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鳴長
(泉州黎明職業(yè)大學經貿系,福建泉州362000)
東盟五國出口貿易的能源消費效應分析
鐘鳴長
(泉州黎明職業(yè)大學經貿系,福建泉州362000)
文章基于出口貿易的能源消費模型,分別采用1971~1997年以及1997~2007年兩個階段的東盟五國人均能源消費量和人均出口貿易額相關數(shù)據(jù),運用面板協(xié)整方法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結果表明:總體上東盟五國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之間存在著長期協(xié)整關系;后一階段的出口貿易對能源消費效應的長期彈性比前一階段更小;兩個階段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都從短期的雙向因果變?yōu)殚L期單向因果關系,乃至更長期協(xié)整關系的削弱。最后根據(jù)研究結果,結合中國實際給出幾點建議:優(yōu)化產業(yè)和產品出口結構、轉變出口增長方式、發(fā)展低碳經濟;提高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現(xiàn)代服務業(yè)出口的比重;提高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更多的世界品牌。
能源消費;出口貿易;面板協(xié)整;東盟五國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出口貿易是推動一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和關鍵環(huán)節(jié)。但是,出口產品的生產是由出口國的能源消耗來實現(xiàn)的,且由此產生對經濟發(fā)展的推動力。作為新興經濟體的東盟五國①東盟五國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通過實施出口導向的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曾經創(chuàng)造了世界經濟增長的“奇跡”,成為全球重要的加工制造業(yè)生產與出口基地,也是世界能源消費的重要國家。然而,當前從出口貿易角度探討能源消費問題的研究并不多,特別是將東盟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相關實證研究幾乎是空白的。因此,基于出口貿易的能源消費模型,采用面板協(xié)整檢驗方法,對東盟五國1971~2007年出口貿易的能源消費效應進行實證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囿于國內市場的發(fā)展,東盟五國選擇了出口導向型的發(fā)展路徑,大力發(fā)展外向型制造業(yè)。過去30多年的時間里,東盟五國1971~2007出口貿易依存度都保持著一定幅度的增長,由1971年的0.244增長到2007年的0.737。伴隨著出口貿易規(guī)模的擴大,東盟五國能源消費量在不斷增加。在1971~2007年的36年間,東盟五國GDP增長36.81倍,創(chuàng)造了經濟起飛的奇跡。其中,出口貿易額從76.6億美元增長到8746.83億美元,增長約113倍。與此同時,東盟五國的能源消費總量也呈現(xiàn)相應地增長:從1971年的7340萬噸油當量增長到2007年的43396萬噸油當量,增長了近6倍,位居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氣消費量的前列。
圖1 1971~2007年東盟五國貿易額、GDP與能源消費的變化圖
從圖1可以看到,東盟五國總的出口貿易、GDP、能源消費的變化趨勢幾乎是一致的。總體上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71~1990年,隨著東盟五國經濟起飛,經濟規(guī)模不斷擴大,能源需求量呈不斷上升趨勢。但是,由于經濟規(guī)模較小,對能源消費需求上升幅度不大。1990~1997年,隨著五國經濟快速增長,經濟總量的壯大,出口貿易額持續(xù)增長,能源消費量超過45%的坡度增長,但是這個階段能源利用效率偏低。1997~2007年,由于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沖擊,導致各條曲線在1997~1999年間都出現(xiàn)短暫的下墜。但在金融危機后,東盟五國的GDP和出口保持了逐年較快地上升態(tài)勢,能源需求量和消費量也隨之增長,能源供需之間的矛盾日益凸現(xiàn)。
過去,國內外學者對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間的關系作過大量的論證,但是對伴隨而來的出口貿易的能源消費效應問題研究得較少。學者AryeL.Hillman與ClarkW.Bullard(1978)借鑒里昂惕夫的投入—產出法,首次將能源消費作為因變量引入H-O理論中,構建了一個新的3×2×2模型,分析了能源消費與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1]T.OwenCarroll、RomirChatterjee與VinodMubayi(1982)在結合當時國際能源市場尤其是石油市場現(xiàn)狀的基礎上,將拉美國家分成能源凈進口國(如多米尼加、哥斯達尼加和巴西等)、凈出口國(如委內瑞拉)和能源自給國(阿根廷、哥倫比亞等),剖析了一些典型國家的能源政策和能源活動,為該地區(qū)提高能源分析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議。[2]Jose Goldemberg(1984)分析了依賴石油進口的拉美國家的能源消費模式和結構,認為拉美國家的進出口貿易對其能源結構有重要影響,并提出了一些能源使用的新方法和能源消費的新模式。[3]Manfred Lenzen(2001)采用靜態(tài)的廣義的投入—產出法對澳大利亞的總產出、總需求、總消費等數(shù)據(jù)進行測算,將資本投入、進口等因素作為中間需求都考慮在內,認為這些中間消耗對產出會有重大影響。[4]在此基礎上,Lenzen和Mungsgaard(2002)構建了一個多地區(qū)投入產出的模型,并以此來計算丹麥最終消費的價值形態(tài)的能源量,并論證了進出口貿易會增加一國能源消耗。[5]Przybylinski(2002)基于投入—產出法,選取了1995年德國和波蘭的數(shù)據(jù),論證了兩國間的雙邊貿易及其對各自國家能源消費影響,并編制出能源流量表。[6]此后,Przybylinski一直關注波蘭的貿易和能源環(huán)境方面的研究。對東盟國家的能源消費和經濟增長之間的研究近年成果比較多,但就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間關系的研究幾乎是空白。Hooi Hooi Leana和Russell Smyth(2010)選取馬來西亞1970年到2008年度數(shù)據(jù),建立了一個旨在檢驗經濟增長、發(fā)電量、出口額和油價之間相關關系的多變量模型,結果發(fā)現(xiàn)存在從經濟增長到發(fā)電量的單向格蘭杰因果關系。[7]鄭慕強(2012)運用完全因素分解法,對東盟五國在1971~2007年的能源消耗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分析了東盟五國各個不同階段相關因素對能源消費與碳排放量之間的影響份額。[8]
國內學者對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間關系的研究較晚,但一方面由于出口作為拉動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在我國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近年來能源供需矛盾、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國內學者對本課題的關注和研究也越來越多。從研究范圍和對象來看,有從國家層面進行分析的,也有大量從省域角度來分析的。從研究方法來看,大多數(shù)進行定量實證分析,有運用時間序列分析的,但近年來主要采用面板數(shù)據(jù)進行協(xié)整分析和檢驗。從研究的結果來看,主要分成兩類:一是認為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存在單向的因果關系;另一類認為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間存在雙向的因果關系。董斌昌等(2006)借鑒了C-D生產函數(shù),將能源消費作為自變量、出口額作為因變量,建立了一個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檢驗了1978年至2004年我國出口貿易和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能源消費對出口有重要影響。[9]朱啟榮(2008)采用協(xié)整檢驗與Granger因果關系模型,分析了廣東省1998至2007年之間的能源消費與出口貿易的關系,表明能源消費是出口貿易的單方向Granger原因。[10]來雅萍(2009)運用協(xié)整檢驗方法,分析了浙江省1990至2006年間的能源消耗與出口貿易之間的相關關系,表明浙江省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量存在著較強的Granger因果關系。[11]熊妍婷(2011)采用面板協(xié)整和誤差修正方法,選取了1995至2009年的數(shù)據(jù),對中國能源消費與進出口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檢驗,得到了中國進出口與能耗之間在短期內存在雙向的正向作用。[12]蔣和平等(2011)運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和和方差分解方法,對1990至2008年廣西出口貿易額和能源消費量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檢測,發(fā)現(xiàn)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之間存在雙向因果關系,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存在較顯著的負相關,而能源消費與出口貿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13]
表1 東盟五國EC-ET模型中變量單位根檢驗結果表
為了考察東盟五國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借鑒前人研究的成果,通過建立計量經濟模型,從實證角度探究兩者的相互關系。
其中,LECit、LETit分別代表i國第t年的人均能源消費量與人均出口貿易總額的對數(shù)值。αi反映個體差異的變量,表示由于國家因素對能源消費的影響。βi是指趨勢效應,表示LETit的估計系數(shù)。εit則表示隨機誤差項。
通過圖1的統(tǒng)計分析可看出,在過去30多年里,東盟五國貿易的能源消費效應在不同階段的情況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可以把東盟五國出口貿易的能源消費效應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研究與驗證,即第一個階段(1971~1997年)、第二個階段(1997~2007年)。接著,通過面板協(xié)整的方法,比較不同階段東盟五國出口貿易的能源消費效應,即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的關系研究。本文所需的數(shù)據(jù)指標包括1971~2007年東盟五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能源消費量(EC)和人均出口貿易額(ET),這些數(shù)據(jù)均來自世界銀行的世界發(fā)展指標數(shù)據(jù)庫和世界貿易組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庫(WTO Statistics Database,2008)。其中,出口貿易包括貨物與服務貿易,除新加坡外其他東盟四國數(shù)據(jù)均來自世界銀行的世界發(fā)展指標數(shù)據(jù)庫,新加坡數(shù)據(jù)由于該數(shù)據(jù)庫缺失,所以在世界貿易組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庫獲取新加坡的出口貿易數(shù)據(jù)。
鑒于純粹的時間序列分析的檢驗結果缺乏平穩(wěn)性,而面板數(shù)據(jù)彌補了時間序列和截面數(shù)據(jù)的不足,可以較好地控制變量的異質性、降低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性,在經濟研究中被廣泛應用。因此,本文基于出口貿易視角,構建能耗影響模型,對東盟五國1971~2007年間的相關面板數(shù)據(jù)進行面板協(xié)整分析,客觀地反映東盟五國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之間的短期和長期關系。
表1列出的是對東盟五國出口貿易的能源消費模型中兩個變量的平穩(wěn)性進行檢驗得到的結果。1971~1997年階段模型中的LET和LEC,五種檢驗的原值都一致表明不能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而取一階段差分之后都強烈地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這表明LET和LEC在1971~1997年階段模型中是一階單整序列。1997~2007年階段模型中的LET和LEC,四個變量五種檢驗中除個別情形外(LLC檢驗結果是在5%水平上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其他都與1971~1997模型一致的結果。所以,也可以得到LET和LEC在1997~2007年階段模型中是一階單整序列。
檢驗人均出口貿易額與人均能源消費兩變量之間的關系情況,Maddala和Wu(1999)認為Johansen協(xié)整檢驗更加有效和方便,特別是針對小樣本數(shù)據(jù)的時候。Lean和Smyth(2010)進行相關實證研究也采用此建議,所以,以下采用Johansen Fisher面板協(xié)整方法來檢驗變量之間的長期關系。表2列出的是EC-ET模型兩階段Johansen Fisher面板協(xié)整檢驗結果,對于1971~1997年EC-ET模型,兩變量間不存在協(xié)整關系的原假設(r=0)同時被極大似然法和跡檢驗法在5%水平上拒絕,而同一種方法也接受了存在一個協(xié)整關系的假設(r≤1)。1997~2007年EC-ET模型,兩變量間不存在協(xié)整關系的原假設(r=0)則都被極大似然法和跡檢驗法在1%的水平上拒絕,而同一種方法也接受了存在一個協(xié)整關系的假設(r≤1)。綜合以上分析,兩個階段的EC-ET模型都得出人均能源消費與人均出口貿易額之間存在長期的唯一的協(xié)整關系。
表2 Johansen Fisher面板協(xié)整檢驗結果表
在上述協(xié)整關系檢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出口貿易的能源消費效應,利用面板混合最小二乘估計法,分別估計出東盟五國兩個階段的ECET模型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的長期彈性關系,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兩個階段出口貿易對能源消費效應的長期彈性有所不同,東盟五國出口貿易是引起能源消費的一個重要因素。1971~1997年階段長期彈性系數(shù)為0.602,這說明人均出口貿易額每增加一個單位,將會引起0.602個單位的人均能源消費的產生。同理,1997~2007年階段長期彈性系數(shù)為0.425,這說明,人均出口貿易額每增加一個單位,將會引起0.425個單位的人均能源消費的產生。從時間來看,出口貿易對能源消費的影響產生了變化。具體而言,后一階段比前一階段出口貿易對能源消費的影響要小,因為其彈性比前一階段要小。東盟五國根據(jù)其比較優(yōu)勢,出口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特別是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直接導致了出口貿易對能源消費長期影響,直接帶來了能源消費的擴大。不過,近年來東盟五國加快了產業(yè)結構的調整,限制高耗能產業(yè)的生產,鼓勵高效率和節(jié)能型企業(yè)的發(fā)展,出口商品結構和附加值有所提升,這些都有助于這些國家減低出口貿易對能源消費的影響。
表3 兩階段EC-ET模型出口貿易的能源消費效應估計結果表
因為檢驗方程中變量都是平穩(wěn)的,所以采用wald F檢驗來比較東盟五國兩個階段的EC-ET模型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之間關系是否存在差異。表4表明了兩個階段的EC-ET模型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的結果。1971~1997年階段中能源消費一階差分項(ΔLEC)和1997~2007年階段中的能源消費一階差分項(ΔLEC)分別在1%和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兩個階段中的出口貿易一階差分項(ΔLET)則都在1%水平上顯著拒絕了“不存在因果關系”的原假設。這說明兩個階段的能源消費與出口貿易之間存在雙向短期的格蘭杰因果關系,也就是能源消費與出口貿易在短期內互為因果關系。從長期角度來看,1971~1997年階段中ΔLEC對應的誤差修正項(ECT)在10%水平下顯著,1997~2007年階段中ΔLEC對應的誤差修正項(ECT)也在10%水平下顯著。這說明能源消費與出口貿易之間在兩個階段都存在單向長期的格蘭杰因果關系,也就是出口貿易在長期內是能源消費的原因。在短期內,隨著出口貿易的增加,東盟五國能源消費量會不斷增加。同時,能源消費量的不斷增加反過來會促使出口貿易的增長。這意味著在短期內東盟五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是粗放的,是典型的高能耗導向的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長期內,這種粗放型的出口增長方式發(fā)生了一定變化,由此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由雙向關系轉為單向關系。1971~1997年期間,東盟五國出口的增長加大了對能源消耗的影響,但是能源消耗并沒有推動出口的增加;1997~2007年,這種單向的從出口貿易到能源消費的因果關系程度在變弱,也就是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的因果關系逐漸被削弱。
長期以來,東盟五國以出口導向型經濟為主,對外貿易依存度較高。文章分析表明東盟五國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之間存在著協(xié)整關系,且它們之間的這種關系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生改變,從短期的雙向因果關系逐漸轉變?yōu)殚L期的單向因果關系,進而在更長期內協(xié)整關系的逐漸削弱。在工業(yè)化早期,由于東盟五國主要以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出口為主,直接導致出口貿易對能源消費的雙向反饋影響。然而,進入工業(yè)化中期以來,由于東盟各國加快了經濟結構和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的優(yōu)化和附加值的提升,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逐漸減弱。
表4 東盟五國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的面板因果關系檢驗結果表
伴隨著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速發(fā)展,我國經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對能源消費也迅速增長,目前已進入到一個對能源、資源高度依賴的階段。中國與東盟互為發(fā)展中鄰國,在經濟結構、產業(yè)結構和發(fā)展戰(zhàn)略方面均有很多相似之處,且都面臨著共同的資源、環(huán)境等發(fā)展瓶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東盟五國在優(yōu)化出口貿易結構等方面的對策對我們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們一方面要清楚地認識到過去經濟的強勁增長和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地位的取得主要是由高投入、高消耗、高資本積累所帶來的。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這種經濟增長的粗放性、非可持續(xù),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經濟、環(huán)境和社會問題。這種現(xiàn)狀跟東盟五國在工業(yè)化過程中的經歷有著類似的特征。因此,在低碳、綠色、環(huán)保的主題下,為應對歐債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而導致我國出口持續(xù)下降的風險,我國應該走新型工業(yè)化的發(fā)展道路,優(yōu)化產業(yè)和產品出口結構、轉變出口增長方式;控制和減少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產品的出口,提高產品質量以增加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提高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現(xiàn)代服務業(yè)出口的比重;提高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更多的世界品牌,將我國從所謂的制造業(yè)的“世界工廠”轉變成世界研發(fā)中心和營銷中心,進而真正實現(xiàn)跨越式的科學發(fā)展。
[1] AryeL.Hillman,ClarkW.Bullard.Energy the Heckscher-Ohlin Theorem and U.S.International Trade.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8,(3).
[2] T.Owen Carroll,Romir Chatterjee,Vinod Mubayi,Energy Planning in Latin America:A Brief Review of Selected Countries.Latin American Research Review,1982,(3).
[3] Jose Goldemberg.Energy Problems in Latin America.Science,New Series,1984,(3).
[4] Manfred Lenzen.A Generalized Input-Output Multiplier Calculus for Australia.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Vol.13,No.1,2001.
[5] Lenzen,M&J.Munksgaard.Energy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Embodied in Trade,Paper presented at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put-Output Techniques held at UQAM,Montreal,Canada,10-15th October,2002.
[6] Hooi Lean,Russell Smyth.Multivariate Granger causality between electricity generation,exports,prices and GDP in Malaysia.Energy,2010,(9).
[7] Maddala,G.S,and Wu,S.A Comparative Study of Unit Root Tests with Panel Data and A New Simple Test.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9,(61).
[8] 東盟五國能源消費與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2,(2).
[9] 中國能源消費與出口貿易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6,(6).
[10] 朱啟榮.能源消費與出口貿易:來自廣東省的實證分析[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08,(7).
[11] 來雅萍.浙江省能源消費與出口貿易的實證分析[J].義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3).
[12] 熊妍婷.對外貿易與能源消耗:基于中國面板數(shù)據(jù)的經驗分析[J].財貿研究,2011,(6).
[13] 蔣和平,吳玉鳴.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關系的實證分析——以廣西出口貿易為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8).
[14] 許廣月.中國能源消費、碳排放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0.
An Analy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 Effect on Export Trade in ASEAN-5
Zhong Mingcha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Quanzhou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China)
On the ba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 model of the export trade and the data of the ASEAN-5 Countries per capita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er capita export trade in 1971-1997 and 1997-2007 respectively,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energy consumption effect on export trade by using the panel co-integration metho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there exists a long-term co-integr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xport trade in ASEAN-5;the long-term elasticity of the export trade on energy consumption effect in 1971-1997 is bigger than that in 1997-2007;for both phas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xport trade has changed from mutual benefit in the short run to one-way benefit in the long run,which finally weakens the co-integrated relationship in the long run.A few suggestions are drawn accordingly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reality in China:first,optimize the industrial and export structure,transform the mode of export growth,develop the low-carbon economy;second,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exports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characterized by low-power consumption and high value-added;third,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and cultivate better-known world brands.
energy consumption;export trade;panel co-integration test;ASEAN-5
F113.4
A
1672-0040(2012)04-0021-06
2012-05-20
本文系福建省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低碳經濟下能源—經濟—環(huán)境(3E)協(xié)調發(fā)展狀態(tài)研究”(2010B054)的研究成果。
鐘鳴長(1975—),男,福建寧化人,泉州黎明職業(yè)大學經貿系講師、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東南亞經濟研究。
(責任編輯 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