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nèi)粘I钪兴?jīng)歷的大多是平凡的事,然而平凡的事中往往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深刻的思想。寫作中,只要我們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這些小題材也能反映意義深遠的主題。那么,小題如何才能“大作”呢?
一、仔細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吧钐幪幗詫W問”。我們要多方思考,深入挖掘,從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它所蘊涵的深刻思想和社會意義。如《釣魚的啟示》,講述的是作者小時候在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夜釣到一條漂亮的大鱸魚,后來卻在父親的堅持下把鱸魚放回湖里的事情。事情雖小,但主題深刻,它讓作者明白了“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的道理,也讓讀者獲得了“只有從小給孩子以道德教育,才能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的啟示。
二、認真篩選,去粗取精。社會生活是個萬花筒,每天都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事情。我們寫作文時不能事無巨細一起寫,而應(yīng)認真篩選,從瑣事中提煉出好的主題來。比如母親的稱贊、父親的批評,每個孩子每天都會面臨,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回憶自己七八歲時因為寫了一首小詩而受到母親夸獎、父親批評的小事,從中提煉出主題“‘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那就是愛”,從而寫出《“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三、展開聯(lián)想,賦予新意。由物及人,由事及社會,只要我們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就能平中見奇、小中見大,從而豐富文章的內(nèi)涵。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許地山先生的《落花生》,就是從吃花生聯(lián)想到“它的果實埋在地里”,聯(lián)想到桃子、石榴、蘋果“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情景,最后借助“我”的話點明主題——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事情小,事情也平淡,但因為作者展開了豐富的聯(lián)想,文章才變得意蘊深刻,令人深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