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從教的15年中,發(fā)生過許許多多的故事。上學期八年級的一節(jié)美術課引發(fā)了我的深思,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八年級美術第一單元教學內(nèi)容是欣賞與評述,主要針對文藝復興以后的西方畫派進行分析,讓學生對各畫派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有所了解??墒菍W生很難接受立體派、印象派和野獸派的畫風,當欣賞到這些畫派的作品時,甚至有學生喊起來:“老師,蒙德里安的作品算什么畫呀?我都會畫!”“老師,我覺得畢加索畫的還不如我!”“老師,我覺得馬蒂斯的畫很難看!”學生們都哄堂大笑起來。我耐心地向大家解釋:這些畫家都反對以“逼真”作為評價繪畫標準的傳統(tǒng)觀念,所以各顯身手,用自己獨特的個性方式來表達藝術。蒙德里安利用垂直線、水平線和紅、黃、藍、黑、白等顏色構(gòu)成的平衡組合,構(gòu)成作品整體的平衡性和諧,明確而嚴格的體現(xiàn)出基本要素組合構(gòu)成的原則;畢加索則打破傳統(tǒng)繪畫的視覺一致性,表現(xiàn)自己頭腦中重新組構(gòu)而成的物象,畫中的物體被不同的顏色分開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組織在室內(nèi)外的混合空間之中;馬蒂斯常使用強烈甚至刺眼的對比色,這種顏色組合帶有濃厚的主觀而自由的傾向,因而被人們稱為野獸主義畫家。聽完我的介紹,學生們?nèi)粲兴迹淌依锇察o下來。
下課后,我也陷入了沉思,我在以往的教學中又何嘗不是以逼真為標準在衡量學生們的作品呢?為什么一定要求逼真呢?
有一次在七年級上校服設計課,我像以往一樣,新授后布置學生畫一幅校服設計圖。我的話音剛落,學生就按照我講課的內(nèi)容和要求去畫畫了。沒過多久,一個男生興高采烈地喊起來:“老師快看,我畫好了!”我不假思索地問道:“這么快?效果怎么樣?”“我設計的是休閑類的校服?!彼呎f邊得意地把畫遞到我面前,我一看,畫紙上畫了一男一女兩個學生各穿著男女裝校服,人物的比例失調(diào),顏色對比也過于強烈,畫面亂七八糟?!斑@像什么呀!”我生氣地拿起畫紙扔到一邊說,“重新畫一張,你畫的哪像學生穿的校服!款式不漂亮,人物身體和頭的比例不對,色彩搭配也不和諧?!闭f完順手又拿起一張白紙給他。他的眼神一下子暗淡下來,沮喪地低著頭,委屈地嘟囔著:“可是我覺得我畫得很好?。 ?/p>
現(xiàn)在想來,當時我犯了一個多么嚴重的錯誤??!我一味地追求畫的逼真與美觀,希望學生畫的符合成年人的審美標準,可在言行中不知不覺地壓抑了學生的潛力。仔細想想,學生筆下的那些畫作看上去雖然不太美觀,卻是他們心中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教師不應把學生訓練成從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人,而是要尊重學生,不拘一格挖掘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力,讓他們的個性得以彰顯,青春得以飛揚。(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文清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