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偉,曾仕平,莊桂鳳,李淑萍,張全鵬
(1.海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消化內科,???570102;2.海南醫(yī)學院解剖學教研室,???571101)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以胰腺急性炎性反應為主要特征,可伴有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損傷。根據臨床癥狀輕重可分為輕癥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癥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其中輕癥AP具有自限性,預后情況良好,而重癥AP起病急,發(fā)展快,病情重,可波及多個臟器系統(tǒng),并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病死率更是高達20%~30%[1]。AP發(fā)病機制復雜,為多個因素共同作用,促進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因此任何單一的治療方法都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本研究聯(lián)合中藥方劑清胰湯、復方丹參進行AP的治療,充分發(fā)揮中藥的多靶點作用優(yōu)勢,療效比較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于本院消化內科住院的56例AP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齡27~65歲,平均(42.5±8.9)歲,既往有膽道疾病13例,大量飲酒或暴食8例,原因不明5例;治療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5~69歲,平均(44.7±9.6)歲,既往有膽道疾病15例,大量飲酒或暴食9例,原因不明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吸氧、禁食、胃腸持續(xù)減壓、腸內營養(yǎng)支持、解痙止痛、抑制胃酸分泌、補充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酸堿平衡、控制感染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和治療組均首先靜脈注射250μg生長抑素,隨后采用3mg生長抑素加入50mL生理鹽水,以250μg/h速度經靜脈泵持續(xù)24h靜脈滴注生長抑素7~14d,治療組在此基礎上以20 mL復方丹參注射液加入250mL生理鹽水,給予靜脈滴注,1次/日,療程7~14d,同時給予清胰湯方劑治療(大黃15g、芒硝10g、厚樸10g、白芍10g、黃芩10g、枳實10g、柴胡10 g),水煎后鼻飼,每次100mL,每6小時1次。
1.3 觀察指標 (1)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發(fā)熱、上腹部壓痛、反跳痛、肌緊張、腸鳴音;(2)實驗室指標:血清及尿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血鈣、肝腎功能、血糖、外周血白細胞計數等;(3)有效率、并發(fā)癥及死亡發(fā)生例及住院時間。
1.4 療效標準 (1)痊愈:治療7d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2)顯效:治療10d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3)有效:治療10d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實驗室指標好轉;(4)無效:治療10d臨床癥狀體征和實驗室指標無改善或加重。計算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組間療效比較 經過治療,大部分AP患者病情得以緩解,其中治療組痊愈率、總有效率分別為33.33%、90.00%,均顯著高于對照組19.23%的痊愈率和80.77%總有效率,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P<0.05),提示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2.2 組間血淀粉酶和血鈣水平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經過積極治療后,血淀粉酶水平逐漸下降,血鈣含量逐漸升高,而且治療組比對照組變化顯著,尤以治療后3~7d最為明顯(P<0.01,P<0.05),提示清胰湯、復方丹參和生長抑素聯(lián)合應用可降低AP患者血淀粉酶、升高血鈣水平,且效果優(yōu)于生長抑素單獨使用,見表2、3。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n(%)]
2.3 組間臨床指標恢復正常時間比較 治療組患者腹痛腹脹緩解時間,血尿淀粉酶和白細胞計數恢復時間較對照組均顯著縮短(P<0.01,P<0.05),表明清胰湯、復方丹參和生長抑素聯(lián)合應用對AP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優(yōu)于生長抑素單獨使用,見表4。治療組患者與病死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中轉手術率和平均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P<0.05),見表5。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血淀粉酶變化比較(U/L,±s)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血淀粉酶變化比較(U/L,±s)
▲:P<0.01,●: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點相比;﹡:P<0.01,#:P<0.05,與同組治療前相比。
組別 n 0d 2d 3d 5d 7d 10d治療組 30 604.92±65.84 583.22±59.21●# 423.36±54.27▲﹡ 192.06±43.22▲﹡ 152.35±31.83▲﹡ 127.60±23.83●﹡對照組 26 613.26±67.58 598.25±64.17 476.58±53.74﹡ 234.12±41.56﹡ 187.17±36.18﹡ 143.42±21.49﹡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血鈣變化比較(mmol/L,±s)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血鈣變化比較(mmol/L,±s)
▲:P<0.01,●: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點相比;﹡:P<0.01,#:P<0.05,與同組治療前相比。
組別 n 0d 2d 3d 5d 7d 10d治療組 30 1.48±0.18 1.63±0.19# 1.92±0.21●﹡ 2.23±0.25▲﹡ 2.48±0.27▲﹡ 2.53±0.29●﹡對照組 26 1.46±0.15 1.56±0.18# 1.68±0.19# 1.84±0.20﹡ 2.09±0.23﹡ 2.26±0.25﹡
表4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指標恢復時間比較(d,±s)
表4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指標恢復時間比較(d,±s)
組別 n 胃痛 腹脹 血清淀粉酶 尿淀粉酶.13±0.36對照組 26 3.97±1.45 5.76±1.68 7.28±0.62 11.83±1.56 7.45±0.84 P<0.05 <0.01 <0.05 <0.05 <0.01治療組 30 2.36±1.21 3.22±1.52 5.57±0.45 9.64±0.97 5 WBC
表5 治療組與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病死率、中轉手術率和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目前,關于AP發(fā)病機制說法不一,主要包括胰腺消化學說、炎癥介質學說、腸道細菌移位學說和氧化應激學說等。綜合分析,AP早期發(fā)病與胰酶過度活化、炎性反應、胰腺微循環(huán)障礙和大量氧自由基密切相關,隨后腸源性細胞菌移位引起嚴重感染及多臟器衰竭[2]。因此有效抑制胰酶活化,控制炎癥反應,清除氧自由基是在疾病早期防止急性胰腺炎進一步惡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生長抑素可抑制胰酶分泌,阻斷炎性細胞因子釋放,減輕炎性反應,松弛Oddi括約肌,促進胰液膽汁順利排出,因此開始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SAP治療中,但其單獨使用療效并不十分理想[3]。清胰湯具有通腑瀉熱、舒肝理氣、通里攻下等效用?,F代藥理研究表明,清胰湯可阻斷胰酶分泌活化,改善胰臟微循環(huán),抑制炎性細胞因子釋放,清除氧自由基,減輕胰腺損傷;增強胃腸動力,加快胃腸內容物排出,促進腸內毒素排泄,降低腸內壓,緩解腹部不適等癥狀;松弛Oddi括約肌,促進膽汁排泄;抑制腸道黏膜血管通透性,防止腸道菌群易位,調整腸道菌群失調,減少內源性感染的發(fā)生[4]。有研究表明,胰腺組織微循環(huán)障礙和血液流變學改變是AP惡化的重要因素,是否能夠有效改善胰腺組織微循環(huán)對于阻止SAP病情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本研究中引入了臨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藥丹參配伍清胰湯、生長抑素進行AP早期治療。與清胰湯比較,丹參除同樣具有抗炎、免疫調節(jié)、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外,還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增加內臟血供;抑制胰、肝、腎等組織中脂質過氧化作用,減少氧自由基產生;降低白細胞-內皮細胞黏附,減輕病理損傷;阻止鈣內流,保護溶酶體穩(wěn)定性,減輕胰腺組織消化性損傷[5-6]。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常規(guī)生長抑素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復方丹參和清胰湯治療AP,可以顯著提高治愈率與有效率,加快患者血清淀粉酶下降和血鈣水平升高,明顯改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縮短病程,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中轉手術率和平均住院時間,效果顯著優(yōu)于單用生長抑素,說明生長抑素、復方丹參和清胰湯三者聯(lián)用可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取長補短,從多個靶點綜合進行AP早期治療,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 Besselink MG,van Santvoort HC,Witteman BJ,et al.Management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it′s all about timing[J].Curr Opin Crit Care,2007,13:200-206.
[2] 劉麗艷,李玉明,王永兵,等.急性胰腺炎病情與腸屏障功能損害相關性的實驗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27(5):340-343.
[3] 曲韜,張德巍,房淑華.丹參酮聯(lián)合生長抑素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研究[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7,36(7):636-637.
[4] 余鵬,曾其強,王和曹,等.清胰湯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價值的系統(tǒng)評價[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4):544-547.
[5] 楊小軍,梁婧,田詩政,等.丹參注射液對急性胰腺炎大鼠腸道黏膜血流和細菌移位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05,12(4):245-247.
[6] 蔣龍元,周莉莉,吳滿輝,等.生長抑素聯(lián)合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急性胰腺炎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07,14(4):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