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股市在相當一段時間以來呈現(xiàn)出大幅振蕩之勢,使保險的投資理財功能再次被人關注,投資和分紅類保險一度吸引了部分投資者。不容忽視的是,風險與收益始終相生相伴,股市步入2011年后,上證指數(shù)曾一路跌破2700點,從而直接影響了投資保險的收益,不少投資連接保險出現(xiàn)負增長,部分客戶強烈要求退保,投資分紅類保險遭遇了滑鐵盧。
據(jù)媒體報道,保險監(jiān)管部門采取與償付能力掛鉤,對投資性保險產品銷售規(guī)模給予限制,銀行銷售投資理財類保險必須單設窗口,不能在儲蓄窗口售賣的硬性措施,以防止盲目擴大規(guī)模帶來的給付隱患,以確保投資人的利益。與此同時,對在銷售投資連接保險時有意誤導客戶,夸大收益功能的行為給予嚴厲處罰,進一步維護保險市場的公正。
投資保險 冷熱有度
客觀地看,自從有別于傳統(tǒng)壽險的投資連接型保險以及理財分紅類保險面市以來,投資連接型保險、萬能型壽險、長壽兩全保險和家財投資保障型保險等紛至沓來,一時間真是好戲連臺。
目前,保險市場初步形成了投資連接型、理財分紅型、萬能型和投資保障型等四大類投資分紅類險種,不僅拓寬了社會投資渠道,開辟了保險市場空間,還疏導了民間資金的流動趨向。
不論是投資連接類保險還是分紅保障類保險,因其許諾的回報率明顯高于銀行的同期存款利率,又免征利息稅,一度被稱做“旱澇保收”的險種,加之一些有失偏頗推波助瀾的宣傳炒作,使得此類保險一度出現(xiàn)了不俗的增長率,掩蓋了潛在得投資風險與心理承受能力,有些投資者多了熱情沖動,少了理性思考。
經(jīng)過觀察比較,不少人變得審慎起來,科學冷靜地通盤考慮,貨比三家地對比選擇,不再“扔進籃中就是菜”,使市場初步踏上了有序規(guī)范的軌道,這對維護投資者的長遠利益無疑是正確的。
險種面孔 仔細端詳
為加深對此類問題的認識,不妨剖析一下這個領域的主要險種:
其一,投資連接類保險。以份銷售,定期保障,如身故可獲的保障以保額和個人投資帳戶價值較大者為給付標準。操作上采取第一年的保費用于費用和保險保障;第二年每份保費的20%進入個人投資帳戶,第三年則達到88%。由保險公司專業(yè)人士負責投資管理,保證資金安全,定期向社會公布投資回報率。
其二,萬能型壽險。該險種是定期壽險加上一個個人帳戶,其最低保證利率為同期兩年期的存款利率。如綜合投資日回報率超過五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的部分以80%的比例計入個人帳戶,還具備投資分紅(即利差)的優(yōu)勢。
其三,分紅兩全保險。提供的保險保障至被保險人70周歲,給付身故保險金和滿期給付保險金,紅利則為現(xiàn)金紅利,領取方式包括累積生息、抵繳保費、現(xiàn)金支付和增加保額。與傳統(tǒng)保險險種相比,分紅險種的好處還在于投保人除能得到傳統(tǒng)保單規(guī)定的保險責任保障外,還可以享受保險公司的經(jīng)營成果,即參加保險公司投資和經(jīng)營管理活動所得盈余的分配。
其四,家財投資保障型險種。一般保險期限為5年,每份保險投資金為2000元,其中包括保險公司用投資金投資受益后獲得的保險費。除了在保期內提供家財保額的經(jīng)濟保障外,每份保險投資金年收益率高于同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并將隨著銀行利率調整而增長。這類保險不僅給予投保人家庭財產的經(jīng)濟保障,而且用投資金的收益折抵保費,并能得到可靠的回報收益,曾有人稱之為一舉數(shù)得。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表現(xiàn)形式有別但性質基本相同的險種。
投資保險 誘惑幾何
這些險種投放市場時恰逢銀行存款利息較低,保險公司抓住契機,成功運作,使新險種吸攬了相當一批人手中的閑散資金。
一家專業(yè)咨詢調查公司通過問卷調查,得知在投保此類險種的人群中,中等以上收入者占了較大比重,與證券市場參與者的情況有所區(qū)別。因為低收入者一是手頭游資有限,不少人的資金早已投入股市炒作;二是對保險的投資功能看不清,摸不準,擔心貿然失手。
被調查的投保人中也是情況各異。如44歲的張先生是一家外企的高級管理人員,收入可觀,愛人從國企提前退休,孩子正上高中。他在投保終身重大疾病險的基礎上,選擇了分紅兩全保險。該險種紅利不返還現(xiàn)金,以增加保額的形式存在。保險期滿后,如沒發(fā)生保險責任事故,他可得到基本保險金額+累計年度紅利+終了紅利三部分之和。他投保20年期5萬元保額的保險,年交保費近3千元,待到期滿后,可得到一筆可觀的回報,但這樣的投資期限較長,眼下尚看不到實惠,遠景預期也難以估計。
再如,30歲出頭的李先生,是一家廣告公司的企劃負責人,愛人是美容師,沒孩子,屬年輕的知識分子白領家庭,積蓄不菲。他夫人投保了兩全保險(分紅型),買了200份10年期的險種,一次性交保費20萬元,10年期滿,可享受對應的基本保額+年度紅利+終了紅利的滿期生存保險金。李先生則投保了增額終身重大疾病分紅型保險,保額為20萬元,分20年交費,年交9200元即可獲得終身大病保障,同時年度紅利還增加保額。這對夫妻顯然仍以投資分紅回報轉入對自身的經(jīng)濟保障為主,并不看重現(xiàn)金回報。
而在高校任職的武女士年收入達6萬元,被保險營銷員多次上門的熱情所打動,參加了投資連接型保險,投資金2萬元。由于保險公司每季度公布投資收益情況,頭幾個月收益不錯,讓人喜上眉梢;隨后受股市振蕩下挫影響,連續(xù)幾個月呈現(xiàn)急速下降的負收益,與前幾個月收益折抵后仍有較大幅度的縮水,讓武女士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投資風險的存在。
理性操作 更值期待
從保險市場發(fā)展走勢看,保險受眾的收入水平和理財觀念不盡相同,導致對投資和分紅類保險的需求也不會一致??傮w來講,新型投資和分紅理財類保險倘若經(jīng)營有方,運作有序,就能實現(xiàn)投資和保障的雙收益,而且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加之強化了對保費使用的監(jiān)管,這些都有利于維護投保人的利益。
與此同時,還應看到投資和分紅理財類保險會充當經(jīng)濟環(huán)境波動時的“避風港”。相對而言,證券市場風險較大,而銀行存款利息較低,投資保險既能規(guī)避資金風險,又能獲得適度保障,尤其是投資理財類保險收益較為穩(wěn)定,其回報率又普遍高于銀行存款利率,同時免征利息稅,所以一度賣得紅紅火火。
專家強調,對此現(xiàn)象要作理性分析,不能認為保險市場由此進入了“繁榮期”。應該看到,證券市場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今后大盤局面的走勢也很難判定,其中就涵蓋了保險公司的投資風險,繼而會影響保險投資人的切身利益。保險公司的當務之急不是盲目擴大市場份額,而要潛心研究控制經(jīng)營風險,防止產生新的利差損。
從另一個層面看,作為投資保險的受眾,也應保持清醒頭腦,準確把握定位,清楚投資保險的性質首先是保險,然后才是一定意義上的理財功能。換句話說,尋求經(jīng)濟保障是雪中送炭,從中獲利則是錦上添花,這個理念必須堅定不移,既不聽從有失偏頗的宣傳鼓動,也不要盲目拒絕。應提倡的態(tài)度是,根據(jù)承受能力,仔細研讀條款,精讀關鍵環(huán)節(jié),搞懂弄清后再做定奪。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保險公司已捷足先登,實施了“個人理財規(guī)劃”舉措,由專業(yè)理財人士為客戶設計投資規(guī)劃,量體裁衣地予以整合,使其投資更趨于科學合理,促進保險市場更加健康有序地發(fā)展。
專家強調,對此現(xiàn)象要作理性分析,不能認為保險市場由此進入了“繁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