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其文
(懷化學院湘西經濟發(fā)展研究所,湖南懷化418008)
素質是人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特質和基本條件,在實際中,人們主要關注勞動者素質。所謂勞動者素質,是指勞動者在先天稟賦的基礎上通過后天學習、實踐和鍛煉所獲得的思想品德、知識、技能、健康水平等質量因素的總和,它是勞動者為從事某種職業(yè)勞動過程的需要所應具備的基本的自身條件??梢钥闯?勞動者素質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它既有生物屬性,又具社會屬性。在當今世界提高人口素質越來越重要,人口素質的高低既是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又是實現(xiàn)社會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的主要條件。只有提高人口素質,使勞動者具有先進思想觀念、較高科學文化、專業(yè)技能、健康體魄等素質能力,才能適應現(xiàn)代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才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為此,黨的十七大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chuàng)新轉變”,勞動者思想觀念素質是其題中應有之義。農民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體,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農民思想觀念、文化知識、技能、健康等綜合素質 (能力)水平的高低將直接決定全面實現(xiàn)農村小康社會的步伐,將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提高農民素質的重要性已經成為共識,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以及學界為提高農民素質進行了不懈努力。但是,系統(tǒng)的、深層次的關于中國農民素質的研究并不多見,尤其是對農民素質進行衡量 (量化)的研究甚為缺乏。值得欣慰的是,對人口素質進行研究的文獻并不缺乏,這可以為農民素質的評價提供一定的借鑒。在國外對人口素質評價方面,Morris(1979)等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他們提出了人口素質指數(shù)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簡稱PQLI)的概念。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 (UNDP)從1990年起一直致力于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的測量,把它從三個基本要素 (壽命、知識、生活水平)拓展到包含人的參與權、安全、婦女地位、貧困、消費、民主等在內的更為廣泛的人類發(fā)展概念。國內研究人口素質和評價農民素質的代表性人物有武潔 (1998)和林美卿、代金平 (2003)等。武潔 (1998)考察了平均預期壽命、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普及率、識字率、成年人口比例、腦力勞動人口的比例6個指標,利用國家統(tǒng)計局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shù)據(jù),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研究了1997年除西藏的中國30個省份的人口素質差異。林美卿、代金平 (2003)則選取了農民平均預期壽命、農民勞動力的比率、三口以下家庭占總戶數(shù)的比率、出生率、受初中以上教育人數(shù)的百分率5個指標構建了農民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對農民素質進行了綜合評價。錢金平 (2001)選取了能較全面反映人口健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平均壽命、維爾威克指數(shù)、智商、非殘疾比重、6歲及以上人員大學、中學、非文盲比重等7個評價指標及其權值分配方案,運用灰色系統(tǒng)理論方法,對人口素質進行綜合定量評價。辛賢、毛學峰、羅萬純 (2005)認為,農民勞動者素質是指在農村從事農業(yè)生產的勞動者的基本性質和基本素養(yǎng),包括身體素質、教育素質、科技素質、經營管理素質和現(xiàn)代思想觀念意識素質等,但在其構建的農民素質評價指標體系中卻只從農民身體素質、教育素質和科技素質三個方面指標進行評價,包括農民法制觀念、婚育觀念、環(huán)境保護觀念、宗族觀念、民主選舉觀念等在內的現(xiàn)代思想觀念素質沒有納入其評價指標體系中。
總的來說,由于人的思想觀念看不見、摸不著、衡量難,對農民思想觀念素質進行衡量 (量化)的研究很難看到。崔玉紅 (1997)雖從愛國程度、職業(yè)道德水平、社會公德遵守程度三個方面構建了個體思想道德素質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模糊數(shù)學中的綜合評價方法對個體思想道德素質進行衡量,但愛國程度、職業(yè)道德水平、社會公德遵守程度三個方面的評價指標過于寬泛和抽象并不能反映當前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的實際,也非影響農戶收入和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最具代表性 (典型)的農民思想觀念素質,影響農戶收入和脫貧致富的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評價指標體系需重新構建。
本文嘗試從紛繁復雜的農民思想觀念中梳理出影響、制約農戶收入的最具代表性的農民思想觀念素質,主要是五個方面:教育理念、商品經濟觀念或市場經濟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健康意識、自力更生精神,據(jù)此,構建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模糊數(shù)學中的綜合評判模型方法衡量 (量化)個體農民思想觀念素質并詮釋其經濟學意義,以期引起更多學者對農民思想觀念素質衡量并將其作為長期影響經濟增長和經濟發(fā)展的內生變量引入經濟學分析的研究。
美國自動控制專家Zadeh(1965)提出的模糊數(shù)學是一種運用模糊推理為主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精確與非精確相統(tǒng)一的研究處理模糊現(xiàn)象的數(shù)學方法,是解決帶有模糊性問題研究的行之有效的根本方法。模糊綜合評判模型方法能比較順利地解決傳統(tǒng)方法難以解決的“模糊性”評判與決策問題,是模糊數(shù)學中運用較多和較成熟的方法之一。農民思想觀念素質具有極大的模糊性,本文主要運用模糊數(shù)學中的綜合評判方法衡量 (量化)個體農民思想觀念素質。步驟及方法如下:
第一,給予個體農民思想觀念素質先進、較先進、一般、落后的四種評價,為此,得出評判集V={V1,V2,V3,V4},其中,V1:思想觀念素質先進;V2:思想觀念素質較先進;V3:思想觀念素質一般;V4:思想觀念素質落后。
第二,構建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評價指標體系。農民思想觀念素質評價指標的選取必須堅持如下三個原則:一是全面性與代表性相結合的原則。農民思想觀念紛繁復雜,建立農民思想觀念素質評價指標體系應力求能全面、多層次、多維度地反映農民思想觀念素質,而某一個或兩個方面的指標不能反映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實際。但是,全面性并非要求設置的指標體系面面俱到,而應該從眾多的指標中提煉出最具代表性的 (典型的)深遠影響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指標。所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既要反映農民的個體思想觀念素質,又能恰當、準確地衡量農民的群體 (整體)思想觀念素質;既能反映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現(xiàn)狀和時代特征,又能反映國家的長期努力和行動,準確判斷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只有這樣,才能從理論和實踐上保證今后農民思想觀念素質評價工作具有良好的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二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評價應建立在可比性的基礎上,選用指標的口徑必須一致,以確保對比分析科學、合理;同時又要兼顧西部貧困地區(qū)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特殊性,可從農民的健康意識、勞作意識、自力更生精神等方面構建。三是前瞻性與可行性相結合的原則。農民思想觀念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應具有前瞻性,要考慮今后發(fā)展的可能;同時,要兼顧當前與未來,使其具有可行性,整個指標體系需要與現(xiàn)行統(tǒng)計制度相銜接,指標口徑、核算方法和評價方法一致,以充分反映當前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狀況。
基于上述選取原則,本文從紛繁復雜的農民思想觀念中梳理出影響農戶收入及脫貧致富的最具代表性 (典型)的農民思想觀念素質,構建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是教育理念、商品經濟觀念或市場經濟理念、創(chuàng)新思維、健康意識、自力更生精神五個方面,得出評價因素集U={U1,U2,U3,U4,U5},其中,U1:教育理念;U2:商品經濟觀念或市場經濟觀念;U3:創(chuàng)新思維;U4:健康意識;U5:自力更生精神。
第三,針對每一待考察個體農民,隨機抽樣問卷調查了解他 (她)的有公正心的若干人,針對上述每一個評價因素,使被調查的若干人確定被考察個體農民思想觀念素質是“先進”,“較先進”,“一般”,“落后”,即給出一個評語。最后對所有被調查人給出的評語進行匯總,得出評價矩陣R:
鑒于本文給出農民思想觀念素質四種評價,V={V1,V2,V3,V4};構建農民思想觀念素質五個評價指標,U={U1,U2,U3,U4,U5},得出如下評價矩陣R:
其中,rij(i=1,2,3,4,5;j=1,2,3,4)表示認為第i個因素 (指標)Ui符合第j個評語Vj的人數(shù)與全部調查人數(shù)的比值。
第四,權重的確定。權重ai的確定是綜合評判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它反映了各個評價因素在綜合決策過程中所占有的地位或所起的作用,它直接影響到綜合評判的結果。本文主要采用專家調查估測法來確定權重,即通過農民素質方面專家咨詢并根據(jù)專家們的認可和考慮教育理念、市場經濟理念、創(chuàng)新思維、健康意識、自力更生精神各因素之間的相關性,合理給定各評價因素對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貢獻權重ai:
這樣得到一個模糊權重向量a= (a1,a2,a3,a4,a5),a1+a2+a3+a4+a5=1,當然,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在本文中,假定按上述評價指標U= {U1,U2,U3,U4,U5}順序排列的權重為a= (0.3a1,0.2a2,0.18a3,0.17a4,0.15a5)。
第五,采用算子對模型 (×,+)計算出待考察個體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評價向量b:
這里為了更具體了解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衡量方法,也為了計算的簡便,現(xiàn)假定抽取十分了解該被考察個體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狀況的10個人進行問卷調查 (在實際調查中,樣本數(shù)還可多些),調查結果為:
認為U1符合V1的有4人,認為U1符合V2的有3人,U1符合V3的有2人,認為U1符合V4的有1人。認為U2符合V1的有5人,認為U2符合V2的有2人,認為U2符合V3的有0人,認為U2符合V4的有3人。認為U3符合V1的有3人,認為U3符合V2的有3人,認為U3符合V3的有2人,認為U3符合V4的有2人。認為U4符合V1的有4人,認為U4符合V2的有4人,認為U4符合V3的有2人,認為U4符合V4的有0人。認為U5符合V1的有6人,認為U5符合V2的有2人,認為U5符合V3的有1人,認為U5符合V4的有1人。為此,得出如下評價矩陣:
該評價向量b= (b1,b2,b3,b4)的計算結果分別為:
b1=0.3a1×0.4r11+0.2a2×0.5r21+0.18a3×0.3r31+0.17a4×0.4r41+0.15a5×0.6r51=0.432
b2=0.3a1×0.3r12+0.2a2×0.2r22+0.18a3×0.3r32+0.17a4×0.4r42+0.15a5×0.2r52=0.282
b3=0.3a1×0.2r13+0.2a2×0.0r23+0.18a3×0.2r33+0.17a4×0.2r43+0.15a5×0.1r53=0.145
b4=0.3a1×0.1r14+0.2a2×0.3r24+0.18a3×0.2r34+0.17a4×0.0r44+0.15a5×0.1r54=0.141
因此,b= (b1,b2,b3,b4) =0.432,0.282,0.145,0.141
第六,針對評語集中的每一個評語Vj,合理打一個分Cj,c= (c1,c2,c3,c4) (j=1,2,3,4),假定,c= (c1,c2,c3,c4) = (10,8,6,3)T,可根據(jù)情況調整。
計算結果,該待考察個體農民思想觀念素質分值q1為7.869。按照同樣的衡量方法,可計算出任何待考察個體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分值qn,至此,可直接比較個體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高低;基于對某地區(qū)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抽樣調查,還可以估量該地區(qū)農民思想觀念素質的總體狀況。
現(xiàn)代化問題專家英格爾斯 (1966)在《人的現(xiàn)代化》中指出,落后和不發(fā)達也是一種國民落后思想狀態(tài),國民的思想和精神被牢固地鎖在傳統(tǒng)意識之中,就構成了對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嚴重障礙。扶貧先扶志,“志”即人的思想和精神,貧困者自身思想觀念素質的提高是其真正擺脫貧困的重要條件。但由于思想觀念衡量較難,如今,人們注意的只是經濟增長和經濟發(fā)展的資本、勞動、技術、自然資源等物質原因,人力資本理論揭示的只是人的教育、技能、健康素質與經濟發(fā)展和收入差距的關系 (舒爾茨,1961;賴德勝,1997;蔡增正,1999;姚先國,2008;張車偉,2003;周曉、朱農,2003;;魏眾,2004;侯風云,2004;高夢滔、姚洋,2005等),經濟增長和經濟發(fā)展的人的思想觀念素質原因沒有受到足夠重視。
但長期來,發(fā)展經濟學家不乏對長期影響經濟增長和經濟發(fā)展的人的思想觀念素質原因的考察,主要有相互包含、相互滲透的五個方面:第一,思想原因。佩雷菲特 (2001)等指出,窮國追趕富國,首先是思想上的追趕。劉易斯(1994)認為,人的思想觀念是社會經濟變化的首要力量,企業(yè)家具有風險、創(chuàng)新等新思想的情況決定了其收入差別??死?(2001)指出,貧困和不平等的根源在于人們具有不同的思想心理素質。張培剛 (1992)指出,非宗教傳統(tǒng)思想觀念對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的傳統(tǒng)鄉(xiāng)村工業(yè)發(fā)展構成阻礙。梁小民 (2002)指出:“我國東西部地區(qū)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經濟發(fā)展水平,而是人的思想觀念。這種思想觀念的約束正是制約經濟發(fā)展的最根本原因。其實,西部許多地區(qū)在自然資源、國家政策等方面都比東部條件好,但卻沒有改變貧窮落后面貌,這首先在于人思想觀念的不同。思想觀念的改變會帶來實際上經濟的發(fā)展,這也就是精神變物質?!崩上唐?2007)指出,東北發(fā)展的最大問題是思想僵化,他說“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就要知道這里最核心的問題是什么。以往有專家認為東北最缺少資金,也有專家認為東北缺少有競爭力的產業(yè),還有人覺得東北缺少技術和人才,我覺得這些都是老生常談。我認為東北最大問題是思想非常不解放,甚至僵化!常常聽到東北的一些企業(yè)家問,現(xiàn)在最有潛力的行業(yè)是什么?東北三省哪個城市最具競爭力,我認為,這個世界上常有夕陽思維,卻少有夕陽產業(yè)。只要思想解放,思維創(chuàng)新,東北就能振興?!钡诙?精神原因。佩雷菲特 (2001)指出,經濟奇跡的產生,除了資本和勞動兩個要素外,還有一個非物質的第三要素,即人的各種精神氣質。熊彼特 (1912)用企業(yè)家創(chuàng)新精神很好解釋了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格林菲爾德 (2004)用資本主義民族主義精神解釋了各國經濟奇跡之謎。厲以寧 (2003)指出,市民精神是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發(fā)展的主要原因。第三,文化價值觀??姞栠_爾 (1968)描述了南亞國家普遍存在的傳統(tǒng)價值觀與現(xiàn)代化理想之間的沖突,認為,改變阻礙經濟發(fā)展的傳統(tǒng)價值觀是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理想的前提。哈里森 (1985)用大量的案例研究表明,在多數(shù)拉美國家,文化價值觀成為發(fā)展的一大障礙。第四,宗教觀原因。韋伯 (1905)指出,與新教倫理內在契合的資本主義精神正是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發(fā)展的“始發(fā)機制”。郭熙保、孔凡保 (2006)認為,將宗教信仰作為一個影響經濟發(fā)展的因素拓寬了經濟學的研究領域。第五,意識形態(tài)原因。新制度經濟學家諾思 (1981)、林毅夫 (1989)、羅必良(1999)、胡必亮 (2007)、賴德勝 (2011)等把包括思想觀念、道德誠信等在內的意識形態(tài)作為“非正式制度”納入經濟分析,指出,先進意識形態(tài)是個人與環(huán)境達成協(xié)議的一種降低市場交易費用的工具,影響經濟增長。
遺憾的是,發(fā)展經濟學家只是提出了“人的先進思想觀念有助于經濟發(fā)展,落后思想觀念是經濟發(fā)展的桎梏”等等之類的判斷或命題,尚未就人的思想觀念素質與經濟發(fā)展、收入差距的相關性進行深入系統(tǒng)研究,主要是因為人的思想觀念素質用傳統(tǒng)方法衡量難。
農民思想觀念素質得以衡量在經濟學研究中具有兩方面的重要意義:
第一,理論上:在衡量人的思想觀念素質的基礎上將人的思想觀念素質作為一個長期影響經濟增長和經濟發(fā)展的內生因素引入經濟分析,就人的思想觀念素質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進行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有助于推動中國思想觀念經濟學的產生,也可為“鄉(xiāng)風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找到經濟學理論依據(jù)。
第二,實踐上:《中國農村扶貧開發(fā)綱要》(2011-2020年)提出了“更新貧困者思想觀念,提高自我發(fā)展能力,立足自身實現(xiàn)脫貧致富”的扶貧開發(fā)原則,但目前我國連片貧困區(qū)農民和政府思想觀念與脫貧致富所需先進思想觀念尚有很大差距①,與現(xiàn)代市場經濟發(fā)展不適應,這是制約貧困地區(qū)脫貧致富的深層原因。人的先進思想觀念素質是一種稀缺經濟資源,是重要的人力資本,因此,在國家政策層面上要通過農民自身思想觀念素質的提升實現(xiàn)農戶增收和農村經濟發(fā)展,使思想觀念反貧困與資金扶貧、物資扶貧等其他一切扶貧方式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推動中國農村反貧困事業(yè)的發(fā)展,在目前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fā)攻堅戰(zhàn)略背景下應扎實推動我國集中連片貧困區(qū)“農村思想觀念反貧困戰(zhàn)略”的政策研究。
[1]宋曉秋.模糊數(shù)學原理與方法 (第二版)[M].北京: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4.
[2]謝季堅,劉承平.模糊數(shù)學方法及其應用 (第三版) [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3]曾五一,肖紅葉.統(tǒng)計學導論 [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4]林美卿,代金平.農民素質及其科學評價體系 [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3,(9).
[5]武潔.中國各地區(qū)人口素質差異的主成分和類聚分析 [J].數(shù)理統(tǒng)計與管理,1998,(6).
[6]錢金平.人口素質灰色綜合評價方法的研究 [J].中國人口科學,2001,(3).
[7]辛賢,毛學峰,羅萬純.中國農民素質評價及區(qū)域差異 [J].中國農村經濟,2005,(9).
[8]崔玉紅.關于“人口思想素質統(tǒng)計”的一點思考 [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1997,(6).
[9]Morris,M.D.:Mensuring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ld’s Poor:the Quality of Life Index[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79.
[10][美]英格爾斯.人的現(xiàn)代化——心理·思想·態(tài)度·行為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1][法]阿蘭·佩雷菲特.論經濟“奇跡”——法蘭西學院教程(中譯本)[M].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01.
[12][美]阿瑟·劉易斯.經濟增長理論 [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3][美]約瑟夫·熊彼特.經濟發(fā)展理論 [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14][美]里亞·格林菲爾德.資本主義精神——民族主義與經濟增長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5][德]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7.
[16][美]道格拉斯·諾思.制度、意識形態(tài)和經濟績效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7][瑞典]繆爾達爾.亞洲的戲?。簩σ恍﹪邑毨栴}的研究[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2.
[18][美]塞繆爾·亨廷頓,勞倫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價值觀如何影響人類進步 [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19][美]巴里·克拉克.政治經濟學——比較的視點 (第2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20]張培剛.新發(fā)展經濟學 [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21]郭熙保,孔凡保.宗教與經濟增長:一項研究綜述 [J].國外社會科學,2006,(5).
[22]賴德勝.善有善報 [J].經濟學家茶座,2011,(1).
[23]羅必良.意識形態(tài)與經濟發(fā)展 [J].開放時代,1999,(3).
[24]厲以寧.資本主義的起源——比較經濟史研究 [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25]梁小民.小民談市場 [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
[26]Hu,Biliang.Informal Institutions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7.
[27]郎咸平.東北的最大問題是思想僵化 [EB/OL].http://www.news.sohu.com/,2007-06-03.hnqinqiwen〈hnqinqiwen@163.com〉
注釋:
①2011年11月29日,湖南省新邵縣委、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刊登了一篇題為“從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傳來特大喜訊:歷盡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通過兩年艱苦卓絕的努力,新邵縣終于成功被納入國家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qū)”的文章,同時打出“熱烈祝賀新邵縣成功納入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區(qū),成為新時期國家扶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字樣的巨幅電子大屏幕宣傳語,落款也為中共新邵縣委、新邵縣人民政府。這刺痛了公眾神經,引發(fā)網友熱議,一時間,新邵縣委、縣政府遭遇“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成為國家特困縣有什么值得慶賀的?”、“拿到貧困縣的帽子就可以吃補助了!”等等之類的非議。貧困地區(qū)政府不愿脫掉“貧困帽”,甚至爭戴“貧困帽”的“等靠要”依賴思想就是思想觀念落后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