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復琴,趙俊,吳才文,趙培方,劉家勇
(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開遠661600)
國外引進甘蔗品種比較試驗初報
李復琴,趙俊,吳才文,趙培方,劉家勇
(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開遠661600)
對引進的9個甘蔗品種在云南開遠進行了品比試驗,觀察測量各品種相應的農藝性狀及產質量指標,并對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比較,篩選出了綜合性狀表現(xiàn)較優(yōu)的品種4個。試驗結果對甘蔗良種的擴繁、示范、推廣及進行雜交利用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甘蔗;引進種;品比試驗
引種具有投資少、費時短、見效快等優(yōu)點,是解決生產上對優(yōu)良品種迫切需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引進國外甘蔗優(yōu)良品種在本地區(qū)進行試驗、繁殖、推廣,有利于擴大品種資源、充分利用先進發(fā)達國家最新育種成果,對甘蔗品種改良、提高產量和糖分有著重要作用,其用工少、見效快、效果好、能迅速解決某些地區(qū)對良種的迫切需要,是一個蔗區(qū)品種更新的重要手段。基于前期繁殖觀察試驗基礎上,本試驗篩選9個優(yōu)良引進品種安排品種比較試驗,進一步了解并掌握引進品種的適應性、豐產性,篩選種性穩(wěn)定、高產穩(wěn)產的引進甘蔗品種,以期進一步豐富甘蔗新品種區(qū)域試驗及生產試驗品種來源并提供相應理論依據(jù)。
1.1 參試材料
以2003—2005年法國、菲律賓、澳大利亞引進品種/材料為基礎,通過多年繁殖觀察試驗,優(yōu)選出9個品種/材料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參試品種/材料分別是:Vmc71-39、Q151、SP80-0185、C266-70,SP80-1836、Q157、Q96、Vmc88-354、P44。設3個對照種:ROC10(CK1)、ROC22(CK2)、G11(CK3)。
1.2 田間試驗設計及管理
試驗地點在開遠基地(旱地)內,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4行區(qū),行長6.0m,行距1.15m,小區(qū)面積27.6m2,四周設保護行,667m2下芽量為8500芽。2008年1月7—10日擺種、栽種、全膜覆蓋,甘蔗生育期內,田間管理與大田生產相同。
1.3 試驗調查項目
苗期調查發(fā)株、枯心和自然發(fā)病情況等,成熟期調查株高、莖徑、有效莖和田間錘度,并視品種田間表現(xiàn)情況進行糖分及品質檢測。
表1 參試材料農藝性狀調查結果
2.1 主要田間表現(xiàn)及農藝性狀
由參試材料農藝性狀調查結果(表1)可以看出:參試材料中SP80-0185出苗最好,出苗率達55%,超過CK1(ROC10)的37.04%,CK2(ROC22)的48.70%,CK3(G11)的43.52%;其次是Vmc88-354、C266-70、Q96,出苗率與CK2、CK3相當,高于CK1。9個引進品種分蘗特性表現(xiàn)優(yōu)異,分蘗率均高于對照種。試驗中除SP80-0185、Q96、C266-70枯心苗少,枯心率低于4.0%,其余材料枯心率均在7.0%以上,但低于對照CK1和CK2。
參試材料中除SP80-1836、P44、Vmc88-354株高超過260cm,其余材料株高低于250cm,其中Vmc71-39最矮,僅有185cm,其次是CK1的210.5cm。參試材料中除C266-70莖徑(2.9cm)與對照種相當,其余材料均比對照種細,莖徑介于2.5~2.8cm之間。9個參試材料的有效莖數(shù)均比對照種多,有效莖在4800~6100條/667m2之間。
2.2 蔗產量
本試驗中蔗莖產量較3個對照種增產的材料有4個(表2),由高至低分別是C266-70、Vmc88-354、P44、Q157,分別排在前四位,蔗莖產量在8.0t/667m2以上。以上材料與對照ROC10比較增幅在35%~51%之間,增產達極顯著;與對照ROC22比較,增幅在3%~16%之間,增產不顯著;與對照G11比較,增幅在45%~63%之間,增產達極顯著。SP80-1836、SP80-0185、Q96三個材料蔗莖產量低于對照ROC22,但高于對照ROC10及G11,蔗莖產量在6.8~7.5t/667m2。
試驗中Vmc71-39、Q151豐產性較差。其中Vmc71-39蔗莖產量低于對照ROC22和ROC10,與對照G11相當,與對照ROC22比較減產極顯著,與對照ROC10比較減產不顯著。Q151蔗莖產量低于3個對照種,與對照ROC22比較減產達極顯著,與對照ROC10和G11比較減產不顯著。
表2 參試材料蔗莖產量結果分析
2.3 蔗糖分
11月至次年2月平均蔗糖分高于對照品種的材料有4個,由高到低依次是Vmc71-39(16.25%)、Q151(15.82%)、Q96(15.33%)、SP80-1836(15.15%)。平均甘蔗糖分低于對照G11(14.62%),高于對照ROC22(13.04%)和ROC10(12.96%)的材料是Vmc88-354(14.54%)、Q157(14.19%)、P44(13.85%)。
2.4 含糖量
本試驗中含糖量超過3個對照種的材料共有6個(表2),含糖量在1.05t/667m2以上。分別是Vmc88-354、P44、Q157、SP80-1836、C266-70、Q96,含糖量分別為:1.27、1.21、1.14、1.14、1.07、1.05t/667m2。與對照ROC10(0.77t/667m2)比較,增產36%~66%,與對照ROC22(1.01t/667m2)比較,增產4.3%~26.1%,與對照G11(0.81t/667m2)比較,增產30%~57.2%。其中Vmc88-354、P44、Q157、SP80-1836較對照ROC10增產達極顯著水平,C266-70、Q96較對照ROC10增產達顯著水平;Vmc88-354較對照ROC22增產達顯著水平,其余材料增產不明顯;Vmc88-354、P44、Q157、SP80-1836較對照G11增產達極顯著水平,C266-70、Q96較對照G11增產達顯著水平。
本試驗中Vmc88-354、C266-70、P44、Q157四個品種在蔗莖產量、蔗糖分、含糖量等主要性狀上均表現(xiàn)優(yōu)良,然而P44、Q157在田間試驗過程中分別有甘蔗銹病、黑穗病發(fā)生,因此可考慮對Vmc88-354、C266-70進行重點試驗觀察與擴繁,P44、Q157等其余參試品種/材料可根據(jù)育種目標選擇性地進行雜交利用。
Vmc88-354:中-中大莖種、節(jié)間圓筒形,節(jié)間長,蔗莖青綠色,曝光后綠色,無水裂,蠟粉厚,灰白色,葉姿披散,葉色綠,落葉易,57號毛群多后期易脫落。出苗較好,分蘗強,生勢強,有效莖多,單莖重實,豐產性、穩(wěn)產性好,中-晚熟高產高糖品種,1月糖分可達15%以上,2月糖分可達16%以上。本試驗中蔗莖產量、含糖量分別排在第二、第一位。
C266-70:中大莖種、節(jié)間圓筒形,節(jié)間長,蔗莖淡紅色,曝光后暗紅色,無水裂,蠟粉帶厚,葉姿挺直葉尖下垂,葉色綠,落葉易,57號毛群少。出苗較好,分蘗強,生勢好,有效莖多,單莖重實,豐產性、穩(wěn)產性好,晚熟高產高糖品種,成熟期(2月)糖分可達15.5%以上。本試驗中蔗莖產量、含糖量分別排在第一、第五位。
P44:中大莖種、節(jié)間圓筒形,蔗莖黃綠色,曝光后紅色,無水裂,蠟粉帶厚,葉姿披散,葉色綠,落葉易,57號毛群較多。出苗中等,分蘗較好,生長較快,成莖率較高,有效莖多,蔗莖均勻整齊,莖粗大,高產高糖,中-晚熟高產高糖品種,1月糖分可達15%以上,2月糖分可達16%以上。本試驗中蔗莖產量、含糖量分別排在第三、第二位。
Q157:中莖種,節(jié)間較長,蔗莖黃綠色,曝光后黃色,無水裂,無木栓條紋,蠟粉少,灰白色,葉姿披散,脫葉易,57號毛群較多。出苗中上,分蘗強,生勢強,有效莖多,中-晚熟高產、高糖品種,2月糖分可達17%。本試驗中蔗莖產量、含糖量分別排在第四、第三位。
[1]吳才文,范源洪,趙俊.甘蔗品種云引3號的引進及篩選[J].中國糖料,2010(3):16-19.
[2]張躍彬,吳正焜,劉少春.云南雙高甘蔗標準化綜合技術[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A Prelim inary Report on Com parative Experim ent of Introduced Sugarcane Varieties
LIFu-qin,ZHAO Jun,WU Cai-wen,ZHAO Pei-fang,LIU Jia-yong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aiyuan 661600,China;/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Genetics Improvement,Kaiyuan 661600,China)
The comparative experiment of nine sugarcane varieties was conducted to measured economical character and yield and quality index of each variety in Kaiyuan of Yunnan.Four better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by analyzing integrative character,and the result could be as a guidance for reproduction,demonstration,popularization and crossing of good sugarcane variety.
sugarcane;introduction varieties;comparative experimentof varieties
S566.103
A
1007-2624(2012)02-0030-03
2011-10-26
公益性行業(yè)(農業(yè))科研專項(nyhyzx07-019);國家“948”項目(2006-G37);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CARS-20-1-1);云南省重點新產品開發(fā)計劃項目(2010BB011);云南省甘蔗產業(yè)技術體系育種與繁育。
李復琴(1987-),女,云南省沾益縣人,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研究實習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