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階段是人生重要的轉(zhuǎn)折點,積極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可以讓中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初中; 家庭教育; 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1)8-013-002
馬卡連柯在論共產(chǎn)主義教育一書中說:“誰在教育兒童?是家庭,還是學校?既是家庭,又是學校?!边@充分地說明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同等重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的有機結合才會使一個人更趨于完美,而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所接受的“啟蒙教育”和“終身教育”?!翱蓱z天下父母心”,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子成龍”、“女成鳳”,而初中可以說是一個人求學生涯中第一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zhuǎn)折點,在為孩子的成長欣喜的同時可能絕大部分家長會感到困惑:在孩子初中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做家長的如何去做才能更有利于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與發(fā)揮呢?這也是現(xiàn)在急需要處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系:中學生學習與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對中學生學習的影響非常大,積極地說,學生可以從父母親的正面教育或者潛移默化中獲取前進的動力、成功的喜悅,消極地說,可以淡化斗志、磨滅意志、一蹶不振乃至一事無成。如何使這種負面的影響降到最低,正面的影響“浮出水面”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huán)境
1.家庭關系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而且這種影響可能是終身的、無法磨滅的
例如: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一般情況下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不易和人相處,學習成績一般較差,家庭完整但父母關系緊張的孩子學習成績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我所帶的班級就有這樣的例子,一位女同學一段時間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在找她談話時她竟抑制不住痛哭失聲,說:“張老師,我很害怕,因為我聽媽媽和爸爸吵架時說到他倆要離婚,那我以后可怎么辦呢?”
2.父母的作為對孩子的成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的作為主要指他們的言行舉止、所作所為。例如父母經(jīng)常打麻將、打牌的家庭,孩子的注意力往往不大容易集中,作業(yè)拖拖拉拉,而且明顯表現(xiàn)出對學習的厭惡;再如,如果家長經(jīng)常上班遲到早退,孩子也會犯類似的錯誤,對學習也表現(xiàn)出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還有如果父母在孩子的面前評價某位老師的話,孩子對老師的看法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
3.要積極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
據(jù)美國教育部的因特網(wǎng)網(wǎng)頁透露,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已得到證實,在家長參與時學生的成績好,出勤率高,作業(yè)能夠完成,并能繼續(xù)研究生的學業(yè)。也就是說,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漠不關心,很可能會造成孩子對學習的懈怠和不負責任。
二、幫助孩子確立學習目標并制定詳細計劃
只有有了目標,才會有前進的方向,有了理想,才會有學習的動力。確立學習目標,對中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家長一定要協(xié)助孩子認真做好這項工作。
1.了解孩子
一些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自己生自己養(yǎng),每天生活在一起,還用了解嗎?其實不然,孩子身上,尤其是心靈上每天悄然發(fā)生著變化,如果不精心對待的話,家長并不能了解。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孩子在10歲之前是對父母的崇拜期;20歲之前是對父母的輕視期;30歲之前則是對父母的理解期;40歲之前是對父母的深愛期;直到50歲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可見10歲至20歲之間是代際沖突最為激烈的時期,而我們的孩子正好在此范圍內(nèi)。作為成熟的父母,應當是善于與孩子溝通的。而了解孩子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道。如果僅憑想象和自己的愿望為孩子確立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例如有的家長習慣把自己不曾實現(xiàn)的愿望強加在孩子的頭上,希望孩子能幫助他圓夢,實際卻是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在訂立具體的目標之前應當先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孩子存在的潛質(zhì)和愿望,而這實際上也正是改善父母與子女關系的絕佳的機會。
2.目標的確立
初中階段學生目標的確立應分為三種:①近期目標(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試);②中考目標(上什么樣的學校,上什么樣的高中);③遠期目標(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家長應及早和自己孩子共同制定出三個目標從而指導孩子以后的學校。
三、對階段目標實現(xiàn)情況的合理評價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這是一位名叫周弘的父親總結出來的教育心得。周弘的女兒周婷婷幼時又聾又啞,但是在周弘的賞識教育下,加上老師和眾多熱心人的幫助,她不僅能聽會說,還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各種潛能,享受了更多的人生幸福和成就感,最后成為一名殘疾少年大學生。周弘說:小孩子學說話,不論說得多含糊,父母都報以熱烈的掌聲,結果呢,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學會了世界上最難的口語。而現(xiàn)在,我們?yōu)槭裁床挥觅p識的目光凝視自己的孩子,卻要抱怨呢?
抱怨教育不承認孩子之間的差異,不允許失敗,結果使孩子害怕失敗,使差異擴大,賞識教育承認差異,肯定孩子的長處和點滴進步,結果使差異縮小、消失。
您想讓孩子聰明嗎?那么找出孩子聰明的星星之火,吹風鼓氣,它就會呈燎原之勢;您嫌孩子寫字慢嗎?那么他哪天有進步,您就小題大做,無限夸大地表揚他,一定會有驚人的結果。
四、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習慣
一提到興趣、習慣,可能有的家長會說,現(xiàn)在再提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是不是有點晚了;還有的家長說,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是學校的事,和我沒有關系,如果這樣想,那你將錯過一次教育的大好時機。
不錯,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10歲之前十分重要,而習慣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占據(jù)重要位置,但對初一的學生來說是培養(yǎng)習慣和興趣的一次轉(zhuǎn)機,中小學要求的不同,新課程的新奇以及教學方法的不同,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無窮的吸引力,原先沒有的興趣可能會從此開始,原先改不掉的壞習慣可能會一下子改掉,當然反過來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在學校,班主任、教師要善于啟發(fā)與引導,而在家里,家長也要善于從孩子極細微的變化觀察和總結孩子的愛好,培養(yǎng)他的良好習慣和興趣。比如孩子回家說:初中的語文真好玩,歷史課真有趣,家長就應該順著接下去問:什么地方好玩、有趣,從而使他真正地喜歡上這些學科。
五、讓孩子擁有逆境智能
逆境智能:就心理學定義,即對挫折的容忍力,即當一個人的目標遭遇阻礙、干擾、打斷時,產(chǎn)生能夠承受當時情境,而不至于有人格偏差的能力,這種能力會幫助我們突破困境、繼續(xù)努力。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一帆風順,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卻充滿了失意、挫敗等逆境,思想正面、積極的人可以化阻礙為力量,創(chuàng)造成功,或是調(diào)整自己,適應環(huán)境,可是悲觀、缺乏意志力的人卻往往過不了這些人生的逆境,不是自我放棄,就是被競爭所淘汰。因此,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面對逆境的能力?!般@石必須經(jīng)過壓力、打磨,才能發(fā)出璀璨的光芒”,孩子也一樣,只有經(jīng)歷逆境,方能成就未來。要讓孩子擁有逆境智能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了解孩子易遭受的挫折
①溝通挫折,比如給爸爸媽媽講學校的事情,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卻沒人愿意聽;②需求挫折,比如希望得到的東西卻總不能得到滿足;③家庭沖突挫折:當家人尤其是父母發(fā)生沖突時,孩子是受挫最深的,因為他的感情與家人有很深連接,他認為應該改變現(xiàn)狀,可是卻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無力解決問題,所以常會產(chǎn)生挫折感,如爸爸媽媽吵架時,往往會用情緒性的語言指責對方,或是提出離婚的要求,聽到超出他的解決能力范圍的這些話,自己又無力勸解,心理會受到很大的驚嚇,而退縮到一旁。
2.提高志商(WQ)
志商指一個人的意志品質(zhì)水平,包括堅韌性、目的性、果斷性、自制力等方面。如能為學習和工作具有不怕苦和累的頑強拼搏精神,就是高志商。志商是衡量一個人堅強還是脆弱的指標,決定一個人做事的成敗。
3.有意識地磨練孩子
大多數(shù)家長不會反對“磨練成人,磨練成才”的觀點,但是輪到自己的孩子,又往往很少給他磨練的機會。孟子曾經(jīng)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磨練必須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要努力去戰(zhàn)勝他們,既需要付出體力,又需要付出心力。在這個過程中,會體會到做人的基本道理,不奮斗,不吃苦是不會前進的,做人不會總是輕松愉快、一帆風順的。正如古詩所寫:“梅花香自苦寒來。”
磨練必須面對實際,深入實踐,解決一個又一個具體的問題,既需要知識,又需要能力,在實踐中,許多不知道的東西知道了,許多不會做的事情會做了。正如古人所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p>
磨練的方式很多,最現(xiàn)實的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著名學者、文學家朱自清先生說過:“要讓孩子在正路上闖,不能老讓他們像小雞似的在老母雞的翅膀下,那是一輩子沒出息的?!?/p>
家庭教育是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當前科學文化技術尚不發(fā)達的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村,學生是絕對依賴于家庭的,家長是第一任老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必須凈化自己的心靈與品行,在子女面前樹起楷模,用高尚的修養(yǎng)、美好的心靈,時刻影響、感染、雕塑自己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