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昌明
(淮南師范學院 中文與傳媒系,安徽 淮南 232038)
從《家有兒女》看情景喜劇的復制與改造
梁昌明
(淮南師范學院 中文與傳媒系,安徽 淮南 232038)
中國情景喜劇產生之初就是對美國情景喜劇的一種復制,但在復制的過程中又不斷地進行改造,以適應中國觀眾的價值觀和審美觀。中國情景喜劇自1993年首播至今,除了少數幾部收視率較高,影響較大外,很難有好的作品問世。在《我愛我家》熱播后的十二年,《家有兒女》又掀起了新的熱潮。通過《家有兒女》與美國情景喜劇《成長的煩惱》的對比研究,可以尋找出二者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以說明《家有兒女》在對《成長的煩惱》進行復制時的成功改造,用中國式的幽默反映中國風格、中國類型、中國習俗及中國問題,為中國情景喜劇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情景喜劇;《家有兒女》;《成長的煩惱》;復制;改造
情景喜劇,又翻譯成情境喜劇,起源于美國,是美國主要的電視節(jié)目類型之一。情景喜劇在美國成功的商業(yè)化運作,引起了世界電視界的關注與效仿。
情景喜劇是類型化的系列電視劇,它有自身的特點。貝克(Baker)列出了情景喜劇的九大特征。它們是:①24-30分鐘,有完整的敘事的系列劇而不是連續(xù)?。虎谟泄潭ǖ娜宋?,熟悉的場景,通常在室內進行;③劇情經常圍繞中心人物,一個或一對主角,其他人為配角;④配角通常是刻板形象的人物;⑤通常以家庭或工作地點為背景。工作地點也經常成為家庭的代言人,或在家與工作地點之間交錯穿梭;⑥家庭或象征性家庭作為通常題材或主題;⑦每集具有傳統(tǒng)的敘事結構:平靜、沖突、皆大歡喜的結局;⑧敘事具有循環(huán)性:場景與人物在結束時返回初始狀態(tài);⑨故事線索同步發(fā)展:重復的動作、口頭禪與道具。
情景喜劇傳入中國的時間較晚,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1992年上海電視臺引進了美國情景喜劇《成長的煩惱》(Gronwing Pains),給觀眾帶來了情景喜劇這一全新的電視藝術形式。同年11月,中國第一部國產家庭情景喜劇 《我愛我家》開始策劃,1993年開播,此時距美國第一部電視情境喜劇《瑪麗·凱和瓊尼》已經將近50年。情景喜劇在中國只有十幾年的歷史,這段歷史是從純粹的模仿開始的。中國的“情景喜劇之父”英達自己都曾直言不諱地說:“現(xiàn)在我在國內所做的很多事情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造,國內有很多人認為英達是一個有很多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能夠發(fā)明出很多新的東西,腦子里有很多想法,其實我沒有。我的很多東西都是在把美國現(xiàn)成的成果轉化為中國的東西,只不過我轉化時相對巧妙一些?!薄段覑畚壹摇飞钍苊绹那榫跋矂 兑患掖笮 返挠绊憽K?005年開播的《家有兒女》被稱為中國版的《成長的煩惱》也就不足為奇了。
根據哈特利的劃分,情景喜劇可分為兩大類:家庭情景喜劇和工作地點情景喜劇。顯然,《成長的煩惱》是典型的家庭情景喜劇,在播放時間、拍攝地點、敘事結構、人物處理等方面都具有貝克所說的情景喜劇的典型特征,是美國商業(yè)化生產模式下炮制出來的類型化的系列劇。引進該片十幾年后,中國以該片為藍本拍攝了《家有兒女》,被稱為中國版的《成長的煩惱》。這個拍攝的過程首先是個模仿的過程,復制的過程。下面列舉了《家有兒女》對《成長的煩惱》的復制的主要的幾個方面。
類型的復制:二者都是家庭情景喜劇。
主題的復制:二者都是以兒童教育為主題的家庭情景喜劇。
敘事結構的復制:二者都是每集主要以一人一事為主,經歷起因、發(fā)展、高潮和結局。
拍攝地點的復制:二者的主要拍攝地點都是“家”,又以客廳為主。
家庭成員的復制:二者主要是五口之家,三個孩子,兩男一女。
人物性格的復制:二者中的家庭成員,父親都是民主寬松的,母親都是善良嚴厲的,大兒子都是調皮搗蛋的,小兒子都是機靈可愛的,女兒都是乖巧聽話的。
教育理念的復制:二者都以民主的、開放式的教育理念來教育子女。
在兩部情景喜劇中有以上諸多的相同之處,說明《家有兒女》從整體的形態(tài)來看還是舶來的東西。家庭成員和人物性格的復制難免機械生硬,像是從一個模子里生產出來的產品。
我們說,一切改造和創(chuàng)新都離不開模仿,要在模仿中去改造,去創(chuàng)新。《家有兒女》在對《成長的煩惱》進行復制時,根據劇情需要和國情特點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以適應中國觀眾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在對家庭成員進行復制時,《家有兒女》可謂煞費苦心。在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中國,出現(xiàn)一個由五個成員組成的兩代家庭的幾率很小。為了不公開違反國家政策,編劇們把這個家庭精心設計為一個重組后的家庭。夏東海和劉梅都是已經離婚,而且?guī)е⒆拥?。夏東海的大女兒在國內出生,小兒子在美國出生。這樣,兩個破碎的家庭結合在一起組成的五口之家在中國就合理合法了。這種改造,不能不說有牽強的成分。牽強改造的原因在于一個多子女的家庭能夠反映出更多的家庭和社會問題,制造出更多的矛盾沖突,也就會有更多的故事發(fā)生,為系列劇提供更多的素材,以實現(xiàn)其不斷的運作和商業(yè)化的利益。(為了增加劇情,《成長的煩惱》在第七十一集時,小女兒克里絲誕生。由于國情,這一點《家有兒女》無法復制。)
在民主的、開放式的西方教育理念的復制上,也受益于這種特殊家庭的重組。父親夏東海是一位從美國歸來的兒童劇作家,具有較強的家庭教育的民主思想,為“父親”這個角色的復制提供了依據。這種復制中的改造合情合理,也透視出了中國的某些現(xiàn)實問題,如計劃生育政策問題、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重組家庭的矛盾問題、留學陪讀現(xiàn)象以及由此引發(fā)的離婚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體現(xiàn)在一家五口成員的關系上。這種改造要比《成長的煩惱》中單純的家庭成員關系更能多方位地、反映家庭和社會的問題。
復制“父親”時,《家有兒女》把夏東海定位為一位開明的家長,但對其職業(yè)進行了改造?!冻砷L的煩惱》中的父親杰生是精神病學博士,心理醫(yī)生,在家里開心理診所?!都矣袃号分械母赣H夏東海是兒童劇作家,主要在家里進行創(chuàng)作。“宅爸”的特殊身份使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處理孩子們的各自的或是群體的事件和糾紛。無論是心理醫(yī)生還是兒童劇作家,在孩子的教育上都有專業(yè)優(yōu)勢。在中國觀眾的心里,有一個思維定勢,總會把心理醫(yī)生和心理疾病聯(lián)系在一起。如果由一個心理醫(yī)生來教育孩子,總覺得不合適。父親由“心理醫(yī)生”變?yōu)椤皟和瘎∽骷摇?,更適合中國人的心理。同時,也更加貼近青少年的生活和心理,從而拉近了他同孩子間的距離,更容易融入孩子的世界,尤其是精神世界。由一位懂得兒童心理和兒童教育的人來充當孩子的主要教育者,使家庭教育更加科學化、理性化,有章可循,對中國的家庭教育也能起到一定的借鑒和指導作用。
從內容上看,《成長的煩惱》反映了美國社會的種種現(xiàn)象,但是情節(jié)的雷同性較高,而《家有兒女》在反映中國社會的種種現(xiàn)象時,則尋求更多的敘事角度,涉及的內容更廣泛。比如前者過多地涉及男女情愛問題,而且反復地出現(xiàn)在主要人物大兒子邁克和女兒卡蘿爾身上,讓人產生雷同感而覺得厭倦,也因此降低了其反映現(xiàn)實的廣度。后者也有類似的情節(jié)發(fā)生在小雪身上,但是出現(xiàn)頻率較低,反映了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方面,而不是主要方面。《家有兒女》的內容涉及到了生活、社會、教育的方方面面,不斷呈獻給觀眾嶄新的視角,增強觀眾的收視欲望,也使其收視人群由預定的少年兒童擴展到各個年齡層。
馬克(Mark)認為:“情景喜劇是美國文化的縮影,它是美國風格、美國類型、美國習俗、美國問題及美國語言的再現(xiàn)?!泵髌潱∕intz)也認為:“有意或無意地,情景喜劇表達了觀眾的價值觀、態(tài)度、傾向、擔心與希望。它的結構、場所、人物塑造、主題、對話、幽默的動作、布景以及其它的符號元素都表達了某種意識形態(tài),并且也許是現(xiàn)代美國傳媒中在表達某一重要內容上最有效的形式?!薄冻砷L的煩惱》便驗證了馬克的話。文化再現(xiàn)的形式是可以復制的,也是應該復制的,但內容是無法復制的,也不該復制的。套用馬克(Mark)的話,中國的情景喜劇必須是中國文化的縮影,是中國風格、中國類型、中國習俗、中國問題及中國語言的再現(xiàn)。《家有兒女》正是突出了這一點。它以一個重組家庭作為敘事平臺,幾乎輻射了我國現(xiàn)有城市中小學生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中出現(xiàn)的所有困惑和問題;以家庭成員之間的聯(lián)系、碰撞和外部的矛盾沖突,巧妙地涉及了現(xiàn)代社會一些敏感而又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它在反應諸多問題的同時,還在努力尋找解決的辦法,以期為中國的家庭教育尋找一條出路。同樣是反映本國文化、本國問題,《家有兒女》所反映的現(xiàn)實更廣泛,更深刻,更耐人尋味。
在功能上,關于少年兒童教育的家庭情景喜劇應該具有娛樂性和教育性雙重特征。制造快樂是情景喜劇的主要任務,因此,幽默或令人發(fā)笑成為情景喜劇的顯著特點之一。情景喜劇是由美國廣播中盛行的一種喜劇演變而來,演員當初都是在酒吧等場合對著觀眾表演的獨角喜劇演員,他們發(fā)現(xiàn)當在廣播電臺演播室內表演,看不到觀眾的反應、聽不到觀眾的笑聲時,很難真正發(fā)揮自己的幽默水平,于是廣播電臺為了追求更好的演出效果,就在演播室內布置了一批觀眾,使演員感覺真實自然。同時,觀眾的笑聲也隨著演員的表演一同播放出去。這就成為了情景喜劇的一個特點,并成為一個標志。電視情景喜劇的一個重要的外部特征就是觀眾的笑聲,有的是現(xiàn)場觀眾的笑聲,有的是后期制作的笑聲,即灌裝笑聲,以突出喜劇的色彩。這也說明了,在美國不管是情景喜劇產生之初,還是現(xiàn)在,它的娛樂功能都是最主要的功能。美國的情景喜劇之所以從一誕生就成為美國電視節(jié)目的重要部分,而且一直占據著頻道的黃金時段,跟它的娛樂性是緊密相連的。觀眾就是為了一笑,放松心情??傮w來看,《成長的煩惱》在美國情景喜劇的大環(huán)境下,也更多地注重其娛樂性,所以,其娛樂性特征多于教育性特征,如過多的情愛內容就透露出取悅觀眾的心理?!都矣袃号吩谔幚韸蕵沸院徒逃詴r,更偏重于教育性,它的目的是“寓教于樂”,而不是“寓樂于教”,包含了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和策略??催^《家有兒女》之后,絕不會一笑了之,它在笑聲的背后,留下了廣闊的思考空間。
正是因為在對《成長的煩惱》的復制過程中不斷的改造,使《家有兒女》在繼《我愛我家》之后,掀起了中國情景喜劇的又一次高潮。從2005年2月12日第一部在北京電視臺首播開始,《家有兒女》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F(xiàn)在四部都已結束首播,并仍在中央電視臺和各地方電視臺重播?!都矣袃号窡o疑是成功的,它得到了觀眾和業(yè)界的認可,獲得了第26屆電視劇飛天獎少兒電視劇一等獎、“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電視劇獎和第7屆金鷹節(jié)最佳少兒電視劇獎等獎項。特別是它拋棄了當時愈演愈烈的“方言情景劇”的風格,撇開了以純滑稽、純嬉鬧來取悅觀眾的表演形式,用普通話打造了中國第一部以兒童教育為題材的情景喜劇。不僅在國內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還走出了國門,先后被美國衛(wèi)星電視有限公司Sinostar Satellite TVLLC和日本的樂樂中國頻道買斷播映權。
一部電視劇的成功,還會帶動一系列副產品的出現(xiàn),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2007年8月《家有兒女》同名小說出版,2008年,《家有兒女》動漫版公開上映。而與愛國者聯(lián)合打造的“家有兒女之星”影視表演訓練活動、“家有兒女俱樂部”網站也于2008年4月全面啟動。品牌喜劇的經濟延伸在逐步擴大。2008年6月1日,《家有兒女》劇組聯(lián)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為汶川地震募捐,舉辦了一場題為“《家有兒女》和你在一起”的賑災公益演出,通過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的方式也放大了節(jié)目在社會中的影響。而通過動畫版《家有兒女》的播出,相關的玩具,人形公仔以及書籍、服裝也在陸續(xù)推出?!都矣袃号纷鳛閮?yōu)秀的喜劇品牌不斷向較高級的品牌競爭階段邁進。
從熱播和獲獎以及品牌的打造可以看出《家有兒女》的成功,它為中國情景喜劇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開辟了一條可鑒之路。只有在復制中進行改造和創(chuàng)新,中國情景喜劇才有生存的空間,只有對社會生活進行深刻的挖掘,用中國式的幽默反映中國風格、中國類型、中國習俗、中國問題,中國的情景喜劇才有發(fā)展的空間。
[1]苗棣.成長的煩惱——情景喜劇在中國[A].曲春景主編.中美電視劇比較研究[C].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5
[2]陳犀禾.美國電視劇的類型、發(fā)展及與中國電視劇的比較[A].曲春景主編.中美電視劇比較研究[C].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5
[3][美]約翰·菲斯克.電視文化——文化與傳播譯叢[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4]彭啟貴.美國情景喜劇探源[J].中國電視,2006,(5):76-80
[5]魏南江.《家有兒女》開創(chuàng)了中國情景喜劇的新時代[J].中國電視,2007,(11):15-19
[6]吳曉東.中國情景喜劇15年:創(chuàng)新才是硬道理[N].中國青年報,2008-01-22
J905
A
1009-9530(2012)02-0049-03
2012-01-27
梁昌明(1972-),女,安徽壽縣人,淮南師范學院中文與傳媒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