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小學生語文考試還停留在“應試階段”。對小學語文考試進行了多方面探索,目的是為了彰顯人文色彩,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關鍵詞:小學;語文;考試
小學教育中的考試,時刻都在對基礎教育起著導向作用,有什么樣的考試就有什么樣的教育。小學語文考試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學生的考查,促進學生基本語文素質的發(fā)展。而現(xiàn)實教育中的小學語文考試還帶有很大的傾向性,還是為了追逐分數(shù)而考試,忽略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對于小學語文考試有必要進行以素質教育為主導思想的改革。
一、當前小學語文考試的現(xiàn)狀
1.在知識和能力之間,語文考試要以語文基本能力的測查為重點;在聽、說、讀、寫諸能力中,應側重于學生讀寫能力的測試。許許多多的語文老師正是懷著“考什么,教什么”的錯誤心態(tài),在考試前押題、猜題,把一篇篇文質優(yōu)美的課文肢解成一個個知識點,把語文教學落腳在一次次的組詞、填空、選擇、判斷等“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訓練上。
2.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非常廣泛,但有一點很重要,
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同時,激發(fā)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我們的老師非常注意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有時也注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卻不注意發(fā)展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
二、小學語文考試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內容
1.指導思想。考試作為一種測量的結果,是語文教學評價的依據(jù)和重要組成部分,根據(jù)九年義務教育的性質,無論是什么類型的考試,從命題的指導原則來看,至少應體現(xiàn)下列幾種思想。
(1)要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實現(xiàn)語文學習目標的水平。
(2)要有利于突破舊有的評價模式,建立科學的語文教學評估體系,為綜合評價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供依據(jù)。
(3)要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對語文教學產生積極的導向作用。
2.小學語文考試改革的內容。我認為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當前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小學語文考試改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如下幾點探討。
(1)要突出語文教學的整體性。前幾年關于語文教育的社會大討論,對考試的批評意見最集中、最強烈。這是因為語文考試僅憑一張試卷,只考查認知領域中的部分內容。考試形式單一、死板,考試內容和范圍狹窄,追求標準答案唯一,以致學生作文千篇一律。這種考試忽視了語文教學的人文價值導向,不注重學生的感悟、體驗和審美的心理過程,不注重語言文字的實際運用。事實上,語文教學目標具有整體性,它是由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維度確定的。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要根據(jù)各學段目標達成的要求,堅持在考試時做到定量評價和分析。出題時,不僅要考課內,還要考課外;不僅要看結果,還要看過程;不僅要考智力性試題,還要考非智力性試題。只有這樣做,才能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有利于個體發(fā)展,使語文考試更全面、更合理。
(2)語文考試應加強綜合性。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綜合的,涉及到知、情、意、行等許多不同的側面。具體而言,大致包括聽、說、讀、寫的言語行為,參與支配這些行為的知能因素和直接心理因素等。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述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重要途徑。因此,語文考試應力戒過去考試常有的東拼西湊的傾向性。
(3)主觀試題要與客觀試題相結合,更應重視主觀試題。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在一份試卷中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客觀試題和主觀試題不同的編制上,語文考試的答案既有確定的一面,又有不確定的一面。一般來說,具體確定的答案,比較適用于編制客觀性試題,而具有不確定性的答案則可以描述過程,比較適用于編制客觀性試題。所以,從題型的角度來看,沒有哪一種題型是萬能的,關鍵在于合理的編制,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考試中主觀試題的編制應該是主要的。問題的答案往往不止一個,要鼓勵學生不滿足一種結論,提倡多角度地探索事物的本質。
總之,語文考試不管考什么、怎樣考,有效地測試其最終的結果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語言文字及實踐活動表達出來。這樣,語文考試才有可能真正地促進教學發(fā)展,變成推動教學改革的動力。我們相信,通過不斷探索、改革,最終會讓考試成為學生的一種愉快的體驗。
(作者單位 甘肅省臨洮縣八里鋪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