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苯庾x課文應當是學生的事兒,教師在一旁做必要的引領、指導。引發(fā)學生大膽地去自主解讀課文,不僅可以使教師發(fā)現學生的學習需求而為“順學而導”找到最好的教學機遇,而且也可以使學生因自我的參與實踐而逐步引發(fā)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上海教育出版社二年級第二學期第28課《蕭伯納和小女孩》一課時,關于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我做了以下一點小小的嘗試,并且教學效果也很理想。此文是英國著名戲劇家蕭伯納與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女孩之間發(fā)生的故事。本課以兩人對話的方式告訴我們:一個人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驕傲,要永遠謙虛。
原文第2節(jié):臨別的時候,蕭伯納把頭一揚,幽默地對小姑娘說:“別忘了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聞名的蕭伯納!”
如果在教學一開始時,我出示“( )的蕭伯納”時,學生以他們常有的思維,看到“把頭一揚,世界聞名”的字眼,就會自然而然地感覺到蕭伯納的那份“驕傲”。因為,相比較這個普普通通的小女孩而言,蕭伯納可是大名鼎鼎的戲劇家啊!為了避免讓學生產生錯誤的理解,我在教學時做了如下處理:
1.自讀課文,劃出描寫小女孩外貌的語句。
2.遇到這么一個惹人喜愛的小女孩,蕭伯納心里十分高興,于是就和小女孩一起玩了起來。
①他們會玩些什么?
②玩著玩著,他們就忘記了時間,如果小女孩晚回家,媽媽會___,會___,甚至會___。
3.于是發(fā)生了蕭伯納和小女孩臨別時的一段對話。
①自由閱讀課文第2-4節(jié)。
②男女生分角色扮演讀:男生讀蕭伯納,女生讀小女孩。
③指名讀,其他學生思考:臨別的時候,蕭伯納要讓小女孩告訴她的媽媽遇到了誰呀?
順勢引導學生歸納:其實,蕭伯納說這話的目的是為了幫小女孩找個晚回家的理由。
小結:是呀,蕭伯納的話多么有趣,多么幽默呀!他只是隨口在對小女孩說一句玩笑話呀!
一節(jié)課結束后,當我再出示填空“( )的蕭伯納”時,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謙虛的)蕭伯納。追問他們理由,他們回答說:“蕭伯納那么有名,面對小女孩指出他的錯誤,他非但沒生氣,還覺得小女孩給了他啟迪,他真是太了不起了!”
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啟而有發(fā)”,其實并不難,需要的是“啟而得法。”我遵循了以下要點:
1.關注文本中心,“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蕭伯納和小女孩的對話是本文的教學重點,當學生讀到課文第2節(jié)時,學生如果沒再深入理解文本,往往會對蕭伯納對于小女孩幽默的一番話產生誤解。
通過上述的“啟發(fā)”,學生對于蕭伯納最后從小女孩身上得到的啟迪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對蕭伯納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有這么謙遜的態(tài)度而感到深深地敬佩。
在本課中體現于學生們能從文章的中心句“一個人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驕傲,要永遠謙虛?!绷私獾绞挷{是個非常謙虛的人。但他卻在小女孩面前做自我介紹時,說自己是“世界聞名”的。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產生了心理上的矛盾狀態(tài),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后,又處于想說又說不明的另一種矛盾心理狀態(tài)。這時,教師應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適時給以指導,即轉變角色,從小女孩的角度來思考蕭伯納對她說這句話的意圖來幫助學生明確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質屬性,然后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是“啟發(fā)”。其意思是說,采取啟發(fā)式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
2.關注閱讀主體,“一切從學生角度出發(fā)”
閱讀因教學主體的不同,角度和視角的不同,閱讀過程中產生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有時候,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從“教”的角度而不是“學”的角度,從個人的視點而不是從學生或青少年的視點設計教學方案,閱讀教學讓閱讀主體游離在外,師生往往缺少共同需求,也找不到共鳴的興奮點。因此,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幾乎是教師一個人的獨白,包辦替代了學生的思考權和話語權,學生沒有主動性和自主性,完全被物化或客體化了。學生們心中的疑惑就是:“幽默是什么意思?蕭伯納為什么要對小女孩說這話?”等等。在教學中,就要教學生自己讀不明白的地方,讓學生原有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學中得到利用和提升,并使學生意識到過去的閱讀還有不足,還有所失,即片面地理解蕭伯納對小女孩說的那句話是語氣非常驕傲的。通過語文課堂教學,使學生原有的簡略、粗糙的認識精致化、依據化,從而體會文字的魅力和文學的生動,最終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解決問題后的身心愉悅之感。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逐漸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就更愿意表現自我。不斷“表現自我”就可以獲得更多的成就感,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有了這個“良性循環(huán)”,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步入了一個思維火花迸發(fā)的新境界。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牢牢把握住“教師、學生、教材是閱讀教學的三要素?!敝挥薪處煂У糜蟹?,學生才能學得主動,讀書讀得深入,師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才能充滿教學全過程,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合作才能更加融洽,學生才能學得生動活潑,才能真正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作者單位 上海同濟大學嘉定黃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