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這一主體的作用是實現教學目的,獲得最佳課堂效果的有力保證,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途徑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歷史學科; 主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1)9-068-001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這一主體的作用,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激發(fā)其潛在的能力和個性傾向。在教學中如何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嘗試。
一、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對學生“情之所至,金石為開”,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與師生情感的交流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所以,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主體發(fā)展的基本前提。在教學中要相信每一位學生的能力,多用鼓勵性語言引導他們克服學習障礙,自主學習。如在教學中,經常使用這樣的語言“你的想法很有創(chuàng)意”、“你的故事講得很精彩”、“你的語言表達非常準確”,學生在得到老師的激勵和賞識后,學習熱情通常會高漲,學習的主動性增強。
二、讓學生動手實踐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以達到學生會學習、主動發(fā)展的目的。要取得這樣的效果,教師就要摒棄做課堂權威的心態(tài),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給他們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時間和空間。填灌式的歷史課讓學生感到歷史距離他太遙遠,聽起來枯燥無味,了無興趣,沒有興趣學生怎么會主動參與?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親自去做,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拉近與歷史的距離,在現實生活中感悟歷史的真諦。例如在學習活字印刷術時,我讓學生用膠泥、橡皮、小塊蘿卜等做出活字,再用墨水把字印出來,當學生們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時,個個充滿了成就感,仿佛每個人都是發(fā)明家了。正是這次難忘的經歷,使學生對活字印刷術有了非常深刻的直觀印象,對其影響社會進步和發(fā)展有了更深的認識。又如,在學習古代青銅器藝術時,讓學生使用橡皮泥制作青銅器,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意,去創(chuàng)作一件件自己的作品,通過活動,學生對“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等的制作工藝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和認識,更驚嘆古代人民的創(chuàng)作智慧。從這些活動可以看出,歷史課堂上的實踐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對歷史課學習的濃厚興趣,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真正發(fā)揮學生這一主體的作用,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的目的。
二、開發(fā)樂學的天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積極主動。要想取得最佳的課堂效果,就要讓課堂教學給學生帶去歡樂、激動和成功,把課堂變成學生樂學的天地。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樂學有多種途徑。(一)精彩導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能夠一下子緊扣學生的心弦,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也隨之產生。如在學習《三國鼎立》時,我用多媒體先給出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物的圖像,再配以《三國演義》電視劇的主題曲,學生頓時活躍起來,有的跟著哼唱,有的說起自己所熟悉的人物故事。這時,我適時指出:“電視劇中我們能夠耳熟能詳的人物和故事,都是小說家筆下的創(chuàng)作,真正的三國是怎樣的呢?”學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的狀態(tài)。(二)利用多媒體,把圖像、聲音、動畫等帶入課堂,使學生喜聞樂見。如在學習《明清時期的反侵略斗爭》時,利用動畫把戚繼光抗倭的故事展現給學生,把抽象的文字敘述轉化成具體、形象的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好奇心和新鮮感使學生興趣大增,學起來怎能不積極主動?(三)讓學生多動。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多動手,主動參與教學,并在實踐中獲得多種能力。如在學習漢字演化時,我讓學生試寫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各字體,培養(yǎng)其對書法藝術的喜愛;在學習山頂洞人人工取火時,讓學生課余時間去體驗如何能取出火;在學習紙的發(fā)明時,讓學生有機會去參觀造紙廠等。通過這些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學生對學習積極主動,越來越樂于去學。
四、指導自學,突出主體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在課堂上主要是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在指導學生自學時,對于學生能夠讀懂的,教師就不要講授,講授不僅浪費時間,學生也無興趣去聽;對于學生通過自學能夠發(fā)現的,教師就不要點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自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學,自覺學會自學的本領。若能培養(yǎng)起學生的自學能力,無疑是“授之以漁”,為今后在知識海洋里釣取更多的“魚”,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通過自學,學生在閱讀歸納,讀圖識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不斷提高,作為課堂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fā)揮,打造出更多屬于自己的精彩。
五、角色扮演,感悟歷史
有一格言說到“我聽過,我忘記;我看過,我記得;我做過,我學會?!边b遠的、靜態(tài)的歷史讓學生感到陌生和枯燥。如何讓學生融入歷史中去體驗、感受,我利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扮演歷史人物,講歷史故事,編歷史短劇等,在演、講、寫的過程中去體會歷史中的人物以及與之相關的事件。如自編自演歷史短劇商鞅變法中的商鞅舌戰(zhàn)守舊群臣,通過學生的編寫、扮演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商鞅變法的背景、商鞅的變法決心、變法的過程、變法的成功及其深遠的影響。又如,以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結婚為題材編寫、演出短劇,通過表演,學生深刻認識到文成公主遠嫁入藏,極大地密切了漢蕃關系。在這些歷史短劇的編寫、表演中,演練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語言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夠模仿一個當事人的身份去體驗這一段歷史,使得學生的學習更主動,對歷史的理解更深刻。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只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地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把教學過程變?yōu)閷W生學會學習的過程,從而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