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靈佳
控制“學生評教”影響因素與心理效應的關系
胡靈佳
“學生評教”是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自我評價共同組成高校內部教學質量評估系統(tǒng),滿足了教師在職業(yè)上的高層次需求。但實際操作中的“學生評教”也給教師的心理和行為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表現在教學價值目標上的沖突、評價目的和結果的利用的沖突、學生評教的權力與教師權威的沖突等。本文試通過控制影響因素來解決雙方心理反應問題,以減小對結果的影響,使結果更科學。
學生評教; 影響因素; 心理效應
醫(yī)學院校由于專業(yè)與培養(yǎng)人才的特殊性,任何時候都必須講求質量,對此,建立健全高等醫(yī)學院校內部質量保證與監(jiān)控體系尤其重要和緊迫。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主導作用。學生評教作為其中的一種有效方式,自然成為學校質量監(jiān)控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被學校管理者納入常規(guī)工作,對于醫(yī)學院校而言,“學生評教”更是作為質量保證與監(jiān)控體系中重要的一環(huán),引起院校方的極大重視。
心理效應是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guī)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同任何事物一樣,它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意義。因此,正確地認識、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1.1 學生評教的積極心理效應
1.1.1 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 通常的教學,學生常處于附屬狀態(tài),被提問、被考試,教師具有絕對權威。學生評教活動不僅在形式上滿足了學生對師生關系平等的要求,而且也提醒教師應注意克服教師中心主義的思想,從而擺正教師在教學中的位置。學生評教,如果缺乏對教學評價的必需知識,勢必會影響評教結果的客觀準確性[1],這就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性,更多地關注教學,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全面地評價教師的教學。如此調動了學生深入教學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學生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1.1.2 促使教師不斷改進教學,加強知識更新 學生評教,涉及到教師工作的方方面面,從師德、態(tài)度到學識能力、方法以及投入程度等方面都會對教師作出一些評價。它能促進教師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使教師更具有現代民主理念和素養(yǎng),容易傾聽學生意見,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學生評教,不僅能督促教師勤奮工作,努力鉆研,而且可以從學生的評價中獲得更直接、更實際、更客觀的反饋信息,使教學活動和教學改革更有效。
1.2 學生評教的消極心理影響
1.2.1 在大學里,讓學生評價教師教學表現要獲得確定的科學性,需要有諸多條件,如果這些條件不能滿足,則這種民主評價就具有不可靠性。一些條件在學生評教時很難同時具備,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任何一個條件都不具備,如此則學生評價教師教學表現的可靠性就非常有限了[2]。
1.2.2 學生評教若引導不夠,也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在實施過程中產生一些偏頗,導致出現消極的心理效應。有的教師為得到學生的好評而放縱學生,討好學生;得不到好評就會遷怒于學生,以消極情緒敷衍教學,導致師生之間情緒對立;有些教師可能會感到委屈而工作意志消沉。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學生對該工作較為支持[3],個別學生會借機對教師發(fā)泄私憤。
學生評價的目的是以評促教、以評促改,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從學生評教實施過程的角度分析,一是學生評教準備階段,為事前控制;二是學生評教實施階段,為過程控制;三為學生評教結果處理階段,為事后控制。
2.1 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也稱前饋控制,它是在學生評教開始之前進行的預先控制活動。事前控制的關鍵在于準確預測學生評教中可能發(fā)生的偏差及其產生的原因,進而在事情發(fā)生之前就采取控制行動。它是學生評教質量控制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
2.2 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也稱同期控制,它是對學生評教過程中各項工作的控制,目的是通過檢查、指導、協調學生評教各項工作的運行,既能強化工作規(guī)范、程序進度及質量要求,又能及時發(fā)現操作中出現的偏差,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以便在發(fā)生重大損失之前及時調整和糾正偏差,保證學生評教活動按既定的質量目標推進。
2.3 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也稱反饋控制,它是在學生評教的階段性工作或者整個活動結束后,通過資料分析或反饋信息,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再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補救,最大限度地消除負面影響,并為后繼學生評教活動質量控制提供參考??刹捎枚ㄆ谶\用峰值分析、差值分析、加權分析等科學方法進行數據分析,實現對測評原始信息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學生不是完全理性的評價主體,因為受知識、經驗及情感因素的限制,部分學生在評教時往往滲入了許多個人的情感因素,很難做到公正、公平,并容易受到學校教學條件、服務環(huán)境、課程性質、教材質量、學習動機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甚至將自己對學校的整體質量感受滲透在對教師的評價中,從而降低了對教師評價結論的可信度[4]?;谝陨弦蛩?,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3.1 加大評教的解讀力度,提高師生對評教的認識 現階段,教師對學生評教還存在許多認識上的誤區(qū)。教師本身具備一定修養(yǎng)、素質,包括知識素質、心理素質等[5],他們認為大學是傳授高深學問的場所,而學生由于知識結構不完善、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有限等,只能對他們主觀上所感覺到的情況進行評價,不足以對大學教學這種學術性、專業(yè)性很強的活動作出正確的判斷。如果學生評教不合理,如評價指標及標準不科學等,會限制和干涉教師的教學自由,學生評教與教師教學自由之間存在沖突,部分學生會對評教產生戒備、應付心理。有學生認為,根據自身的主觀好惡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表現為評教過程中的偏頗心理。如果學生對教學評價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勢必影響到“學生評教”結果的公正性和準確性,而這也正是廣大教師對于“學生評教”最為反感和不滿之處。
3.2 完善評價指標體系,提高學生評教的科學性 教師教學評價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評價指標的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評價工作的成效。評價指標科學、合理,評價結果才會有效和可靠,不科學、不合理的評價指標,往往不能準確反映出教師教學的真實情況,其評價結果也因為不可靠而受到教師的懷疑和抵制,無法發(fā)揮評教對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促進作用。因此,制定科學、合理的評教指標是確保評教工作實效的基礎,也是發(fā)揮評教形成性功能的基礎。
3.3 精心組織評教過程,盡量控制影響評教結果信度的干擾因素 學生評教的信度受主觀、客觀因素,外部、內部因素影響。評教過程的組織是關系評教工作成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廣泛征求教師、學生、教學管理人員和專家意見,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評教指標后,仍然需要對評教過程進行精心的組織,控制影響評教結果信度的干擾因素,以保證評教的信度。例如,在評教學生的選擇上,盡量安排上課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在評教組織者的選擇上,應選擇與評教結果無直接利害關系的第三方,教師本人應回避評教現場;在評教方式的選擇上,應采取由學生無記名評教的方式進行,消除學生評教的顧慮。
3.4 提高評教反饋的有效性,發(fā)揮評教的形成性功能 重視評價的形成性功能是當今教育評價的主要趨勢,但目前實施的“學生評教”更為重視評教的總結性功能,而很少關注評教的形成性功能。教學管理者更為重視評教結果在教師的鑒定分等、甄別優(yōu)劣中的作用,甚至直接把評教的結果與教師的利益掛鉤。相反,對于如何發(fā)揮評教在促進教師提高教學技能中的作用考慮不夠。即便對評教的形成性功能有所考慮,也因評教反饋的低效甚至無效,使評教的形成性功能大打折扣。
3.5 慎用評教結果,著力提高教師改進教學的內在動機 學生評教的結果是教師最關注的,對結果的處理恰當與否,將直接關系到教師對學生評教的態(tài)度,并進而影響到評教的實際效果。由于評教開展的時間較晚,加之評教宣傳不到位,指標體系也不夠科學,教師和學生對評教的認可度和接受度還不高,因此,管理者對評教結果必須謹慎處理。建議管理者應樹立起以師為本的理念,要處處關心教師、理解教師、相信教師、鼓勵教師,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教師,注重激發(fā)教師的內在動機,使教師充分了解學校對自身發(fā)展的要求,并根據學生評教的結果,確定自身的發(fā)展方向。學校要根據學生評教的結果,向教師提供改進教學的信息,并向教師提供指導、培訓或自我發(fā)展的機會。
[1] 常亞平,陳亮,閻俊,等.高校“學生評教”誤差形成機制研究[J].高教探索,2010,8(1):80-86.
[2] 蔡連玉.學生評教:一種被過度闡釋的制度[J].江蘇高教,2009,13(1):78-80.
[3] 冉茂成,朱彥雨,李春平,等.學生評教的調查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8,11(1):58-60.
[4] 李勤.影響“生評教”有效性的因素及對策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8.
[5] 倪一琳.護生對臨床帶教現狀評價的調查與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9):157-158.
10.3969/j.issn.1674-4985.2012.08.056
161000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醫(yī)學院
胡靈佳
2012-01-04) (本文編輯:李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