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加 斯金平 夏強強 黃華宏
(浙江農林大學林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浙江臨安 311300)
“生物技術概論”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性課程,也是生物技術基礎知識和前沿科學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國內一些與生命科學相關的院校開設了本課程,而后延伸至非生命科學類院校。生物技術作為前沿高技術產業(yè),已成為具有國家戰(zhàn)略意義的發(fā)展產業(yè),并逐漸貼近普通百姓。浙江農林大學林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注重培養(yǎng)“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業(yè)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積極開展生物技術通識教育,豐富了學生生物科學知識、促進了學科交叉,對提高學生的科技素養(yǎng)、促進知識遷移、主動適應職業(yè)需求變化以及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有著重要作用。金黎明等對生物技術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等進行了改革[1-5],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楊婉身等[6]通過將通識教育與個性化專業(yè)教育相結合,以期培養(yǎng)出“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高等農業(yè)院校生物科學專業(yè)人才。筆者針對當前本科教學改革的新形勢,對“生物技術概論”通識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考核方式等進行了改革與實踐,總結出一套適合本課程教學的方法與手段,為通識課程教學提供借鑒。
通識課程一般是針對非生物技術專業(yè)的學生設置的課程,目的是讓非本專業(yè)的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拓寬視野。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先生說:通識一般生活之準備也,專識,特種事業(yè)之準備也。通識之用,不止?jié)櫳矶眩嗨酝ㄓ谌?。信如此論,則通識為本,而專識為末。社會所需要者,通才為大,而專家次之[7]。誠如梅先生所言,不論辦學類型有何不同,只要大學的宗旨不變,通識教育在大學的價值就不會消磨。所以對于通識課程教育必須深入淺出,不強調學生對復雜理論的掌握,而應注重實用性及對知識的理解力。“生物技術概論“通識課程教學改革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20%的學生認為通識教育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想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關于生物技術方面的知識;35%的學生則是為了提高個人修養(yǎng),陶冶自己的人文精神;45%的學生則是為了能獨立思考、且對不同的學科有所認識。有86.7%的學生認為通識課程內容應簡單易懂,希望增加實驗內容和輕松愉快的、啟發(fā)式的教學內容,減少對理論知識“滿堂灌”的教學方式[8]。例如講到關于克隆人等引發(fā)的有關倫理方面的問題和生物技術的安全性等問題時,教師不應在課堂上羅列大堆事件,也不能將自己主觀的意識強加給學生,因為學生有自己的理解。所以,這樣的內容就應該交給學生自己,讓他們自己去查資料,然后傾聽學生對此事的論述,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查閱資料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課外書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學習氛圍。
針對生物技術專業(yè)學生的教學主要是以教學大綱為主,必須進行深入地介紹。而通識課程教學,除了介紹課程的核心內容之外,更要注重豐富課外內容?!吧锛夹g概論“通識課程教學改革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85.6%學生更希望能了解本領域的前沿內容,11.2%的學生希望學習本課程的理論知識,其余的學生覺得學什么內容無所謂。這就反應出學生對學科前沿的渴望。生物技術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和尖端學科,新技術、新發(fā)展、新成果層出不窮,教師必須查閱大量文獻資料,不斷更新知識,緊跟學科前沿,把握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才能將生物技術最新成果引入教學當中,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生物技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其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解決科學難題的能力。
“生物技術概論”通識課程教學改革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80%的學生表示想通過本課程學點有用的知識、能和社會接軌的知識。故在通識課程的教學中,特意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如“生物技術與農業(yè)”“生物技術與食品”“生物技術與人類健康”“生物技術與能源”“生物技術與環(huán)境”等,將目前的科學進展與市場需求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去查閱資料,主動學習。同時將科研成果應用到教學中,向學生介紹科研成果在生產上的應用,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生物技術概論”通識課程教學改革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95.5%的學生傾向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希望能走進社會,增加實踐動手能力的機會。所以,筆者在本課程教學中積極開展實踐型教學,第1堂課就帶學生參觀實驗室,增強學生的感官認識,吸引非本專業(yè)的學生對生物技術內容的好奇,很多學生都表示想親自動手操作。在課程講授過程中,盡量增加簡單的實驗操作。例如DNA提取、組織培養(yǎng)等,讓學生取自己口腔上皮細胞進行DNA提取,然后將提取的DNA保存在酒精中,并做成星形掛件保存,這是一個屬于學生本人的“獨一無二”的禮物,學生實驗的興趣十分高漲;此外,針對實用性很強的內容,如細胞培養(yǎng)、生物反應器等內容,就直接邀請生物技術公司的人員給學生介紹,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目前市場的需求。通過2個學期的教學實踐,99%的學生都贊成這樣的教學方法。
通識課程教學采取不同于一般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但在以大班上課的通識課程中,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導致絕大部分的學生玩手機、打瞌睡。所以,在本課程教學中,應采取啟發(fā)式、互動式、研討式教學模式,采用提問、故意設置教學障礙,或是專題討論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例如,在講到克隆人的專題時,設置一個辯論的主題:是否贊成克隆人的到來。學生分成2部分,一部分代表正方,贊成克隆人到來;另一部分代表反方,反對克隆人到來。然后展開辯論,學生會從倫理道德、法律法規(guī)和克隆技術等方面進行辯論。辯論結束后,老師就辯論的內容進行總結,提出老師自己的觀點,還可以播放一段國內外專家對克隆人看法的錄象,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擴大了學生知識面。此外,還可以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搬到課堂上來開展研討式教學。例如上課時將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討論如何深入地開展此項研究,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這樣學生注意力會始終跟著老師的思維走,不會脫離課堂內容。
“生物技術概論”是一門較為抽象的課程,僅通過口頭表述已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尤其針對通識課程來說,學生不希望聽深奧的理論知識,而是需要簡明、易懂、直觀、新穎的教學方法。因此在授課時,采用集圖、文、聲于一體的多媒體教學模式,減少大量的文字教學,利用計算機強大的數據管理功能、多媒體支持功能和方便教學的功能,以數字化方式存儲、加工、傳輸,將生物技術種類繁多、操作過程復雜的特點圖片化、直觀化、形象化,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等載體,借助網絡平臺,現場播放與本課程相關的教學視頻、電影等。例如在講授植物組織培養(yǎng)時,可以查找到網上視頻直接播放,加深內容的理解;又如在講到克隆人內容時,給學生播放了美國大片《逃出克隆島》,學生印象深刻,上課效果較好。
“生物技術概論”是注重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的一門課程,通識課程的教學目的不需要學生掌握復雜而深奧的理論知識,只是以了解課程內容為主。因此,輕松愉快的教學方式是通識課程可選的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考核方式不能一成不變。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我們取消了卷面的考試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多樣化的考核方式:①寫一篇與本課程相關的文獻綜述,不限內容,但要統(tǒng)一格式、規(guī)范,如果寫得好,可以推薦到雜志上發(fā)表,以此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查資料,整理資料,提高寫作的能力。本項內容占總分的60%。②上課考勤。學生應做到有事請假,不得無故曠課缺課??记谡伎偡值?0%。③專題討論和辯論。此形式也包括課堂提問,主要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這部分占總分的10%。④實驗考核。包括實驗操作過程的認真程度和實驗結果2部分。占總分的10%。
我們還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編寫了適合非生物技術專業(yè)學生學習的教材,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學校的實際條件,采用了一套能收到較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多地了解和掌握生物技術知識。
[1]金黎明,權春善,崔韶暉,等.現代生物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索與實踐[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09,4(4):301-303.
[2]薛金愛.淺析“生物技術概論”的教學實踐[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26(6):224-225.
[3]易自力,周樸華,曾寶成,等.生物技術本科專業(y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探索[J].中國農業(yè)教育,2000(4):27-29.
[4]馬和平,蘭小中.生物技術專業(yè)教學改革的探索[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7):13.
[5]林娜,魏琴,張超,等.“生物技術概論”課程特色教學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08(16):240-241.
[6]楊婉身,丁春邦,馬恒東.通識教育與個性化專業(yè)教育相結合-高等農業(yè)院校生物科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討[J].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2004,22(Sl):7-9.
[7]麥宇紅.農業(yè)院校通識課程設置調查與分析——以華南農業(yè)大學為例[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0,2(2):56-58.
[8]馬英,王志勇,陳蕓,等.生物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集美大學學報,2009,10(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