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3.理解父親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
二、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來達到質(zhì)疑、解疑;以讀為本達到以讀促解。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領(lǐng)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一定會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初步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精讀重點語句和段落,初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關(guān)鍵:以讀為本,融情于境。
一、激情開篇,與學生進行交流
師:同學們,是不是第一次在這么多老師面前上課?(學生點頭。)
師:你們在想些什么,能跟我說說嗎?
生:老師,我有點緊張。
師:有我在,你還緊張?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3課《釣魚的啟示》。
(評析:輕松的話題,引入新課,讓學生在平和的心態(tài)中進入課堂。)
二、 充分靜讀,讓學生整體感知
請大家仔細地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想一想,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學生靜靜地讀,邊讀邊想,給學生充分的時間。)
師: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誰能說一說?
生:課文講了“我”11歲時隨父親去釣魚這件事,給“我”的一生帶來的不可磨滅的影響。
師:概括得真好,看得出你用心地讀了課文,你能不能說說,你為什么概括得這么準確?
生:我讀了兩遍,第一遍主要是把課文讀通順,第二遍我一邊讀,一邊聯(lián)系上下段,想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師:嗯,邊讀邊想是個好方法,向你學習。
(評析:教師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去靜靜地讀課文,邊讀邊思,這對于小學6年級的課堂教學來講是難能可貴的。周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并且做到了踏雪無痕。)
三、 自讀質(zhì)疑,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
師:下面,咱們再仔細讀課文,將自己的疑難問題找出來。
生:(邊默讀,邊思考。)3~5分鐘。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選擇播放幻燈片:
1.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2.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我都會想起34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
師:同學們找的問題基本上都來自同一個段落,也就是在寫由釣魚得到的啟示這一部分,我建議同學們再仔細默讀這一段。
師:出示幻燈,看第一個問題:“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大家比較一下,文中后一個“魚”為什么加上了引號?
生:說明不是真正的魚。
師:雖然不是真正的魚,但文中的“我”卻說與那條鱸魚是“相似的”。咱們找一找,作者釣到的那條魚有什么特點?和其他魚有什么不同?(出示第3自然段。)
生:魚很大。
生:是條鱸魚。
生:還很漂亮,“我”從來沒見過。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他很喜歡。
師:是啊,正是因為這樣一條魚,對于一個喜歡釣魚的孩子來說,充滿了誘惑力,讓人心動啊。誰讀一讀這句。
(生讀。)
師:讀得真好,真讓人心動啊。
師:那么后來文中的“我”說不止一次遇到與其相似的“魚”,成年后讓他心動的魚會是什么?(汽車、洋房、金錢、名聲等一切對他有好處的東西。)
師:你知道他是怎么處理的嗎?出示2問題理解“抉擇”。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抉擇。)
生:我覺得應該是選擇的意思。
師:說的真準確,
師:面對誘惑抉擇很難,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難以選擇的時候呢?
(生答。)
師:那面對條漂亮的大鱸魚,我和父親怎么能輕言放棄呢?
師:請看4~7自然段。先找出父親的話來讀一讀。
(生讀書。)
師:父親做了什么,他會想什么呢?
(投影4自然段。)父親劃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這時是晚上10點,距離開放捕撈只有兩個小時。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zhuǎn)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p>
師:誰能像父親那樣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
(生朗讀。)
師:好不容易釣到的魚,父親卻一定要“我”放掉,難道他不喜歡嗎?
生:不是,父親也很喜歡這條魚。
師:給個理由。
生1: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陣子,他肯定特別喜歡,要不他才不會看那么久。
生2:父親很得意,也說明他喜歡這條魚,而且他還是“欣賞”。
師:父親都如此喜歡著條魚,那為什么還讓“我”放掉呢?(在出示5~9自然段自由并理解。板書:急切 平靜 大聲爭辯 不容爭辯 乞求 沒余地。)
師:分角色讀4~8自然段。
(生自由組合,分角色讀課文。)
師:看來,讓“我”放掉大魚是多么的難啊!課文哪里有體現(xiàn)?(單出示9自然段。)
生:“我”放魚是慢慢從大魚的嘴上取下鉤子,多么的依依不舍啊。
師:你說得真好,能把這句話讀好嗎,給大家讀讀行嗎?
(生讀書。)
師:你們聽懂了什么?我們的社會現(xiàn)在缺失的是什么?。?/p>
(生答,師相機指導。)
師引導總結(jié):()應是人面對誘惑時把握的道德準則。(板書:誠實守信、遵紀守法。)
師:是啊!34年前,當時的“我”并不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放掉魚是不情愿的,是迫于父親的威嚴,不理解這么嚴格的教育是為什么。34年后,他所做的一切是自覺的行為,正是由于“34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使他不但理解了父親,還充滿著對父親的感激之情。齊讀最后一段。(出示11自然段。)
(評析: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和思維能力,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課文,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注重了多種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學學生學習,為學生的將來學習進行堅持不懈的引導。)
四、 總結(jié)升華、 擴展思維
師:每一件小事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對父親說些什么?
生:我要說:“謝謝您,我的爸爸,正是因為您對我的正確教育,我才有今天的成就,要不是當年那個月光皎潔的夜晚,要不是您非得讓我放了那條大鱸魚,讓我從小得到這樣的鍛煉,我怎么會有拒絕誘惑的勇氣和力量呢?”
生:爸爸,那個34年前的夜晚您還記得嗎?也許您早以忘記了,可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是您教育我要從小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今天做到了,我要真誠地謝謝您。
師:老師相信同學們也能勇敢地挑戰(zhàn)自己,也能夠像文章的作者一樣,成就優(yōu)秀的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老師把一句名言送給大家:“衡量一個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別人沒有人發(fā)覺的時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鳩”
師:讓我們一起努力,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嗎?
(生齊答。)
師:請同學們拿起你的筆,把你對于道德的理解寫下來,成為我們自己的名言。
生:真正的道德是對每一個人的考驗。
師:說得真好,作者是誰啊。加上,再讀一遍。(生朗讀。)今天我這節(jié)課就先上到這里吧。同學們,再見。
(評析:注重道德拓展,注重學生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并聯(lián)系學生自身,讓學生在意猶未盡中獲得心靈的愉悅和升華。平實是這堂課的特色,教者的每一環(huán)節(jié)無不滲透著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才是給了學生源頭活水,教師在每一環(huán)節(jié)注重不同學法的引導,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思維的提升,也獲得良好的心靈感受。)
編輯/黃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