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體驗的名詞解釋,到建構主義極力提倡從體驗式學習方法入手,根據音樂所表現的獨特性,闡述了開展各類音樂活動。通過各類學習手段來豐富學生的感知體驗,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從而增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促進學生深入音樂的靈魂,全面提高學生在感悟音樂,學習音樂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課堂音樂;教學體驗音樂;理解音樂;提高學習能力
“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感情和意識。體驗使學習進入生命的領域,因為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不再僅僅屬于認知理性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命和人格等領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僅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
教師不能將知識的意義機械地灌輸給學生,而必須要學生根據其先前知識經驗主動建構。音樂學科的特點:非語義性、可感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它的學習方式必須采用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殊方式——體驗式。音樂教師作為學科的“設計者”“合作伙伴”“心靈朋友”,有責任引導學生充分感知音樂,參與音樂活動,用大腦、身體、工具等手段去體驗音樂,進而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語言,引導學生從認知規(guī)律、生活經驗出發(fā)來理解音樂的語言;鼓勵學生自己去經歷、去感悟、去操作。同時,音樂教師要利用學科的特點,采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體驗音樂,走進音樂的靈魂。教學中不妨試試如下做法:
一、遵循“以聽為中心的體驗方式”,為學生感悟音樂做好感知儲備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感受與體驗?!痹谝魳方虒W中,很多教師會有這樣的體會,有的音樂作品很長,播放一遍,讓學生談感受,學生常常不知所云。而如果教師精簡教學內容,在設計聽賞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反復聽同一個作品,每次都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這樣欣賞時目的性強,學生學得東西看上去少了,實際上學生感悟的會很多。
二、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為其理解音樂打開一扇門
音樂的非語義性、不確定性為學生理解音樂打開多種通道。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音樂表達的情緒、節(jié)奏、音色、風格等特點大膽想象。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是無限的。”音樂的魅力就在于給人一個馳騁的空間,沒有想象力的人生是蒼白的,沒有想象力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是千差萬別的,就如同一千個讀者心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形象一樣。音樂教師要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武裝自己,指導教學,用音樂打開學生的想象之門,打開學生的內心情感體驗之門,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音樂世界里自由翱翔,在音樂世界里描繪出不同的精彩人生。在欣賞《思鄉(xiāng)曲》之后,我安排同學根據樂曲表達的情緒,給它起個合適的名字,并說說理由。一個同學說《相思曲》比較合適,你聽,小提琴的音色如此纏綿、哀婉,分明是在表達對戀人的思念之情。另一個同學說《故鄉(xiāng)情》名字較好,第一樂段是描寫一個遠離家鄉(xiāng)的人,在訴說自己的孤獨、無助的內心感受,中間樂段這個人心情豁然開朗,仿佛是在他鄉(xiāng)遇故知。最后重復的樂段,表達了作者綿綿的鄉(xiāng)愁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心理。還有一個同學起名《鄉(xiāng)愁》,他聯想到了詞人李清照在不同年齡段的坎坷人生經歷。他說,這三段音樂就是李清照人生的三個階段。你看,學生的想象多么豐富,在學生的欣賞中,音樂就是生活,就是一首詩、一幅畫、一個故事。學生可以把抽象的音樂生活化、具體化、形象化。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鼓勵并支持學生的想象力,以及他們的獨特見解。我們不必懷疑學生的理解力,相信學生,就會有奇跡發(fā)生。
三、體驗中探究音樂要素的作用是理解音樂的核心
新音樂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教學中要以音樂為主線,運用音樂語言的手段來促成音樂教學?!币魳肥怯梅杹韨鬟f情感的,我們必須懂得它的語言符號,音樂要素就是鑰匙,誰能解讀音樂要素作用,誰就掌握了學習音樂的技能及技巧。在教授音樂基礎知識時教師要改變過去的灌輸方法,提倡學生在音樂中體驗、探究中有規(guī)律地、循序漸進地巧學。為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我讓學生逆向思考,歌曲為什么只有四句,作曲家的用意何在?有同學回答:“樂曲雖小,但很精練,情感的表達集中,思鄉(xiāng)的情更濃?!庇型瑢W說:“每句結尾都是全音符,代表自己對故鄉(xiāng)的思念綿綿不絕?!?/p>
探索事物的奧秘不止一種方法,當學生能應用音樂的語言來解讀音樂作品,就真正地掌握了音樂的竅門,掌握了學習音樂的技能技巧。
四、重視音樂表現,為理解音樂實戰(zhàn)演習
體驗音樂的最終途徑將通過表演的外化形式來證明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詮釋,這也是新課標對學生的最重要的要求,例如:“要求學生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能為歌曲選前奏;能對樂曲做一些即興表演,綜合表演等?!弊鳛橐魳方處?,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利于自己表現的平臺,定期舉辦音樂節(jié)、組織學生課外活動、指導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通過活動來促進學生對音樂的綜合運用能力。
我們音樂教師任重而道遠,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學習方法遠比學習內容重要,一個不會學習的人終將被社會淘汰。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尊重他們的體驗,鼓勵和支持學生的獨特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體驗,培養(yǎng)出知、情、意、行和諧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