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音樂雜志》
BBC Music Magazine
2012年9月號
奧運會開幕式歷來被稱為“奧運會非《BBC音樂雜志》自1992年創(chuàng)刊至今已經(jīng)二十周年了。在這過去的二十年里,該刊以及BBC音樂頻道曾經(jīng)涉及過的許多大事、重要作品、重要唱片等都值得回憶。
1992年:英國首個商業(yè)性國營古典音樂廣播網(wǎng)Classic FM開始運營,提供二十四小時綜合性的古典音樂。1994年:在洛杉磯世界杯閉幕音樂會上,三大男高音第二次攜手演出再次引起轟動,但他們每人高達百萬美元的報酬引起人們爭議,他們的音樂會被稱為“體育場歌劇”。2000年:為紀念巴赫逝世二百五十周年,指揮家加德納進行了一次宏大的“巴赫康塔塔朝圣之旅”,從1999年圣誕節(jié)在德國魏瑪開始,他指揮演出了巴赫現(xiàn)存的所有宗教康塔塔,并按作品所對應的禮拜日及宗教節(jié)日為順序,足跡遍及歐洲十三個國家,于2000年在紐約以圣誕音樂會結(jié)束。2001年:美國遭遇“9·11”災難,倫敦逍遙音樂節(jié)“最后之夜”專門演奏巴伯的《柔版》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樂章以示悼念。2008年:北京奧運會壯觀的開幕式上,郎朗與五歲琴童合奏鋼琴,全球四十五億人通過電視觀看了這一盛況,“郎朗效應”正在激發(fā)中國無數(shù)年輕鋼琴家的奮斗熱情。2009年:古典音樂真正進入數(shù)碼時代,付費下載的快速增長導致大量唱片門面商店歇業(yè)。YouTube交響樂團正式成立并在卡內(nèi)基音樂廳首演,數(shù)百萬觀眾通過電視了解到譚盾的《第一網(wǎng)絡(luò)交響曲“英雄”》的魅力,任何人可以下載該曲的樂譜并用各種樂器在YouTube上演奏。
這二十年間發(fā)現(xiàn)的作曲家手稿包括:普塞爾的二十一首作品;維瓦爾第的《D小調(diào)長笛協(xié)奏曲》和兩首小提琴奏鳴曲;巴赫的最后一部作品葬禮音樂——巴赫根據(jù)其伯父約翰·克里斯托夫的作品改編,意欲用于自己的葬禮上;海頓的四首弦樂四重奏(Op.50,No. 3-6)——在澳大利亞一戶人家的床底下躺了一百多年,1995年以六十萬英鎊賣出。
《留聲機》
Gramophone
2012年9月號
今年是偉大的鋼琴家格倫·古爾德誕辰八十周年和逝世三十周年。
格倫·古爾德無比卓越的音樂品質(zhì)和敢于挑戰(zhàn)常規(guī)的膽略符合了時代精神,從而使他成為廣泛意義上的文化形象,他的偶像地位直至今日依然不可動搖。在本期人物特寫中,那些了解他、與他共事過以及受過他影響的人,如阿什肯納齊等,談論了對這位鋼琴怪杰的印象以及為何他在今日仍受重視的原因。
2012年6月在中國舉行的李德倫全國指揮比賽,表明了現(xiàn)在中國除了有郎朗、李云迪、王羽佳這樣的杰出鋼琴家外,還決心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指揮家。
李德倫是中國傳奇式的指揮家,他在延安建立了管弦樂團,1977年在“文革”后首次指揮演奏西方音樂——貝多芬《第五交響曲》。這次報名者大多具有留學經(jīng)歷,比賽結(jié)果一等獎空缺。與這個國家不斷壯大的優(yōu)秀鋼琴家隊伍相比,他們的指揮人才距離世界一流水平還很遠。這項比賽希望改變這種現(xiàn)狀,并使中國青年音樂家們相信指揮是一門有價值的專業(yè)。
本月介紹的新唱片中有中國青年女鋼琴家王夏音最近錄制的拉赫瑪尼諾夫作品(Chandos出品),曲目包括《瞬想曲六首》《圖畫練習曲》和《科雷利主題變奏曲》。王夏音從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畢業(yè)后赴美,并在曼哈頓音樂學院完成學業(yè),她的鋼琴演奏技藝目前在歐美頗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