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催化劑是化學反應速率的重要影響因素,是現(xiàn)代化工生產(chǎn)中加快反應速率的重要、有效的手段。本課題取材于新教材高中《化學》必修2(人教版)第二章第3節(jié)“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但教材通篇只提供了一個實驗,且不足以支持教材上本身的結(jié)論。如何解決這種矛盾?執(zhí)教者最后確定為:充分挖掘教材的價值,圍繞變量控制,設計補充大量實驗。既從邏輯上完善教材,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完美發(fā)揮實驗在設問、探究、取證、追問方面的功能,讓問題成為學生探究的催化劑。
【片段一】在實驗情境中生成問題
師(課件上展示3張照片):同學們,你們知道他們嗎?
生 1:知道,上星期公布的化學諾貝爾獎獲得者。
生 2:是研究催化劑的。
師:那我們也來研究催化劑,好不好?
生:好!
師:老師下面做一個實驗,你們仔細觀察一下,描述實驗現(xiàn)象。
(教師演示課本上實驗 2-6:將FeCl3溶液2滴滴入15 ml 5%H2O2溶液中,并投影于白板上)
生3:有氣泡生成。
生 4:應該說“立即有大量氣泡生成”。
師:像科學家一樣,你試一試,看看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
生5:FeCl3加快該化學反應速率;FeCl3起了催化作用。
生 6:不對。FeCl3是一般的反應物,與5%H2O2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賞析】教師先介紹熱點話題,引起同學們的興趣。然后,開發(fā)實驗的教學功能——展示一個實驗情境,讓學生依據(jù)實驗現(xiàn)象作出判斷。這樣就自然生成了問題:“FeCl3起了催化作用”抑或“FeCl3是一般的反應物”?讓學生與實驗進行了直接的“對話”,提出了一個使全班學生一下進入本節(jié)課的中心問題。所以說,實驗不只是釋疑,也可以設疑。
【片段二】在設計實驗中探求問題
師:FeCl3是一般的反應物還是催化劑呢?要得到這個結(jié)論,需要我們尋找新的證據(jù)。
師:請觀察上述反應后溶液中的顏色,并“曬出”你的觀點。
生1:溶液是紅色的,應該含有Fe3+。
生2:如果是Fe3+,那么FeCl3就是催化劑。
生3:不對,Cl-也可以做催化劑。
生4:應該檢驗這些離子是否存在,才好判斷。
師:那如果FeCl3不是催化劑,而是一般反應物呢?
生:那會生成其他物質(zhì),所以還是要檢驗Fe3+和Cl-。
師:同學們的分析非常精彩!那怎樣設計實驗檢驗Fe3+呢?
生1:用硫氰化鉀檢驗鐵離子。
生2:如果加入硫氰化鉀溶液,有紅色,則為鐵離子,反之,沒有。
師:你的答案非常嚴密完整!那又怎樣設計實驗檢驗Cl-呢?
生: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則有Cl-,反之則沒有。
師:不一樣的方案,同一樣的精彩!請同學們做分組實驗,并得出結(jié)論。
(學生實驗,2分鐘后各組同學紛紛舉手,得出了相同的答案)
師:FeCl3在溶液中易電離出Fe3+和Cl-,那究竟是Fe3+做催化劑還是Cl-做催化劑呢?我們怎樣設計實驗證明呢?
生1:如果是Fe3+做催化劑,那么硫酸鐵、硝酸鐵也可以加快雙氧水分解。
生2:如果是Cl-做催化劑,那么氯化鈉、氯化鉀也可以加快雙氧水分解。
師:對。請同學們分組實驗,并記錄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
(學生實驗,2分鐘后各組紛紛舉手,結(jié)論是鐵離子作催化劑)
【賞析】實驗設計是落實本節(jié)課教學目的的關(guān)鍵,也是探究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環(huán)節(jié)。第一個問題是引導學生設計“FeCl3是催化劑還是一般反應物”的實驗方案,同學們大膽猜想,引出了精彩的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然后分組實驗小心求證,得出答案。接下來,教師進行了如下追問:“究竟是Fe3+做催化劑還是Cl-做催化劑呢?我們怎樣設計實驗證明呢?”在教學中,教師往往缺乏這種用實驗去追問本質(zhì)的科學探索精神,更難落實于學生分組實驗之中。分組實驗時要求記錄、分析并得出結(jié)論,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實驗的嚴謹性是非常重要的。執(zhí)教者兩次設計活動、4組實驗活動把教學推向第一次高潮。
【片段三】在控制實驗中正確理解問題
師:FeCl3可加快該反應,我們所熟悉的還有哪些催化劑可加快該反應呢?
生:MnO2。
師:那同學們根據(jù)桌上的藥品設計實驗看看哪種催化劑更“溫和”,哪個更“暴躁”?
(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方案,并用紙展示于投影臺上)
師:同學們對比各組投影出的方案,進一步思索,哪些是有效實驗方案?為什么?
生:用“濃度為30%溶液加兩種催化劑、濃度為10%溶液加兩種催化劑、濃度為5%溶液加兩種催化劑”這3種是有效實驗方案。
師:很好!現(xiàn)在叫你選擇上述3種方案的一種,你選擇哪一種?
生:我選擇第一種。
師:你的理由呢?
生:濃度大,效果好。
師:其他同學還會有其他選擇嗎?
生:我選擇第三種,濃度小,低碳環(huán)保。
師:很好的理由,很好的環(huán)保理念。大家給點掌聲!
(同學們點頭,鼓掌)
師:還有其他選擇嗎?
生:我選擇中間一種,理由是:實驗以現(xiàn)象清楚為宜,濃度過大過小都可能不明顯。
師:好,想法獨特!
(學生分組實驗,完成實驗報告:記錄、對比、結(jié)論)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對比,你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生:都有氣泡,但加入二氧化錳的氣泡更快更多。
師:你能得到什么結(jié)論?
生:MnO2催化能力更好。
師:其實過氧化氫分解還有一種生物催化劑,存在于動物的肝臟,叫過氧化氫酶。生物學家研究表明,它的催化能力是化學催化劑的107至1 012倍,如果用它催化,其情形會怎樣呢?
生1:很劇烈。是現(xiàn)在反應速率的107至1 012倍。
生2:會爆炸。
師:還是讓我們用實驗做一個對比驗證吧。
(教師用豬肝和二氧化錳做對比催化劑實驗)
【賞析】這是本節(jié)課第三次實驗設計——“那同學們根據(jù)桌上的藥品設計實驗看看哪種催化劑更‘溫和’,哪個更‘暴躁’?”但這次與前兩次不同:教師帶領(lǐng)學生經(jīng)歷了“設計、評價”的過程。在實驗評價中,滲透了變量控制和環(huán)保理念,評價過程中,沒有回避不同答案:對3種選擇都給予了肯定。教師補充的“豬肝實驗”,一下擴大了學生的學科視野。這兩個實驗有驚奇、有波折、有期待、有反思、有體驗。整個教學過程一波三折,充滿了戲劇性。
【片段四】在實驗拓展中挑戰(zhàn)問題
師:我們在第一個實驗中就提出了挑戰(zhàn)。同學們有沒有勇氣對同一個課本實驗進行第二次挑戰(zhàn)?
生:有勇氣。
師:那我們看看[實驗2-6]:一個是固體二氧化錳,一個2 mol/ LFeCl3溶液,能不能比較催化能力強弱?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教材用了兩個變量——催化劑的種類和濃度,所以也不具備可比性。
師:非常棒!我們?nèi)绾卧O計實驗使其具有可比性呢?
生1:比較催化劑的強弱只能控制一種變量,即催化劑的種類。要不都用同濃度的液體,要不都用固體。
生2:氧化鐵粉末與二氧化錳粉末比較,保持5%過氧化氫不變。
生3:兩個相同濃度的鹽溶液,比如氯化鐵、四氯化錳,也保持5%過氧化氫不變。
生4:四氯化錳不穩(wěn)定,會分解,生成氯氣、二氯化錳。
生5:那只有選擇氧化鐵與二氧化錳固體。
師:請實驗驗證。
(學生分組實驗,得出結(jié)論:二氧化錳催化能力強)
……
【賞析】這個教學片段安排“對同一個課本實驗進行第二次挑戰(zhàn)”,繼續(xù)應用變量設計實驗,控制濃度為5%,氧化鐵與二氧化錳都是固體,增加了證據(jù)的說服力。有教師聽完課深有感觸地說:“我做了二十多年的實驗,也用了好多次的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從來都沒有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太精彩了!”用實驗突破知識難點、用實驗超越書本、用實驗引導思維,這一切充分展示了“化學的魅力、實驗的魅力和探究教學的魅力”。(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外國語學校)
□責任編輯 周瑜芽
E-mail:jxjyjxsx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