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偉, 高樹彬, 李曉霞
“若用推拿須下午,推拿切莫在侵晨[1]”出自《幼科鐵鏡·卓溪家傳口訣》。該書由清康熙年間中醫(yī)兒科名家夏禹鑄所著,書中圖文并茂系統(tǒng)介紹了小兒推拿療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小兒推拿理論,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對于本句的含義書中未作明確解釋,筆者從事小兒推拿臨床研究工作多年,發(fā)現(xiàn)其對臨床確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現(xiàn)將個人見解分析如下。
“須”,在古漢語中有多種字義,如《荀子·勸學》:“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中作名詞“片刻”講;《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吳起須故人而食”中作動詞“等待”講;《夢溪筆談》:“須取無莖葉”中作助動詞“必要、應當”講。該句“須”用在名詞“下午”之前,當作動詞“等待”講?!跋挛纭敝浮叭罩小敝痢叭杖搿钡囊欢螘r間?!扒殖俊敝柑靹偭粒粘鲋畷r。因此,單從字面意思講,該句可以解釋為:如果運用小兒推拿療法需要待“日中”至“日入”這段時間,不可在“日出”之時行推拿療法。
單從字面意思解釋,夏禹鑄主張小兒推拿的時機選擇以下午為宜,日出之時禁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判斷呢?筆者從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小兒推拿的療效機制、“中醫(yī)時間醫(yī)學”角度3方面進行分析,或許可以真正理解其確切內(nèi)涵,體會其對小兒推拿臨床的指導意義。
2.1 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 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如《靈樞·逆順肥瘦》所謂“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顱囟經(jīng)·病癥》所云“孩子氣脈未調(diào),臟腑脆薄,腠理開疏。”具體到五臟則表現(xiàn)為肺、脾、腎三臟不足,心、肝有余。肺主一身之氣,合腠理,司衛(wèi)外;脾主運化水谷,化生氣血,為后天之本;腎陰腎陽為生命之根,為先天之本。因此,小兒多變生與肺之衛(wèi)外不固、脾之氣血生化無源、腎之先天不足相關諸疾。另外,《萬氏家藏育嬰秘訣》曰:“火屬炎,旺于夏,所謂壯火之氣也,”《幼科發(fā)揮》謂:“云肝常有余,……蓋肝乃少陽之氣,人之初生,如木之方萌,乃少陽生長之氣,以漸為壯,故有余也,”此謂心、肝有余,心火易旺,肝風易動之意。五臟有余不足論是小兒生理病理特點的基礎理論,是中醫(yī)兒科臨床治則制定、遣方用藥、治療時機選擇等所要遵循的基本依據(jù)。
2.2 小兒推拿的療效機制 目前比較公認的是從“生物全息論”角度探討,即通過推拿某些穴位,形成一種能量信息的反饋,這個反饋通過響應系統(tǒng),改變體內(nèi)五臟六腑的生理病理狀態(tài),從而調(diào)整人體的功能而消除疾?。?]。不難看出,小兒推拿的本義是調(diào)整五臟六腑之狀態(tài),而這種所謂調(diào)整無非就是恢復五臟六腑間的陰陽平衡狀態(tài),也可理解為“損其有余,補其不足?!苯Y合如前所述肺、脾、腎不足,心、肝有余之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可得出這樣的結論,雖然小兒推拿治療的過程中依病癥選取穴位不同、推拿手法各異,但是,這些只是小兒推拿治療的表象,其本質(zhì)其實就是補肺、健脾、益腎,清心火、熄肝風。
2.3 中醫(yī)時間醫(yī)學 祖國醫(yī)學認為“天人相應”,即人體隨四時以及晝夜節(jié)律的更替,而產(chǎn)生相應的機體陰陽消長的變化。《內(nèi)經(jīng)》將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把五臟的活動與一日四時的變化相聯(lián)系:“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長夏,肺主秋,腎主冬?!薄扒殖俊奔础叭粘觥?,以十二時辰為度,當屬“卯”時,屬木,與肝相配,肝氣旺,若用推拿恐有助肝動風之嫌,正如小兒推拿“運八卦”手法時應以一手拇指掩蓋“離”位,以防動心火,亦為此意;另外,“卯”時,乃陽漸出于陰、陰陽交替過渡的關鍵時期,機體陰盛而陽弱,需要安靜休息,應盡量避免外力對于機體的干擾,以保證這一陰陽交替過程的順利進行,基于以上兩點,不難理解“推拿切莫在侵晨”了。“下午”即“日中”至“日入”這段時間,以十二時辰為度,當屬“未、申、酉”3個時辰,“未”時屬土,脾氣旺,“申”時屬大腸,“酉”時屬金,肺氣旺。因此,“下午”行小兒推拿療法,乃當旺之時,助其一臂之力,可謂是事半功倍,更易調(diào)動脾、大腸、肺之氣,加強其運化、沉降、衛(wèi)外之功能發(fā)揮,促進小兒機體的陰陽消長平衡,從而能夠更好地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通過以上分析,夏禹鑄“若用推拿須下午,推拿切莫在侵晨”的建議,具有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和小兒推拿療效機制的理論基礎,是其對于中醫(yī)“天人相應、臟氣法時”觀念的靈活運用?!队卓畦F鏡·十傳》中謂“前人以四季之五行,按五藏之五行,以藥味之四性,合天時之四季,……如當夏宜用黃連等味以瀉心,不宜用棗仁等味以補心?!斚囊擞梦逦兜任兑跃确?,不宜用桑皮等味以瀉肺”,亦是這種理念的體現(xiàn),對于臨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若用推拿須下午”可以說是中醫(yī)“時間醫(yī)學”在小兒推拿臨床應用中的一個縮影。中醫(yī)“時間醫(yī)學”以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為基礎,遵循自然界、人體固有的時序特點,選取特定的時間點,增強了中醫(yī)藥治療手段的臨床療效。《小兒藥證直訣》中有大量關于根據(jù)四時、節(jié)氣、時辰陰陽消長變化,五臟盛衰而制定的施治原則的描述,如“大抵瘡疹屬陽,出則為順,故春夏病為順,秋冬病為逆,”“肝臟病見秋,……輕者肝病退,重者唇白而死,”“早晨發(fā)搐,……此肝旺,當補腎治肝也[3]?!薄锻颇妹钤E》中亦有“寅卯時發(fā),目上視,手足搖,口流涎,頸項強,此肝火太旺,法當多退六腑,推腎經(jīng)”與“時間醫(yī)學”相關的記載[4]。目前各地廣泛開展的“伏九貼敷”療法亦屬此類。檢索相關文獻,目前關于小兒推拿療法與時間醫(yī)學相結合的研究幾乎還處于空白的狀態(tài),這或許可以成為今后小兒推拿研究的方向,探索小兒推拿療法與中醫(yī)時間醫(yī)學的新的結合點,促進時間醫(yī)學觀念在小兒推拿臨床中的深度應用,進一步提高小兒推拿療法的臨床療效,使得這一傳統(tǒng)中醫(yī)療法煥發(fā)新的生命力。
[1]清·夏禹鑄.幼科鐵鏡[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2:18.
[2]郭閆萍.淺談小兒推拿治病的機理[J].黑龍江中醫(yī)藥,1998,27(3):43-44.
[3]郭君雙.中醫(yī)兒科名著集成[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24.
[4]王敬.秘傳按摩絕招[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