn)生了變化,把“琴操”去掉,只出現(xiàn)“曲弄”。但奇怪的是《漢語大詞典》也未收錄“琴操曲弄”,應該補錄進去。
二、古語詞
《經(jīng)國集》也吸收了許多中國古代詞匯,這些詞匯與本民族語相融合,對漢語進行了變異傳承。其中,有些詞匯在《漢語大詞典》中并未收錄或例證晚出,對其應該進行補錄。
1.鮫室
《經(jīng)國集·賦類·春江賦》:“涉人回檝,與淵客而為倫。漁童構(gòu)宇,接鮫室而同磷?!?/p>
《漢語大詞典》解釋“鮫室”:謂鮫人水中居室。首舉例證為唐朝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俗異隣鮫室,朋來坐馬韉?!薄端膸烊珪防锩嬉灿小磅o室”的例證,如梁皇侃(488~545)撰《論語集解義疏》“乃發(fā)其光於鯨波鮫室之中”。顯然,“鮫室”一詞早于唐朝出現(xiàn),《漢語大詞典》對其例證太晚。
2.銷憂
《經(jīng)國集·賦類·春江賦》:“惣為春深多感嘆,年年江望得銷憂?!?/p>
“銷憂”一詞《漢語大詞典》未收錄,在近代漢語中也未見過此詞,但是“銷憂”在古代用例頗多,如《漢書》中有:“銷憂者莫若酒,臣朔所以上壽者,明陛下正而不阿,因以止哀也?!?/p>
3.花錦
《經(jīng)國集·賦類 小山賦》:“草逢春而花錦,樹入夏而葉帷。”
《漢語大詞典》收錄“花錦”,解釋為織有彩色花紋的錦緞。只有一個例證是《宋史·外國傳六·大食國》:“雍熙元年,國人花茶來獻花錦?!背霈F(xiàn)的時間竟晚于《經(jīng)國集》?!端膸烊珪分杏小稑窌罚骸拔璋巳耍ㄥ\為袍,五綾為袴,綠云冠,黑皮靴?!笨磥怼盎ㄥ\”一詞早在漢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漢語大詞典》對“花錦”的例證太晚。
4.仰恃
《經(jīng)國集·賦類·和和少輔鹡鸰賦》:“咨眾雛之已幼,專仰恃於一母?!?/p>
《漢語大詞典》未收錄“仰恃”。但我國古代有關“仰恃”的例證很多,如《漢書》:“寡人生于深宮,長于朝廷,仰恃明主,垂拱受成。既以薄佑,早離顧復,屬遭大憂,悲懷感傷?!痹偃纭稌x書》:“雖仰恃圣主欽明之度,俯賴明公愛物之隆,而交至之患,實有無賴?!笨梢?,“仰恃”在我國古代就已經(jīng)成熟。
5.桑乾
《經(jīng)國集·奉和塞上曲》:“虜塞草枯膝已寒,將軍浴鐵向桑乾。龍沙日夜風霜烈,壯土為恩未識難?!?/p>
《漢語大詞典》對“桑乾”解釋為:①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相傳每年桑椹成熟時河水干涸,故名。②古縣名。首舉例證為唐代的李白《戰(zhàn)城南》詩:“去年戰(zhàn),桑乾源,今年戰(zhàn),蔥河道?!钡覈糯缇陀小吧G钡恼f法,如《三國志·魏志》:“彰鎧中數(shù)箭,意氣益厲,乘勝逐北,至于桑乾,去代二百余里?!薄稘h語大詞典》對“桑乾”的例證過晚。這里的“桑乾”應是第②個義項。
6.長喟
《經(jīng)國集·賦類·和石上卿小山賦》:“或舉目而高吟,或負手而長喟,睹徙溟之垂天,翫槍榆之控地?!?/p>
《漢語大詞典》對“長喟”解釋為:猶長嘆。首舉例證是清代顧炎武《贈路舍人澤溥》詩:“相逢金閶西,坐語一長喟?!蹦壳啊端膸臁分谐霈F(xiàn)“長喟”一詞的例證都是在唐朝以后,宋代時期的例證最多。相比之下,是《經(jīng)國集》最早出現(xiàn)“長喟”一詞。
7.流彩
《經(jīng)國集·賦類·和和少輔鹡鸰賦》:“何陶冶之多端,包萬類兮流彩?!?/p>
《漢語大詞典》中“流彩”有兩個義項:①見“流采”。②閃耀的色彩。舉的例子是明代顧起綸《國雅品·士品三》:“王吏部敬夫才雋思逸,銳於綺麗。譬之‘湖外碧草,海東紅云,流彩奪目?!崩C比《經(jīng)國集》要晚?!稘h語大詞典》對“流采”的解釋是:三國魏文帝的劍名。在《初學記》卷四中把“流彩”寫為“流采”。因《初學記》是唐朝徐堅所撰,所以“流彩”在我國古代就有并寫為“流采”,直到唐朝才記為“流彩”,字形改變但字意未變。
8.短暉
《經(jīng)國集·賦類·重陽節(jié)神泉苑,賦秋可哀,應制》:“秋可哀兮,哀秋景之短暉。”
《漢語大詞典》未收錄“短暉”。《四庫》中有關“短暉”的例證也很少,目前為止只有一例為宋代強志的《送施野夫赴舉》:“吳河系棹開深凍,汴日迎鞭弄短暉。四十明年方得仕,平生未與古人違?!钡涑霈F(xiàn)的時間卻晚于《經(jīng)國集》。
9.葉帷
《經(jīng)國集·賦類·小山賦》:“草逢春而花錦,樹入夏而葉帷?!?/p>
《漢語大詞典》未收錄?!端膸烊珪分杏嘘P“葉帷”的例子不多,但出現(xiàn)時間都比《經(jīng)國集》晚,如《筠溪集》(北宋)中:“繁英雪作堆,新葉帷尚隘?!?;如陸游《劍南詩稿》:“繞檐密葉帷三面,覆水青萍錦一方?!睆闹幸部梢钥吹健叭~帷”不成詞?!叭~帷”一詞是不是日語受古漢語影響而造的新詞呢?
10.跎蹉
《經(jīng)國集·賦類·重陽節(jié)神泉苑,賦秋可哀》:“不是愁人猶多感,深閨何況怨別離。跎蹉四運易行邁,惆悵三秋絕可悲?!?/p>
《漢語大詞典》收錄“跎蹉”解釋為:蹉跎;光陰虛度。首舉例證為梁啟超 《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五節(jié):“以龍拏虎擲之 加里波的 ,一旦投閑置散于故鄉(xiāng)萬里之外,攬鏡華發(fā),據(jù)鞍髀肉,跎蹉歲月,何以為情?!薄端膸臁分袥]有“跎蹉”一詞的用法。
《漢語大詞典》中“蹉跎”的用法,最早的用例為《楚辭·王褒<九懷·株昭>》:“驥垂兩耳兮,中坂蹉跎?!焙榕d祖《楚辭補注》:“蹉跎,失足?!边@里“蹉跎”是失足的意思。與《經(jīng)國集》里意思不同。“蹉跎”的解釋中第④個義項為:失意;虛度光陰。所舉例證是南朝·齊·謝朓的《和王長史臥病》:“日與歲眇邈,歸恨積蹉跎?!庇纱丝芍?,中國從很早開始就有“蹉跎”的用法,而日本使用“跎蹉”一詞應是從“蹉跎”一詞演變而來,詞的先后順序發(fā)生了變化,詞義未變。其中,梁啟超使用“跎蹉”應是受到日語影響。
以上對《經(jīng)國集》詞匯進行的初步整理和探源,可反映出唐代時期語言真實以及在中日語言接觸過程中的詞匯傳承和變異,這對研究中日語言接觸史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何華珍.日本漢字和漢字詞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2004.
[2]良岑安世,滋野貞主,南淵弘貞,菅原清公等.群書類從·經(jīng)國
集[M].日本:經(jīng)濟雜志社,827.
[3]北大語料庫[Z]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index.
jsp?dir=xiandai.
[4]漢語大詞典編纂委員會.漢語大詞典[Z].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86~1993.
[5]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Z].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
限公司,1999.
(李佳靜杭州 浙江財經(jīng)學院人文學院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