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最顯著的特征是詩意,語文閱讀教學的任務不單是使學生收獲廣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心靈變得寧靜而高尚,人格得到提升和重塑。在詩意的閱讀教學中進行心靈教育,能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之效果。
關(guān)鍵詞:詩意;閱讀;心靈
著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播下一種心態(tài),收獲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毙膽B(tài)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健康,影響著他們的發(fā)展。近年來,在應試教育和“教育產(chǎn)業(yè)化”的影響下,理性的知識灌輸取代了心靈教育,長此以往,勢必導致學生道德缺乏,心靈麻木。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好多孩子厭煩學習、頂撞父母、打架生事、惡意傷害他人、沉迷網(wǎng)絡……變得越來越“壞”。語文閱讀教學應充分發(fā)揮文化的喚醒功能,涵養(yǎng)學生的心靈,構(gòu)建學生完美的人格和情感精神世界。
語文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詩意。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闭Z文的字、詞、句、文等都反映了一定的思想,表達了一定的情感,共同營造了立體的、濃郁的詩意意境。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色是詩意,活力是詩意,靈魂和生命是詩意,最高境界也是詩意。語文新課標規(guī)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要完成400萬字的閱讀量,這樣的閱讀量如果沒有興趣的支撐恐怕很難完成。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闭Z文老師要帶領(lǐng)學生進行詩意的閱讀,品味書中美妙的故事,體會書中純美的語言,感受書中優(yōu)美的意境。撫一撫古琴,讓他們聽到俞伯牙和鐘子期的友誼之語;拉一拉二胡,讓他們看到阿炳在苦難中不屈的靈魂;敲一敲黃鐘,讓他們觸摸到祖國母親厚實的肌膚……讓孩子們從小愛上閱讀,用詩意的閱讀來充實他們的心靈,建起屬于他們的心靈的家園。
一、品讀文本,在美的課堂中感悟
語文新教材的選文包括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文質(zhì)兼美,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以這些文本為依托,設計充滿詩情畫意的課堂氛圍,運用文雅精致的教學語言,和顏悅色地和學生交流對話,在平和、互動、有親和力的氛圍中讓學生感悟,讓那些訴說著作者生命軌跡、表達著作者人文情懷的花能開在學生的心田。
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學生在細膩的語言描述、動情的誦讀中受到熏陶,從而樹立起不畏艱難,永不停息地追求美好人生目標的信念;泰戈爾的《金色花》這首小詩,學生能在詩意的語言、童稚的傾訴中,體會到濃濃的母愛,從而學會珍惜親情,關(guān)愛親人;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學生在英子深情的回憶《送別》歌淡淡的憂傷中,領(lǐng)略到林海音勇敢地面對生命中挫折的精神,從而培養(yǎng)起堅強、樂觀的性格;楊絳的《老王》,讓學生在一個著名學者和一個普通車夫的善良中,感受到人的職業(yè)有不同,但人的靈魂可以同樣高貴……
一堂堂語文課,就是一次次充滿詩意的德育。學生在一次次的心靈洗禮之后,完成了一次次精神的升華,從而鑄造了良好的品格。
二、誦讀經(jīng)典,在美的世界中徜徉
語文課堂上的閱讀,語文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的閱讀,同樣不可忽視?,F(xiàn)在的孩子接觸網(wǎng)絡、時尚的機會多,一些不健康的書籍充斥著孩子們的閱讀視野。在毫無文化內(nèi)涵可言的書本影響下,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堪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引導誦讀經(jīng)典來對抗那些“文化垃圾”。確立正確的閱讀方向,讓他們讀《老子》《莊子》《易經(jīng)》,認識深沉的智慧與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讓他們讀《論語》《歌德談話錄》,了解大師們怎樣站在人類思想的巔峰上,撒播智慧的種子,讓他們干涸的心靈得到智慧的滋潤。朱自清在《經(jīng)典常談》序言中強調(diào)“經(jīng)典閱讀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闭b讀經(jīng)典,對學生性情的熏陶起著不可估量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誦讀經(jīng)典方面,最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喜讀樂讀,感受到詩意的美。主要方法有:
1.為學生推薦好作品,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與課文形成對比閱讀,進行擴展閱讀
如學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推薦《朝花夕拾》;學《出師表》讀讀《三國演義》中相關(guān)情節(jié)。截取名家名作中的精彩部分,學生不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
2.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
如每天一詩,課前一誦,定期舉行讀書會交流讀書心得,評述作品優(yōu)劣;摘抄美文,配以圖片,自得其樂,其樂無窮。
3.因人因材施教
學生的識別能力比較有限,根據(jù)他們的閱讀情況,隨時指導、及時指導,學生的識別能力也能在不斷閱讀中逐步增強。
多引導孩子閱讀,多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興趣,閱讀就會成為他們的習慣,成為他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腹有詩書氣自華”,多一個愛閱讀的孩子,就會少一個心靈空虛的孩子;多一個看經(jīng)典的孩子,就會少一個上網(wǎng)游戲的孩子;多讀一本書,離心靈的充實就更近一步。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7(9).
[2]語文教學之友,2009(1/2).
[3]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定邊縣第三中學)