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墻上掛著一幅畫,畫中人陸羽正悠然自得地烹茶閱讀。我突然有時空倒錯的感覺,此時的我不也正手執(zhí)長卷、沉醉于茶韻和書香之中嗎?
窗外,月涼如水,恍惚中分明有幾聲更鼓傳來。不遠(yuǎn)處若有若無的輕響,可是哪位無名過客疾行時發(fā)出的?該不會是哪位獨行游俠或流浪文人前來借宿打尖吧?若是,豈不恰恰暗合了畫上題的那句“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的場境?而我又是誰?是仗義疏財?shù)哪硞€員外還是閉關(guān)修煉的隱者?正冥思苦想著,忽見一股青煙升騰,瞬間在我身前彌漫開來……我急忙站起!卻原來,是電爐上燒著的水開了。如果不曾在深夜閱讀,這樣奇異的幻覺,不就錯過了嗎?
閱讀的喜悅,正是由各式各樣的意外之喜、意外之得組成的。有時,一段美文、幾句妙語,可以讓人受用良久,甚至終生難忘。忘了哪一天,我曾隨意地抄起身邊的一本書,只信手翻了幾頁,就看到了這樣一句險些與我擦肩而過的話:“如果你永遠(yuǎn)為過去和現(xiàn)在糾纏不清,那你就會沒有未來?!边@句出自丘吉爾的名言,對于時逢處境艱難的我來說,無異于醍醐灌頂,一下子把我從困頓中喚醒。至今,這句話我仍時時誦讀,不敢或忘。
愛倫堡曾在《人·歲月·生活》序言里寫道:“我的許多同齡人都陷入時代的車輪下。我所以能幸免,并非由于我比較堅強,或者比較有遠(yuǎn)見,而是常有這樣的時候:人的命運并不像按照棋路下的一盤棋,而是像抽彩?!币粋€世紀(jì)前的這段話,現(xiàn)在讀來甚至還會讓人感到脊背發(fā)涼,想想我們所熟悉的一些人、包括我們自己的命運或者經(jīng)歷過的事,不正恰如其述嗎?每每讀到類似這樣的內(nèi)容時,我都會難以抑制地停下來,或掩卷長思,或作書生之嘆。相信不少朋友也常會讀到諸如此類的驚世之語,也可能會涌出和我一樣或相似的感覺、感慨,故而我有時猜想閱讀之人喜歡扎堆清談的原因是否就在這里,一起分享閱讀所獲,一起交流閱讀心得,在分享和交流中且論且爭,時有共鳴,不亦快哉!因此,愈是愛閱讀者愈是離不開書,愈是能夠持之以恒,唯恐疏漏,唯恐錯過,唯恐有所不知,直讀至皓首窮經(jīng)猶覺不盡興。依這樣的思路,黃山谷“三日不閱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的說法,細(xì)細(xì)想來也就不覺得言過其實了。
閱讀有時是一種境界,不應(yīng)存功利心,所謂的書中自有黃金屋、顏如玉之說,與其說是激勵之言,不如說是精神麻藥。因為如此一來,閱讀雖然有了方向,卻也成了負(fù)擔(dān)。方向是狹隘的,負(fù)擔(dān)也須一直扛著。功名利祿應(yīng)者云集,本無可厚非,但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有則受,多少隨喜;無勿哀,命中本無。境界并不玄乎,做一個不恰當(dāng)?shù)谋扔鳎腿缤燥堄刑铒柖亲优c欣賞美食之別、穿衣有遮體御寒與展現(xiàn)個性之分一樣。若列舉此類名言佳句,多矣!山西祁縣喬家大院中有一副對聯(lián)曰“閱讀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wěn)心安”,其上句就道出了閱讀的至高境界。國學(xué)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古今成就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三種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氨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王大師借古詩詞中的抒情名句談閱讀境界,看似戲謔,卻深入淺出,耐人尋味,道盡個中真諦。
關(guān)于閱讀境界,古人還有一說,曰“少年閱讀如隙中窺月;中年閱讀,如庭中望月;老年閱讀,如臺上玩月”。此說頗妙,雖略顯武斷,但用窺、望、玩3個普通的字,就把由低至高、不同層次的閱讀境界高度濃縮地概括了起來,可謂字字珠璣。閱讀的境界有時還表現(xiàn)在狀態(tài)上。試想,當(dāng)一個人坐在可觀滄海變幻、可送落日西去的書房,倚窗寫讀,忘卻煩憂得失的時候,享受的又豈止是快樂而已?竊以為,通過閱讀而得之所求,自然樂得其所;若無所求,卻常有所得,不更是閱讀之大樂嗎?由此又想起康熙大帝關(guān)于體驗閱讀之樂的一句大白話:閱讀一卷,即有一卷之益;閱讀一日,即有一日之益。
一言以蔽之,歡喜閱讀,則閱讀歡喜。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