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年50歲,一個淳樸的山里人。扎根偏遠鄉(xiāng)村教育33年,從充滿激情的年輕小伙子到沉淀歲月的中年教師,他從未離開過大山里的三尺講臺。33年來,他用自己的青春和肩負的責任,守護著一批又一批的山里娃茁壯成長。
從市區(qū)驅(qū)車1個小時后,我抵達了這所贛州市章貢區(qū)最偏遠的學校。學校周圍除了大山還是大山?!案闪诉@一行,就要承擔好這份責任?!睒銓嵉乃f了這樣一句話。
他就是贛州市章貢區(qū)水西鎮(zhèn)永安小學教師黃義沛。
|| 用青春堅守著理想 ||
看到黃義沛時,他正在給17名學生上課,斑駁的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寫著“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學生正一筆一畫地學著寫字。
兩層的教學樓墻面多處脫落,高聳的旗桿上也是銹跡斑斑,操場上的籃球架木板已經(jīng)霉爛,由于建成年代久遠,整個校園顯得十分破舊。沒有閱覽室、電腦室和其他多功能室。下課了,學生只能在鋪滿黃土的操場上來回奔跑。學校是偏遠山區(qū)典型的“微型學?!保F(xiàn)有26名學生、3位老師。黃義沛既是校長又是任課老師,一周有20節(jié)課。
1978年,黃義沛還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年輕小伙子,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走上了三尺講臺,從此,他就熱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yè),在偏遠的山區(qū)一干就是33個春秋。永安小學是他任教的第二所小學,之前任教的上禾小學,位于大山更深處,要走兩個小時路程才能到達學校,如今這所村小已拆并。
是什么讓他在這樣條件艱苦的山區(qū)小學扎根?
“山里的孩子總得有人來教呀,我是山里長大的,深知這里的孩子的希望是什么?!秉S義沛深情地說。30多年來,他多次放棄了到中心小學任教和改行的機會,毅然選擇在大山深處當“孩子王”,耕耘著、學習著,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堅守著“紅燭”的理想。在這33年里,不知多少次,那輛陪著他到幾十公里外領教科書的自行車翻倒在山路上;不知多少次,為了說服家長讓小孩繼續(xù)讀書,他獨自一人打著手電筒走在羊腸小道上;不知多少次,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他在昏黃的煤油燈下備課到深夜……
然而,這些困難都沒有使黃義沛退縮。提起學生,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興奮地告訴我,去年暑假,上禾村村民林富生和大學畢業(yè)的兒子林麗來到他家中,看望他們共同的老師。得知自己培養(yǎng)過的學生如今大學畢業(yè)準備參加工作時,黃義沛非常高興,又一個自己培養(yǎng)的山里娃成才了。黃義沛還清楚地記得,林富生是自己任教第二年教的一個學生。當時,林富生家中貧困,兄弟姐妹多,當時的學費、書本費成了家中一筆昂貴的開銷,輟學也成為無奈的選擇。黃義沛得知情況后,來到林富生家中,找到其父母,說道:“先讓小孩進課堂,費用的事我來想辦法。”當時,黃義沛拿著每月13元的工資。他把休息日徒步到十幾里地遠的集市上賣菜換來的錢,大部分給學生墊付學雜費了。
33年過去了,在校園里,復式班、蠟紙油印、自制掛圖等這些陪伴黃義沛多年的事物已逐漸遠去,只有高高掛著的那個銅鈴還在陪伴著老師和孩子們。通往外面的路越走越寬闊,眾多昔日的學生已長大成才,黃義沛的額頭也逐漸爬上了歲月的痕跡。
|| 用愛心呵護著平安 ||
在辦公室的一角,放著一頂頭盔。黃義沛告訴記者,這是給學生準備的。
原來,學校學生居住得分散,有的學生路上要走一個多小時。在山區(qū)里,遇到極端天氣很容易形成山洪、泥石流,這也是讓黃義沛最為擔心的。
一天下午,一場暴雨突然襲來。黃義沛和往常一樣,把學生集中在一起,陪著他們。部分學生被接走后,仍有6名學生家住得遠無法來接。夜幕開始降臨,雨卻沒有絲毫停下來的跡象,“孩子們別擔心!老師送你們回家。”黃義沛給學生戴好頭盔,抱上車,讓學生貼在自己懷里,向雨中沖去。一趟又一趟,所有的學生都安全到家了,他才離開學校。暴雨中,經(jīng)過了多少漲滿河水的河道、雨水打在臉上有多痛,只有黃義沛自己知道。當他全身濕透地回到家時,已是晚上八點鐘了。
學校周邊的永安村、窯背村是章貢區(qū)偏遠的村莊,學生大都是留守孩和特困生,父母在外地務工。確保學生在學校和路途中的安全成了黃義沛的一種習慣、一種本能。村里的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保姆老師”。
“山里的孩子很質(zhì)樸,很聽老師的話,每個學期開始我都要給學生上一堂安全課。”黃義沛說。為了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他將學校周邊存在安全隱患的橋梁、陡坡、大樹、河道繪成一個示意圖,給學生講解存在的安全隱患和注意的事項。他還把安全知識點滴地貫穿于教學中。
2009年,為了消除校園安全隱患,黃義沛當起了“建筑工人”。利用雙休日時間,他動員自己的兒子,帶上錘子、鐵鉗、鐵絲等,對學校每一個窗戶進行加固。對不能及時安裝玻璃的窗戶,就用塑料薄膜一塊一塊釘好。在學校經(jīng)費緊張的情況下,黃義沛老師找來柴刀,走進大山,砍些樹枝,削成一根根木棍,自制了一批防衛(wèi)器材。他還主動聯(lián)系村委會工作人員組成巡防隊,一起來關(guān)心校園安全。
課間,學生總是喜歡“黏著”黃義沛問這問那,在接受他的教導的同時,感受更多的是父親般的關(guān)愛。33年來,黃義沛用一顆愛心呵護著山里娃的平安,在他手上教過的學生沒有發(fā)生一起意外事故。
|| 用責任肩負起希望 ||
在辦公室,有一臺筆記本電腦,這是學校最貴重的財產(chǎn),黃義沛每天都要背著它上班下班。為了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業(yè)務知識,這臺筆記本電腦成了他的好伙伴。為了掌握電腦知識,他幾次利用暑假參加電腦培訓,成為最年長的學員?,F(xiàn)在,黃義沛能熟練地操作電腦了。
作為一名師者,教好書、育好人是天職。黃義沛清楚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民轉(zhuǎn)公”教師,光靠一腔熱血是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的,更應提高業(yè)務水平。在他眼里,怎么樣把教育的質(zhì)量搞上去,培育山里娃茁壯成長更是一種責任。多年來,黃義沛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堅持業(yè)務學習、個別輔導,他所教班級教學成績在全鎮(zhèn)總能名列前茅。
在黃義沛的手機里有許多在外打工家長的號碼。談到留守孩和特困生,黃義沛眉頭緊鎖?!按謇锏倪m齡兒童有近100人,一部分學生隨著父母去了近郊或進城就讀,剩下26名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孩、特困生或特殊家庭學生,這些孩子的親情缺失問題成為一個很大的教育問題。”
班上有一名叫黃潔的學生一直讓黃義沛放心不下。八歲的黃潔本應有一個天真爛漫的童年,可她卻要承受著同齡人感受不到的壓力,家中患腦膜炎后遺癥的母親生活不能自理,父親打些零工支撐著整個家庭。這樣的家庭狀況讓小黃潔很自卑,從不主動和同學玩耍。得知這一情況后,黃義沛沒有放棄,而是把黃潔當作重點輔導對象:課堂上,耐心地個別輔導,有意地多提幾個問題,讓她樹立學習的信心;課間活動,帶著她一起做丟手絹、老鷹抓小雞等游戲;課余,黃義沛成了小黃潔家的“??汀?,輔導家庭作業(yè)、幫助做家務、帶去慰問品……“黃老師真是個大好人,這么關(guān)心小孩,真不知道怎么謝他。”黃潔的父親激動地說。
為了盡可能地彌補孩子們的親情缺失,黃義沛經(jīng)常與在外打工的家長聯(lián)系,對孩子的近期表現(xiàn)進行交流,鼓勵家長常與小孩聯(lián)系。因此,黃義沛的手機成了親情熱線。
當問到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時,黃義沛輕輕嘆了一口氣。他說,在他班上有一名叫朱益英的學生,非常聰明,但有些絆舌,只要做個小手術(shù)就能治好,可是這個父親殘疾的特困戶家庭卻無能為力。還有一些住得遠的學生,中午不能回家,只能帶午餐,營養(yǎng)跟不上?!爸幌M业膶W生能健康地成長,讓他們同樣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我愿意在這里一直教下去?!秉S義沛言語中透著一份堅定。
這是一種樸實的愿望,更是一份重重的責任!
走出學校,我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黃義沛,一個平凡的鄉(xiāng)村教師,春去秋來,他始終默默地堅守在這大山深處,一干就是33年,默默地澆灌著祖國未來的花朵?;赝笊剑幸环N感動,我們不禁仰望起來。(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qū)委宣傳部 )
□責任編輯 許雅健
E-mail:jxjydxb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