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華
小黃是個老師們都很頭痛的學生。去年接班時,聽原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多次說起過這是一個需要特別“對待”學生,需要采取超常規(guī)的“策略”,否則任何教育都是沒有效果的。接班后經過一段時間的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確實是這么回事:上課要么玩手機、做小動作,要么找鄰桌講話,要么就呆坐著,作業(yè)也不能按時完成或亂寫一氣等,但在我的課堂上還是有所收斂,大概是對我這個新班主任還有點顧忌。除了上課和寫作業(yè)存在較多的問題外,我發(fā)現(xiàn)在其他時間小黃的表現(xiàn)還可以,同學之間的交往也正常。我一直在觀察、在想辦法,在沒有把握之前,一直按兵不動,但又有意識地讓小黃知道我一直在關注他,畢竟人都有被關注的需要。我在打量他的同時,他也在打量我。我們之間的第一次正式談話是在接班的一個月后。我們倆面對面站著,小黃有點緊張,我笑了一下,先詢問了他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肯定了他近期的一些良好表現(xiàn),然后讓他說說他的想法。他抬頭眼看天空,沉默良久,才說沒有什么想說的,話語中流露出對我這個新班主任的戒備。這些反應在我的預料之中,于是我微笑著說:“我不想看過去,我對你也沒有特別的想法,我只想向前看,希望你也向前看。我發(fā)現(xiàn)你的心地很善良,樂于幫助他人,希望我們師生之間能愉快地度過高中剩下的時間?!边@幾句話讓他感到意外,好像頗有感觸,緊鎖的雙眉慢慢地舒展開來,身體不再緊繃著,我似乎聽到他在心里長吁了一口氣。師生間的第一次談話就這樣風平浪靜地結束了。此后,我們每次見面都會點點頭,盡管他的目光有些躲閃。
小黃長期被“特殊教育”,總是坐在第一排的最邊上,別的同學定期可以前后左右換座位,惟獨他的座位是固定,以致于又到了換座位的時候,他自己都習慣于在原地不動。當有反映說班上課堂紀律不好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會不會是小黃?”這種“特殊教育”造成了小黃玩世不恭,厭學等壞習氣,但我發(fā)現(xiàn)他有不少的優(yōu)點,人較聰明、有想法、肯吃苦、樂于助人。在后來接觸的日子里,我抓住這一點在班上對他進行表揚,讓同學們在這一方面向他學習,私下交流時讓小黃明白“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的道理,讓他自己認識到自己長處和優(yōu)點,人首先要自尊自愛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違反課堂紀律始終是小黃最讓人頭痛的問題,這應該是小黃對被“特殊教育”的反彈。找他談話不久,數學老師就拿著一部手機給我,說小黃上晚自習時公然在課桌上玩手機,被他收繳了。盡管有思想準備,我還是被這種“公然”氣壞了,當時就想找他問個明白,但轉念一想,又冷靜下來,說不定他正想找我呢,用慣了手機的人,沒有手機會很難受的,先晾一晾再說。第二天,小黃主動來問手機什么時候能還他,因為他要用。我問他為什么課堂上玩手機,他回答說:“作業(yè)不想做,沒事做,就想玩。”他的回答讓我很吃驚,也讓我準備了好長時間的話語無從說起,在那一瞬間,我甚至產生了放棄他的念頭。為了讓他能夠上課時專心聽老師講課,我利用班級座位調整的時機,把他的座位從最角落的固定“懲罰位”調到了中間,并找到班級里幾位成績較好的班干部,要求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幫助小黃同學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平時,我的視線常放在他的身上,找他談心,及時了解他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記得有一次談到他的父母親對他的希望時,他有些傷感,覺得自己現(xiàn)在的成績愧對父母寄予的期望。他的傷感讓我看到了希望,相信他的轉變只是時間的問題,只要我不放棄努力。大半年的時間過去了,小黃果然有所轉變了,上課雖然偶爾還會開小差,但比以前好多了;作業(yè)能夠按時完成,盡管質量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上課睡覺的時間也少多了。老師對他的評價好多了,師生之間的關系也融洽了不少,有時師生之間還會開些玩笑。從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希望,我告訴他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努力總會收獲的。
做班主任工作時,每天都會有很多類似這樣的事情在發(fā)生。人們常說學生的心靈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你播下什么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么樣的花,結出什么樣的果。
是的,種子,總會發(fā)芽的,總會開花的,關鍵是要耐心地等待。當我們抱怨學生時,是否該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太急了,自己不也有做不好的事情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我們不能按照同一個模子去套不同的孩子,以同一個標準衡量不同的學生。我們要善待每一粒種子、每一株幼苗,耐心等待每一朵鮮花的盛開,相信每朵花都會有自己的春天,但我們千萬不要期待所有的花都綻放成玫瑰。
培養(yǎng)人的工作永遠不可以急功近利。教育是一個過程,是一個長長的等待過程,需要我們的耐心、我們的智慧。班主任的職責就是耐心地等待,耐心等待他們成長的每一天,讓每粒種子都能發(fā)芽,最終開花結果。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坪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