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
(江蘇聯合職業(yè)技術學院連云港中醫(yī)藥分院 江蘇 連云港 222006)
趣味教學在高職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楊春
(江蘇聯合職業(yè)技術學院連云港中醫(yī)藥分院 江蘇 連云港 222006)
復雜抽象的有機化學是高職藥學專業(yè)中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但對于化學基礎比較薄弱的高職學生而言,學生對本門課的接受度比較低,長時間的被動學習也會使他們產生畏懼心理。通過趣味教學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學習上由被動轉化為主動,能夠學得輕松、靈活,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趣味教學;有機化學;有效教學;高職藥學
有機化學是高職藥學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是學習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物合成等專業(yè)課程的基礎。因此,學好這門課對日后專業(yè)課的學習十分重要。但是對于復雜抽象的有機化學,學生學習起來感覺很吃力,時間一長,讓學生感到壓力大,產生畏難情緒,而畏難情緒乃是學習之大敵。只有想辦法幫助學生克服它,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就提醒教師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有機化學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那么,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認為,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開展趣味教學以彌補這一不足。趣味教學,就是把深奧難懂的科學知識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解清楚。當然,趣味教學是以科學性為前提,以豐富的資料為基礎。嘩眾取寵、賣弄逗笑絕不是趣味教學。通過實踐摸索,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在教學中盡可能地把教學內容與工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得學生開闊眼界,認識到有機化學對于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有機化學的興趣。上好第一節(jié)課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例如上緒論課,筆者先要簡單地介紹有機化學的發(fā)展史,從我國古代的釀酒、染色、油漆、造紙術、草藥使用,到近代有機化學理論的建立,再到現代有機化學的輝煌發(fā)展,說明有機化學是一門內容豐富、應用廣泛的科學,使學生認識到從天上到地下,從陸地到海洋,從生產到生活,有機化學無處不在,無處沒有,然后轉入教學。這樣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有機化學的熱情。
在各章教學中,也盡量聯系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將深奧的內容轉化為身邊淺顯有趣的內容來講。例如,講到烷烴時,聯系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讓學生對烷烴類化合物有直觀的認識。在講解醇的性質和應用時,可聯系實際應用,列舉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例如,交警快速檢查駕駛員是否酒后駕車的酒精測試儀、酒精在醫(yī)療上用來消毒等。在講述醛的性質時,聯系到熱水瓶膽是如何制成的。講到蛋白質的用途時,列舉日常應用,例如重金屬中毒的急救以及在食品加工和醫(yī)藥上的用途。因為這些知識是學生熟知的,所以學生在聽的時候就會格外認真,并能積極參與討論,使知識更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
學生都喜歡玩游戲,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游戲”更應帶有目的——滲透教學內容,實現快樂學習。在課堂上,如果能足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么課堂的教學效果會增加很多。因此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一些游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烷烴化合物命名方式的時候,筆者采用了“大樹上掛玉米”的游戲方法:緊扣“選主鏈”、“編號”和“命名”三部曲,把烷烴的主鏈比做“大樹”,支鏈上的烷基比作掛在“大樹”樹杈上的“玉米”。再結合練習,讓學生報告“大樹”和“玉米”的情況,評委(教師)來評價命名情況,達到寓教學于“游戲”中。輕松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學習時興致盎然,積極投入。
歌謠、順口溜是教學的有趣模式,應用得好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難于理解的理論,復雜的實驗步驟,都可以用該方法來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例如,為了讓學生對各類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有一個系統(tǒng)的記憶,筆者就用了一個歌謠:“有機化學并不難,記準通式是關鍵。只含C、H稱為烴,結構成鏈或成環(huán)。雙鍵為烯叁鍵炔,單鍵相連便是烷”,讓他們便于記憶。例如,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很容易有所疏漏,筆者也用了一個順口溜:“碳鏈縮短法”——主鏈長到短,支鏈整到散,位置心到邊,排布對鄰間。再比如,講到醛的性質時,以“醛像墻頭草,風吹兩面倒。遇氫化為醇,氧到它變酸。”這樣幾句歌謠很形象地描述了醛的性質。還有以“醇、醛、酸、水四人幫,烴、酯、鹵烴(鹵代烴)不一樣。”的順口溜,可更好地記憶有機物的溶解性。這些歌謠、順口溜既增強了學科的趣味性,又提高學生對有機化學的興趣。當然這樣的教學在嚴謹性上可能會欠缺一些,但只要處理恰當,也是能達到很好效果的。
筆者教學的班級一般有50名學生,在這樣的大班授課時,很難在有限的45分鐘內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這樣就會造成教師“滿堂灌”或是只有少數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而大部分學生只是聽課旁觀而已。“小組競賽”的教學方法將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引入課堂,從而達到學生間的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例如,在命名練習或者習題講解時,采用小組競賽方式,將學生分組,可以采用“問題搶答”、“相互修正”等方式,教師掌握判定勝負的主導權,當然得注意公正性——誰最快舉手或起立,采用小組與個人雙重加分、組內評MVP學生1~2名(特別加分)等激勵機制。通過這樣的方式,觀察學生是積極進取還是被動等待,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加強對性格被動學生的引導,促進學生平衡發(fā)展;而MVP的當選,會使學生自信心大增,利于形成良性競爭氛圍。
變化莫測的實驗是最能提起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有許多化學實驗,這些化學實驗通常伴隨著光、聲、色等現象的明顯變化,我們可以充分挖掘實驗本身的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首先,注重實驗設計的趣味性??梢詫嶒灳陌b,設計成游戲或是小魔術,充分發(fā)揮實驗的直觀、新鮮、神奇。例如,在講到芳香烴萘的時候,筆者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一個小魔術:“烈火中的花布”,然后讓他們自己思考這個魔術的奧妙在哪里,這樣既獲得了學生的掌聲,也讓學生能主動學習,教學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在課堂上以這樣有趣的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大大提高課堂的效率,是十分必要也是可行的。當然實驗的選取要與課堂的理論密切相關,并且盡量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其次,注重實驗操作的趣味性。有機化學藥品中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蝕性的藥品很多。特別是有機合成過程中,如果實驗中有違規(guī)、錯誤的操作,輕則影響實驗的現象和結果,重則會發(fā)生實驗事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當然規(guī)范并不意味著死板。為了喚起學生的興趣,我們在實驗操作的同時要注重其趣味性,使學習不至于枯燥。例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讓學生自己當“老師”,到講臺上代替教師做演示實驗,在實驗結束后,對學生的操作進行總結,若有不當,指出其失誤和錯誤之處,這樣的嘗試,可以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探索學習的氛圍,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情趣。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學的手段也日新月異,尤其以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上的運用最為突出。對于有機化學這樣抽象的課程,光靠黑板的板書,課堂教學肯定十分乏味。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地運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手段,必將會喚起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從而激發(fā)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對于有機化合物的立體結構,光看書本上的結構,學生很難感受何為“立體”。筆者通過多媒體將化合物的結構制作成三維立體,那樣學生就一目了然地理解了立體結構的概念。再比如,對于一些危險的實驗,如比較醇、水與鈉的反應的激烈程度,因安全問題,此實驗不方便在課堂上演示,所以筆者制作了實驗錄像,讓學生能直觀地觀察實驗過程,比較實驗的劇烈程度,感受實驗的危險性。對于一些有毒、氣味難聞的化學反應,例如胺類化合物與亞硝酸的反應是比較重要的化學性質,但是胺類物質有毒并且氣味令人不愉快,所以,筆者通過彩色的圖片給學生演示實驗的過程以及結果,這樣會使學生清晰地看到此類反應是如何進行的,以及反應的結果是怎樣的,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果。
課堂教學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只要是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課堂趣味性的,就值得我們去探索運用這些方法。例如,在講課過程中,邊講邊實驗的方法對課堂效率的提高十分有效,在適當地講解提示后,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做實驗,驗證課堂教學的結論,這樣可真正使學生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增進學習興趣,更直觀地理解記憶化學反應的變化。
總之,學生有興趣的課堂就是一堂有趣的課。如何讓課堂45分鐘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變得很短,這就需要我們用心,只要我們的心在,學生的注意力就在。通過趣味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枯燥的學問就會煥發(fā)勃勃生機,充滿了趣味,讓學生在學習上由被動轉為主動,能夠學得輕松、靈活,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1]張順清.巧用趣味教學,激活學生的化學思維[J].新課程研究(基礎研究),2007,(3).
[2]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游梅.用心理學規(guī)律優(yōu)化課堂教學[J].化學教學,2006,(3).
[4]主孝榮.趣味性語言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妙用[J].試題與研究,2010,(12).
[5]左留發(fā).注重誘導 激發(fā)興趣 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5,(6).
[6]葉永珍.注重誘導 激發(fā)興趣——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4).
[7]開啟余.職業(yè)院?;瘜W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2).
楊春(1981—),女,江蘇鹽城人,碩士,江蘇聯合職業(yè)技術學院連云港中醫(yī)藥分院助教,研究方向為基礎化學與天然藥物化學。
G712
A
1672-5727(2012)06-01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