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統(tǒng)一六國屬歷史發(fā)展的必然,不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就是趙始皇、魏始皇、楚始皇——總之,中國的統(tǒng)一對于封建社會的發(fā)展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在這方面,秦始皇做得不錯: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度量衡等等,同時,結(jié)束分裂狀態(tài)也是對昏庸君主的淘汰出局,因此,蘇洵沒有必要假設“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就連《英雄》中的“無名”也能站在歷史的高度對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的巨大貢獻做出先知先覺的高度肯定。在戰(zhàn)國風云中,秦始皇是一個真正的贏家,他的“焚書坑儒”“筑長城”“修阿房”相對于他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來說是“瑕不掩瑜”的。
再來談蘇洵生活的宋朝。蘇洵生于1009年,卒于1066年,他于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即在他47歲時率子出川入汴,一舉成名。此時的北宋雖然處在鼎盛時期,但其處境不亞于坐在火山口上。這種政治上的專制腐敗,軍事上的驕惰無能,外交上的極端軟弱相互牽絆、制約,任何一方矛盾的激化都是北宋滅亡的導火線。
外交上頻繁受到外敵侵擾的這一點和西漢相比有相似之處。武帝時期,西漢經(jīng)過文景的休養(yǎng)生息,大病初愈,這同北宋的封建經(jīng)濟的鼎盛狀態(tài)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就是這樣的政治背景,我們?nèi)匀豢梢约殧?shù)他們的治軍大將:早期的有周亞夫,幫助景帝平定八王之亂;晚些時候的有抗擊匈奴的李廣、霍去病,幫助武帝平息外患??梢哉f西漢是一個充滿雄性和陽剛之氣的朝代,就連后來溝通西域、搞活經(jīng)濟的“絲綢之路”最初也是為了尋找戰(zhàn)爭的盟友而開拓出來的。
如果朝代可以用性別來劃分的話,那么宋代就是一個陰鷙的、壓抑的朝代。我們來看看這樣的外交:
公元1004年,宋真宗時期,宋遼之戰(zhàn),結(jié)“澶淵之盟”,宋送遼“歲幣”。
公元1044年,宋仁宗時期,宋西夏之戰(zhàn),宋勝,西夏稱臣,宋送西夏“歲幣”。
這是兩樁讓人看了沒脾氣的盟約。割地求和,納絹納幣,從來就是吃了敗仗,給人家當孫子干的事,可偏偏都讓趙家?guī)纵吶烁闪恕?/p>
這和蘇洵在文中說的“思其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相比,趙家的江山得來是太容易了。在此之后,趙家從此就患上了失眠癥,日日夜夜怕就怕的是像他那樣的擁兵自重的人有一天奪了寶座,當皇帝有癮,又不能讓別人搶了去,從此就有了“守內(nèi)虛外”的政策,對內(nèi)就是防范鎮(zhèn)壓,對外就是“納絹納幣”“割地求和”。
蘇洵出川入汴時47歲,當他在京城聲名鵲起之時,大概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墒沁@個天命他卻一點也不知,當真以為皇帝是“虛心以納下”的人,還寫了“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當真以為皇帝老兒不知道自己是坐在火山口上的?難道那些宰相、樞密使、參之政事都是吃干飯的?所以他為統(tǒng)治者寫的《六國論》,好比是跟禿子談和尚,跟暴發(fā)戶數(shù)家譜,政治的微妙和深奧全看不透,滿肚子的學問作出的文章就是為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北宋的滅亡正顯出了他的幼稚和無力,所以宋朝是一個生產(chǎn)悲劇的朝代。
(作者單位 甘肅省臨夏州廣河縣廣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