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平,王 海
(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公訴處,四川成都610031)
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據(jù)有關(guān)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0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近1.67億,占總?cè)丝诒壤_12.5%。預計今后50年,老年人口還將以每年3.2%的速度遞增。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老年人犯罪在整個社會犯罪中占有的比重和數(shù)量呈逐漸上升態(tài)勢,老年人犯罪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然而較長時間以來,我國刑事立法沒有針對老年人犯罪的特點規(guī)定相應的特殊從寬處罰機制,導致司法實踐中如何對老年人犯罪合理量刑才能既有效遏制犯罪,又充分保護老年人合法權(quán)益,一度成為爭議較大的難題。2011年5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彌補了長期以來立法的缺失,從法律層面確立了對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原則,具有跨時代的重要意義。但該修正案的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和原則,對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力度較小,內(nèi)容也不完善。因此,如何進一步研究和制定老年人犯罪的從寬處罰機制,切實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quán)益,對適應老齡化社會,落實三項重點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所謂老年人犯罪,顧名思義,是指老年人實施的犯罪。1982年在維也納召開的“世界老齡問題大會”首次將老年人的年齡正式界定為60周歲。我國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quán)益保護法》第2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60周歲以上的公民?!币虼?,在我國,老年人犯罪是指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所實施犯罪行為的總稱。
老年人犯罪不同于一般的刑事犯罪,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為更真實地反映老年人的犯罪特點和實際情況,筆者查閱了大量資料,掌握了第一手的數(shù)據(jù)材料。下面以四川省g市c縣和d市x縣的兩個基層檢察院2006-2008年辦理的老年人犯罪為例,從實證的角度分析看,老年人犯罪主要呈現(xiàn)以下特點。
1.案件數(shù)量逐年遞增,犯罪高齡化趨勢明顯
四川省d市x縣人民檢察院2006-2008年共辦理老年人犯罪案件19件,其中2006年辦理4件,平均犯罪年齡為63歲,最大犯罪年齡為67歲;2007年辦理6件,平均犯罪年齡為64歲,最大犯罪年齡為75歲;2008年辦理9件,平均犯罪年齡為75歲,最大犯罪年齡82歲(詳見表1)。
表1 :d市x縣檢察院2006-2008老年人犯罪年齡統(tǒng)計
2.犯罪類型以侵財、傷害案件為主,性犯罪案件占有一定數(shù)量
在四川省d市x縣人民檢察院2006-2008年所辦理的老年人犯罪案件中,侵財類案件6件,占全部案件總數(shù)的31.6%;傷害類案件8件,占全部案件總數(shù)的42.1%;強奸案件5件,占全部案件總數(shù)的26.3%(詳見表2)。
表2 :d市x縣檢察院2006-2008老年人犯罪案件類型統(tǒng)計
3.犯罪主體文化程度偏低,孤寡獨居老人犯罪不容忽視
四川省g市c縣檢察院2006-2008年共辦理老年人犯罪案件18件20人。其中,獨居犯罪7件7人,占老年人犯罪人數(shù)的35%。從文化程度看,初中文化1人,占老年犯罪人數(shù)的5%;小學文化15人,占老年犯罪人數(shù)的75%;文盲4人,占老年犯罪人數(shù)的20%。
4.犯罪對象以婦女、兒童及殘障患者等弱勢群體為主
進入老年以后,人的生理機能開始出現(xiàn)明顯的衰老變化,在體力上與身強力壯的成年人相比有較大的差距。因此,老年人往往把犯罪對象直接指向沒有反抗能力或者反抗能力較弱的兒童、婦女、殘障患者等弱勢群體。如2008年四川省g市c縣人民檢察院辦理的3起強奸案,被告人王某某采用給零花錢、買零食等手段,誘騙鄰居家未滿14周歲的幼女加以侵害;被告人蔣某、曾某則是對有精神疾病的癡呆女實施侵害。
我國1997年刑法典沒有對老年人犯罪規(guī)定特殊處罰制度,只對未成年人、懷孕的婦女以及精神病患者、盲聾啞人犯罪規(guī)定了特殊保護制度。這對于同樣是弱勢群體的老年犯罪人是不公平的,也暴露出我國刑法在犯罪主體刑事責任能力認定上的不完整性。2011年5月1日實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彌補了刑法典的不足,增加了對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理的相關(guān)規(guī)定。這體現(xiàn)了立法者對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態(tài)度有所緩和,具有重要意義。但該修正案對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力度較小,內(nèi)容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我國的司法解釋,對老年人犯罪適用從寬處罰原則已有所涉及。最高人民檢察院2006年發(fā)布的《關(guān)于在檢察工作中貫徹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見》規(guī)定:“對老年人犯罪案件在審查批捕、審查起訴過程中符合不捕、不訴條件的可以作出不捕、不訴的決定?!弊罡呷嗣駲z察院2007年修改后的《不起訴案件標準》再次將主觀惡性較小的老年犯罪嫌疑人列為五種不予起訴情形之一。2010年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fā)的《關(guān)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第21條對老年人犯罪進行刑罰處罰作了從寬的規(guī)定:“對于老年人犯罪,要充分考慮其犯罪的動機、目的、情節(jié)、后果以及悔罪表現(xiàn)等,并結(jié)合其人身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酌情予以從寬處罰?!边@些司法解釋雖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立法對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內(nèi)容的缺失,但是由于規(guī)定過于模糊,對“主觀惡性較小”、“符合不捕不訴條件”、“人身危險性及再犯可能性”等關(guān)鍵問題缺乏明確具體的界定,司法部門在實踐操作時標準不夠統(tǒng)一。
在我國,對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有著堅實的理論和現(xiàn)實依據(jù)。
1.符合刑法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會經(jīng)歷從無到有,又隨著人體的衰老逐漸降低并最終喪失的過程。而認知能力和控制能力是決定刑事責任能力的重要因素。進入老年期后,基于生理和心理原因,老年人的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會有所降低。如果不考慮老年人刑事責任能力下降這一實際情況,按照正常人的刑事責任能力予以追究,不僅難以體現(xiàn)對老年人的關(guān)愛,更與我國刑法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基本精神相悖。該原則要求,應根據(jù)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對其科以相適應的刑罰。因此,對老年犯罪人予以從寬處罰,采取同一般犯不同的刑事責任追究標準,既符合老年犯罪人的實際特點,又符合我國刑法罪責刑相適應這一基本原則。
2.符合刑罰目的性原則
教育改造罪犯和預防犯罪是當代各國刑罰的主要目的。犯罪預防可分為一般預防和特殊預防。一般預防是通過對犯罪人適用刑罰,預防尚未犯罪的人犯罪;特殊預防是通過刑罰的適用,預防犯罪人重新犯罪。從一般預防角度看,人進入老年后,自我辨、控能力大大下降,如果對其一味地嚴懲,不但起不到刑法的威懾作用,還有可能引發(fā)人們的不滿,難以獲得社會認同。從特殊預防角度看,老年人是犯罪中的特殊群體,他們犯罪時都年事已高,如果再科以重刑,將其關(guān)押在監(jiān)獄直至老死,這不僅會喪失或降低刑罰效果,而且與人道主義原則背道而馳,也不利于特殊預防功能的實現(xiàn)。
3.符合刑罰經(jīng)濟性原則
司法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對老年人犯罪應當從寬處罰,這也符合刑罰投入和產(chǎn)出的效益關(guān)系。人到老年之后,各種慢性疾病接踵襲來,若對老年犯罪人均予以關(guān)押,不但不會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反而會因老年罪犯治療費用的增加給國家造成負擔,極大地浪費有限的司法資源?!八痉▽嵺`中,對于身體狀況不佳或年齡過高的老年犯,看守所或監(jiān)獄借故推諉甚至拒絕收監(jiān)的情況屢有發(fā)生”。因此,對老年人科以較輕緩的刑罰,不僅符合刑事司法實踐的需要,也符合刑罰的經(jīng)濟性原則。
1.歷史傳統(tǒng)
我國自古就有矜老恤幼的傳統(tǒng)。早在西周時期,我國就有“三赦”之法,一曰幼弱,二曰老耄,三曰蠢愚,所謂“老?!奔茨暝诎司攀?。在西周,“悼與耄,雖有死罪不加刑焉”?!斗ń?jīng)》中也曾記載:“年六十以上,小罪情減,大罪理減?!蔽鳚h時期,景帝著令:“年八十以上,八歲以下,及孕者未乳、師、侏儒,當鞠系者,頌系之?!北O(jiān)禁期間,對老、幼、孕婦等給予免戴刑具的優(yōu)待。宣帝也曾下詔:“自今以來,諸年八十以上,非誣告、殺傷人,它皆勿坐?!薄短坡墒枳h》對老年人刑事責任年齡進行了明確的劃定:已滿60歲不滿80歲之間,是減輕刑事責任階段;已滿80歲不滿90歲之間,是相對負刑事責任階段,只對幾種嚴重犯罪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寬處理,對其他犯罪行為則不負刑事責任;已滿90歲,是原則上不負刑事責任階段??梢?,對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是我國歷代統(tǒng)治者彰顯“仁政”的一貫傳統(tǒng)?;谖幕膫鞒行裕诋敶_立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機制既能體現(xiàn)人道主義,也能夠獲得大多數(shù)民眾的理解和支持。
2.國外做法
放眼寰球,對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也是國際上的通例。歸納起來,國外關(guān)于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規(guī)定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實體法方面
主要包括五種情形:一是直接規(guī)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如《芬蘭刑法典》第7條、《巴西刑法典》第65條對老年人犯罪均明確規(guī)定了從輕或減輕處罰。二是限制適用死刑。如《蒙古國刑法典》第53條規(guī)定,60歲以上的人犯罪不適用死刑;《俄羅斯聯(lián)邦刑法典》第59條規(guī)定,死刑不適用于法院判決時已滿65周歲的男性。三是限制最高刑期。如《蒙古國刑法典》第52條規(guī)定,55周歲以上的婦女和60周歲以上的男子,不適用15年以上的徒刑。四是放寬緩刑、減刑、假釋的適用條件。如1940年《巴西刑法典》第30條、1964年《土耳其刑法典》第90條、《日本刑事訴訟法》第482條和《希臘刑法典》第105條,均對已滿70周歲的犯罪人作了限制適用監(jiān)禁刑和擴大適用緩刑、減刑的規(guī)定。五是刑罰執(zhí)行時的其他變通規(guī)定。如《法國刑事訴訟法典》第718條規(guī)定,老年人被判刑,可以分到監(jiān)獄醫(yī)院中予以關(guān)押?!度毡拘谭ā返?9條規(guī)定,刑徒之囚滿60歲者,免通常定役,令服體力相當之役。
(2)程序法方面
主要包括兩種情形:一是不予逮捕。如《墨西哥聯(lián)邦刑法典》第55條規(guī)定:“在對已年滿70周歲的人簽發(fā)逮捕令時,法官可以決定讓該犯罪嫌疑人在其住所執(zhí)行預防性監(jiān)禁,但應當將該犯罪嫌疑人置于社會代表人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之下?!倍侵付ㄞq護人。如《日本刑事訴訟法》第37條規(guī)定,對未委托辯護人的70歲以上的被告人,法院可以依職權(quán)選任辯護人。
綜上所述,對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不僅符合我國刑法的目的性、經(jīng)濟性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也與我國的歷史傳統(tǒng)和國外的通行做法相一致,具有理論和現(xiàn)實雙重依據(jù)。目前,西方關(guān)于老年人犯罪適用刑罰的特殊處理已逐漸成為國際刑事司法通例,這也為我國建立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理機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筆者認為,《刑法修正案(八)》第一次在刑法總則中確立了對老年人犯罪的從寬處罰機制,具有跨時代的重要意義。但該修正案仍有以下缺陷。
1.老年人犯罪從寬的年齡標準定為75周歲過高
確定老年人犯罪從寬的年齡標準,要綜合考慮人口的平均壽命和老年人的犯罪狀況,既不能規(guī)定過低,也不能規(guī)定過高。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2006年世界衛(wèi)生報告》,中國男性平均壽命為70歲、女性平均壽命為74歲,人均壽命平均72歲。一般而言,70周歲以上的人較之不滿70周歲的老年人身心更加衰弱,身體的許多器官和組織均出現(xiàn)嚴重的萎縮現(xiàn)象,判斷和控制能力更為弱化,從而處于此年齡階段的老年人的刑事責任能力更為減弱。因此,筆者建議將老年人刑事責任從寬處罰的起始年齡定為70歲,既有實際意義,也不至于放縱犯罪。
2.對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原則過嚴
《刑法修正案(八)》第1條規(guī)定:“已滿75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惫P者認為這一處罰原則過嚴。
首先,“可以”一詞與老年人刑事責任能力的客觀情況不相適應。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采取的是應當從寬處罰標準,這主要是考慮到未成年人刑事責任能力較低的緣故。眾所周知,老年人的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甚至喪失,刑事責任能力包含兩個要素——辨認和控制能力,因而老年人的刑事責任能力也是逐漸減弱的。如果用“可以”,則不能反映出老年人刑事責任能力衰退的客觀變化,且與未成年人應當從寬處罰的立法精神也不相一致。
其次,“可以”一詞在刑法中的含義較為復雜,有時是“必須”的意思,有時是“一般應當(原則上要)”的意思。這就導致司法實踐中標準不易統(tǒng)一,法官的自由裁量權(quán)過大。
最后,修改之后可以避免同《刑法修正案(八)》第3條的內(nèi)容相沖突?!缎谭ㄐ拚?八)》第3條規(guī)定“對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如果用“可以”的話,就會出現(xiàn)對已滿75周歲的人故意犯罪不從輕或者不減輕處罰也不違反法律的規(guī)定的情況,由此產(chǎn)生既不從寬又免死的矛盾。
3.修正案第3條但書內(nèi)容規(guī)定得過于籠統(tǒng)
修正案第3條規(guī)定:“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痹诋斀裆鐣l件下,有不少老年人還有相當?shù)捏w能,他們可能犯下重大罪行,也可能被人雇傭或利用而實施重罪,若對之一概取消死刑則無法有力地懲治、預防犯罪。因此,在老年人一般免死制度下設置例外規(guī)定有其現(xiàn)實的必要性。但是,如何理解“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行為,則存在極大的彈性,顯然還需要立法作進一步解釋。
4.欠缺關(guān)于老年人犯罪不構(gòu)成累犯的規(guī)定
《刑法修正案(八)》第6條只規(guī)定了過失犯罪和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不構(gòu)成累犯,而沒有對70歲以上的老年人犯罪不構(gòu)成累犯予以規(guī)定,筆者以為不妥。這是因為,累犯就意味著不能適用緩刑、假釋,并且要加重刑事處罰。而70歲的老年人其生理承受能力有限,如果因為累犯不能適用緩刑或者假釋,他們很有可能余生將在牢中度過直至死去,這與人道主義是背道而馳的。
綜上,《刑法修正案(八)》雖然對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作出了一定的突破,但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這不能不說是立法的遺憾。對此,筆者將在實體和程序兩方面提出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具體建議。
1.實體法方面
(1)刑事責任年齡的規(guī)定。建議應在我國刑法總則中明確規(guī)定老年人從寬處罰的刑事責任年齡起點為70周歲。
(2)對老年人犯罪原則上從寬處罰。建議將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原則修改為:“已滿70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p>
(3)限制死刑適用的例外情形。當前,在老年人一般免死制度下設置例外規(guī)定有其現(xiàn)實的必要性。但筆者以為立法還應明確以下內(nèi)容:一是何為“特別殘忍手段”;二是“致人死亡”是否包括過失;三是以同樣的手段致人死亡的,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犯罪程度是否采取同樣的判斷標準。
(4)限制無期徒刑的適用。無期徒刑是僅次于死刑的嚴厲刑罰。依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對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至少執(zhí)行13年以上刑罰才能假釋。為體現(xiàn)對老年人犯罪的從寬處罰原則,建議在刑法中明確規(guī)定對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一般不判處無期徒刑。
(5)限制有期徒刑的最高刑期?!缎谭ㄐ拚?八)》作出修改后,有期徒刑總和刑可達25年。對于老年人而言,刑期不宜過長。因此,建議在《刑法》總則中增加規(guī)定:已滿70周歲的人犯罪,有期徒刑最高不超過10年,數(shù)罪并罰時有期徒刑最高不超過15年。
(6)明確不構(gòu)成累犯。建議將《刑法修正案(八)》第6條修改為:“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內(nèi)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不滿18周歲的人和已滿70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
2.程序法方面
(1)刑事偵查階段
第一,慎用逮捕的強制措施。最高人民檢察院2007年1月9日發(fā)布的《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guī)定》第12條規(guī)定:“對未成年人在采取強制措施時要綜合衡量其社會危險性,確定是否有逮捕的必要,慎用逮捕措施,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同理,筆者以為,對老年犯罪人在采取強制措施時也應體現(xiàn)出更為人道的關(guān)懷,要慎用逮捕措施。因此,可以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對罪行較輕、認罪態(tài)度較好且不妨害訴訟順利進行的老年犯罪嫌疑人,一般不予批準或決定逮捕。對罪行較重,但有悔罪表現(xiàn),不羈押不影響刑事訴訟順利進行的年滿70周歲的老年犯罪嫌疑人,可以不予批準或決定逮捕?!?/p>
第二,賦予審判訊問時親屬的在場權(quán)。為了更好地審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4條賦予了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在接受訊問或者審判時,其法定代理人有在場權(quán)。同理,為了幫助老年犯罪嫌疑人有效行使訴訟權(quán)利,建議在第14條補充一款:“對于年滿70歲的老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或者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的配偶、成年子女或者其他成年直系親屬到場?!?/p>
(2)審查起訴階段
第一,完善對老年人犯罪不起訴的規(guī)定?!缎淌略V訟法》第142條第2款規(guī)定了相對不訴(酌定不訴):“對于犯罪情節(jié)輕微,依照刑法規(guī)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痹趯彶槠鹪V工作中,人民檢察院也應當根據(jù)老年犯罪嫌疑人犯罪的動機、目的、情節(jié)、后果、悔罪表現(xiàn)、身體健康狀況、是否具備看護條件等事實,并結(jié)合其人身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綜合衡量有無起訴必要。因此,建議對于有下列情形的老年犯罪人,可以實行微罪不起訴:(一)過失犯罪的;(二)被誘騙、教唆、脅迫而實施犯罪的;(三)犯罪后自首的或者有認罪悔罪表現(xiàn),能積極退贓的;(四)得到被害人諒解的;(五)生活不能自理的;(六)其他。
第二,司法機關(guān)成立專門辦理老年人犯罪的辦案機構(gòu)或辦案小組。為了更好地辦理老年人犯罪案件,建議可在公訴部門內(nèi)部成立辦理老年人案件的專門辦案小組?!皩ψ鞒霾黄鹪V處理和判處緩刑的老年人要進行定期的回訪、幫教。掌握他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情況,關(guān)心他們的生活,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不就罪論罪、不就案辦案。積極聯(lián)系協(xié)助居民委員會、民政部門和社會福利部門、老齡工作機構(gòu),及時解決老年罪犯的生活出路問題,防止再次犯罪。兼顧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tǒng)一”。
(3)審判階段
審判階段應賦予老年犯罪人指定辯護權(quán)。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guī)定了對于符合條件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可以或者應當為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刑事訴訟法的這項規(guī)定是出于對弱勢群體的保護而加以設置的。然而,對于同樣是弱勢群體的老年犯罪人刑事訴訟法卻疏忽了。因此,建議在《刑事訴訟法》第34條中加上一款:“年滿70周歲的老年人未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4)刑罰執(zhí)行階段
第一,放寬適用減刑假釋的適用條件。對于老年犯罪人,如果認真遵守監(jiān)規(guī),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xiàn)的,或者有立功表現(xiàn)的,就“應當”而非“可以”減刑。在假釋方面規(guī)定老年人執(zhí)行原判刑罰“三分之一”即可適用假釋。
第二,放寬刑罰執(zhí)行時的變通規(guī)定。如在老年人犯罪必須收監(jiān)時,可以在監(jiān)獄內(nèi)建立老年犯監(jiān)區(qū),這也是我國監(jiān)獄較為普遍的做法。還可以嘗試設立老年犯管教所作為補充。此外,還應設置針對老年人犯罪的非監(jiān)禁刑罰。比如可采取讓老年人參加社區(qū)勞動的辦法,既能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又能為社會作出貢獻,并且免去了老年人的牢獄之災。對犯罪情節(jié)較輕的老年犯有條件的地方應允許其定期回家探望,使其盡量不脫離原有生活環(huán)境并能與家庭成員繼續(xù)保持親情聯(lián)系?!皩τ谶_到一定年齡的老年犯,如80歲以上,在能夠預防犯罪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保安處分等方式來代替刑罰處罰”。這些舉措,既體現(xiàn)了刑法對老年犯的人性關(guān)懷,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同,又照顧到了老年犯的特殊情況,對其權(quán)益也是一種很好的保護。
[1]楊宏亮.老年人犯罪情況調(diào)查與法律機制完善研究[J].犯罪研究,2009,(4).
[2]蒙古國刑法典[M].徐留成,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2-14.
[3]梁根林.非刑罰化——當代刑法改革的主題[J].現(xiàn)代法學,2000,(6).
[4]日本刑事訴訟法[M].宋英輝,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108.
[5]希臘刑法典[M].陳志軍,譯.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42-43.
[6]法國刑事訴訟法典[M].方藹如,譯.北京:法律出版社,
1987.23 3.
[7]新譯日本法規(guī)大全(點校本)第2卷[M].李秀清,點校.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471.
[8]芬蘭刑法典[M].肖怡,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4.
[9]巴西刑法典[M].陳志軍,譯.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27-31.
[10]墨西哥聯(lián)邦刑法典[M].陳志軍,譯.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27.
[11]日本刑事訴訟法[M].宋英輝,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11.
[12]高齡老人犯罪帶來的困惑 老年人犯罪“可以從寬”[N].法制日報,2008-05-20.
[13]孫婧.對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理問題的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0,(11).
[14]李芝龍.關(guān)于未成年犯、老年犯“兩減少、兩擴大”法律問題研究[EB/OL].湖北荊門人民檢察院網(wǎng),2010-09-09,http://www.jingmen.jcy.gov.cn/news.asp?infoid =485&classid=6&sclassid=0.
[15]夏朝暉.老年人刑事責任制度的立法考查[J].法制與社會,2006,(8).
[16]吳宗憲,等.中國老年犯罪的對策[EB/OL].京師刑事法治網(wǎng),2010-08-28,http://www.criminal lawbnu.cn/ criminal/Info/showpage.asp?pkID=27999.
[17]袁彬,唐仲江.關(guān)注《刑法修正案(八)》熱點爭議問題[EB/OL].法律博客,2011-3-10,http://qingyuanshan.fyfz.cn/art/933414.htm.
[18]魏東.析“體恤老人”刑法新規(guī)[EB/OL].法律博客,2011.03.27,http://weidong1111.fyfz.cn/cat/68406.htm.
[19]刑法老人免死條款引爭議 新增限制條件被指過窄[N].法制日報,201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