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忠義 趙志強
農村便民連鎖商店全覆蓋是新 “五個全覆蓋”的內容之一,是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確立的 “五大惠民工程”之一。實施農村便民連鎖商店全覆蓋是新農村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是供銷合作社提升為農服務形象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忻州市轉型跨越發(fā)展的重要舉措。
便民連鎖商店建設是發(fā)展農村現代流通的必由之路。長期以來,由于受計劃經濟重生產、輕流通觀念的影響,導致農村流通投入不足,流通方式滯后,農村消費“不經濟、不安全、不方便”問題突出,農產品銷售不暢,難以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資料需求。農村便民連鎖商店建設以現代經營理念,構建布局合理、連接城鄉(xiāng)的連鎖經營網絡,把農民需要的優(yōu)質生產、生活資料送下鄉(xiāng),把市民需求的農副產品運進城,從而使千家萬戶的農民與千變萬化的市場緊密聯系起來,實現有效地對接,使農村便民連鎖商店在現代流通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農村便民連鎖商店建設是激活農村市場的重要舉措。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著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擴大內需,最大潛力在農村。隨著農民收入的進一步增加,農民消費需求不斷提高,而農村落后的消費環(huán)境卻抑制了農民消費。推進農村便民連鎖商店建設,正是從改變經營業(yè)態(tài)、發(fā)展現代管理模式、擴大服務半徑、增加服務項目等多方面放大了農村消費終端的服務功能,從不同層面有效地激活了農村消費要素,但同時也阻礙了改善農村消費環(huán)境的進程。
農村便民連鎖商店建設是供銷合作社重塑形象的有效途徑。由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的體制機制不適應,供銷合作社整體服務功能減弱,原有的經營體系“線斷網破”。雖然近年來,全市供銷合作社加快改革發(fā)展,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大力推進“新網工程”建設,為農服務功能顯著增強,整體形象明顯改善,但基層經營設施陳舊、功能薄弱等問題依然存在。通過推進農村便民連鎖商店建設,可以改造傳統(tǒng)經營網點,提升基層供銷合作社形象。
2006年以來,忻州市委、市政府連續(xù)幾年將便民店建設列入為民辦的實事當中。全市供銷合作社圍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把便民店建設作為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有關部門的支持,按照形式多樣化、投資多元化、管理規(guī)范化、運作市場化的方針,強勢推進,呈現出蓬勃發(fā)展的良好勢頭。截至2011年底,全系統(tǒng)共建成農村便民店1075個,較好地完成了便民連鎖商店全覆蓋任務。
在建設過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第一,堅持“五同步”原則:數量與質量同步、規(guī)范與提升同步、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步、便民店與配送中心同步、覆蓋率與配送率同步。第二,采取“三種模式”:自建、聯建、加盟。自建,即充分利用基層供銷合作社現有設施,由供銷合作社自籌資金或職工投資建設。聯建,即針對部分基層社改造網點資金缺乏的情況,堅持市場化運作,吸收個人或流通企業(yè)投入資金進行改造建設。加盟,即把信譽好、實力強、地理位置較好、愿意加入供銷合作社網絡、服從供銷合作社管理的農村個體門店吸收進來,實行統(tǒng)一門頭標識、統(tǒng)一管理制度、統(tǒng)一服務承諾、統(tǒng)一進貨渠道、統(tǒng)一管理模式。第三,注重“三個結合”:一是與基層社門店改造相結合,增強基層社服務功能。二是與“萬村千鄉(xiāng)市場工程”相結合。市縣供銷合作社主動與商務部門協(xié)調,選擇不同的側重點共同開展工作,保證了均衡發(fā)展。三是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注重與農村文化、體育等工程配套建設,真正發(fā)揮便民店的服務功能。通過強有力的措施和科學的管理,全市供銷合作社便民店呈現出三大特點,即“小網點、大網絡”、“小超市、大連鎖”、“小商品、大市場”。取得了三好效果,獲得了黨委政府滿意、農民群眾受益的良好社會效果,供銷合作社形象獲得大力提升。
在推進便民連鎖商店建設的實踐中,要想高標準地完成好全覆蓋任務,使便民連鎖商店“建得起、管得好,有實效”,實現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必須處理好 “四方面關系”。
一要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關系。既要按照省、市政府下達的規(guī)劃要求不折不扣完成便民店的建設任務,保證數量,又要嚴格按照省供銷合作社《農村便民連鎖商店規(guī)范管理辦法》進行規(guī)范完善,保證質量。目前,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tǒng)正在對建成的便民連鎖商店進行質量回訪,對標準不高、管理不規(guī)范的便民店,逐步進行規(guī)范提升。
二要處理好便民店建設與配送中心的關系。配送中心是農村現代流通網絡的中樞,是便民店建設的重要支撐。它對于便民店采購的成本、運營的效率等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對于保障農村食品安全和商品質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tǒng)已組建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16個,但存在配送效率低、連鎖化水平不高、帶動連鎖經營的能力不強等問題,下一步,重點是進一步加強配送中心建設,因地制宜發(fā)展多種模式并存的配送體系,逐步增強網絡的配送能力,提高網店的配送比例。
三要處理好市場運作與科學管理的關系。在便民店建設的實踐中,采取聯建、加盟等方式,吸納社會力量參與網絡改造,既解決了便民店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又完成了便民店建設任務,實現了雙贏。對這類便民店,供銷合作社雖不能干涉其正當經營行為,但也不能 “放任自流”,放棄監(jiān)管責任。要強化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誠信承諾、質量追溯和進貨準入等管理制度,組織開展店長、店員培訓工作,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規(guī)范其經營行為。對出現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問題的,要立即取消便民連鎖商店資質。
四要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便民店是經濟主體,首先要講經濟效益,只有經濟實力增強了,才能不斷發(fā)展壯大,才能更好地為農民服務,才能形成社會效益。供銷合作社作為為“三農”服務的組織,要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充分利用便民連鎖商店這個平臺,既為農民提供經營性服務,又要為農民提供公益性服務。當前,全市供銷合作社正努力推進農村流通網絡“一店多能、一網多用”,在便民店進行日用消費品經營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農副產品收購和再生資源回收業(yè)務。在今后的工作中,忻州市社將與有關部門聯合合作的力度,拓展服務領域,為農民提供醫(yī)療衛(wèi)生、電信、郵政、文化娛樂、保險等綜合服務,逐步成為“政府的惠民店、農民的貼心店、經營者的稱心店、新農村的風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