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調(diào)查,現(xiàn)行初中英語教材有七八個版本,而使用最為廣泛的當數(shù)仁愛版英語(Project English)教材,它在全國各地10多個省份和地區(qū)被廣泛的使用,仁愛英語教材以其固有的起點低,實用范圍廣,體系體例新穎,任務與教法融為一體等特色。在眾多教材中獨樹一幟,備受青睞。在多年的基層英語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在實際的教學和初高中的銜接上本教材存在諸多不足。為此,筆者提出下列膚淺的看法和大家共勉。
一、教材中的閱讀短文編排不足
1.閱讀短文的位置呈現(xiàn)
它應該在前2個section聽、說的基礎上重點的進行本節(jié)的閱讀,向?qū)W生提供同一個主題的不同呈現(xiàn)方式,或信息輸入方式,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話題中去學習,這也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快樂學習提供了前提條件。
2.閱讀短文的任務呈現(xiàn)
從篇幅上講:七年級的閱讀量應在150字左右,八年級的閱讀量應在250字左右,九年級的閱讀量應在350字左右;從難度上講,應該從易到難,由簡到繁;從任務設置上講,不要只是單一的回答問題,應該把任務的設置多元化,諸如找近義詞、反義詞、同義詞、找中心句、單詞填空、單詞釋意、判斷正誤、加標題、回答問題(主觀兼客觀)等,這些設置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大綱的要求在每冊中由易到難逐步體現(xiàn)。同時任務的設置要與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的綜合運用相連,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訓練的重點應放在從文中獲取有用信息和進行推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3.閱讀短文的材料來源
反映中國文化的要在原來的基礎上更豐富一些,同時要多增加外國的文化來充實教材,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大綱關(guān)于文化意識有明確規(guī)定,要求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shù)、行為規(guī)范、價值觀念等內(nèi)容,大綱明確規(guī)定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要達到15萬字以上,所以要特別加大攝入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的風土人情等文化內(nèi)涵的材料。九年級(下)不安排語法信息量最好能多增加一些。這樣即豐富了教材的內(nèi)容,又為學生了解外國的文化和中外文化的異同提供了載體,還為初高中的銜接做了良好的鋪墊。
二、教材的部分環(huán)節(jié)設置不足
一是每個section中有些環(huán)節(jié)必須整合:如九年級(上)Topic2,SectionA,1a這樣的設置就略顯不合理。事實上,完成1a的內(nèi)容需要借助1b的問題,這樣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都得到了訓練,再出現(xiàn)1b就有點多余了;二是本教材的亮點部分project設計不夠,有些project不是標準的探究活動,而只是一個單一的work環(huán)節(jié)。一般地講,一個探究活動要具備三個要素:探究的主題、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結(jié)果的匯報。
三、教材的部分練習設計不足
練習開放的程度、主觀能動性需要再高一點,要注意對思維的開發(fā),controlled的練習要多一點,less controlled的少一點,要重視增加一些strategy-basic practice。如七年級(下)Unit 1,Topic 1,Section A,3a中這些短語就不必全都寫出來,給一兩個例子就行了,其他的讓學生自己去寫,這樣既記憶了單詞,學了短語,還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空間。不然就是機械的記憶了。
四、教材配套的聽力錄音和教參編寫不足
錄音的語音不夠純正,其語速從初一到初三沒多大變化,這不利于學生聽力和口語能力的提高,也使得初高中的聽力和閱讀嚴重脫節(jié)。其次,配套的教參要將教材的理念及每個步驟的設計目的告知授課教師,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導教師用好教材。同時有必要給出部分project的典型案例,讓使用者有個參考,不然教材中很多編者的良苦用心不能被教師領會,這是無端的浪費。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于知識和水平有限,筆者的膚淺觀點不知是否能激起同仁的共鳴,若能,那是我和仁愛教材的莫大榮幸;若不能,即便只是以后對教材的處理和對教材教法的思考起些拋磚引玉的作用,我也感到極大的快樂了。但誠懇的希望廣大同仁攜起手來,不斷更新英語教學觀念,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餞行“We teach what we love, we love what we teach.”
(作者單位 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